◎許晶
中年運動有處方
◎許晶
中年人鍛煉時要注意身體發(fā)出的信號,感到疼痛時應降低運動強度,減慢運動速度。在運動中發(fā)生急性損傷時,最好能夠中止運動一段時間,待完全康復并對錯誤動作進行糾正之后再繼續(xù)進行鍛煉。如果各項癥狀未能得到緩解,應立即到醫(yī)院運動康復科、外科或骨科尋求醫(yī)生的幫助,以免使傷勢進一步加重。
尚未運動開的肌肉很容易受損傷,因為它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來承受突然性的動作。熱身運動不僅可以提高肌肉的適應性,還可使關節(jié)變得靈活。中年人的骨骼、肌肉的適應性都“今不如昔”,如果沒有經(jīng)過“預熱期”驟然大量運動,會產(chǎn)生許多對身體組織和肌肉破壞性很大的氧自由基,造成血漿中鋅與鐵的丟失,使體內(nèi)無機鹽失去平衡。
中年人一般應該根據(jù)自身的需要(目的和興趣)及客觀條件來選擇項目,如步行、散步、跑步、騎自行車、游泳、上下樓梯、廣播操、健身舞蹈、太極拳(劍)、小球類、郊外遠足和登山等。在選擇鍛煉內(nèi)容時要盡量選擇活動時參與肌肉群較多的項目,這樣對心肺功能的鍛煉效果才會好。例如,所選擇的動作如果以下肢運動為主的話(跑步、跳繩等),還要兼之一些上肢和軀干的運動,尤其是人到中年以后,不要忽視腹部肌肉群的鍛煉,腹部鍛煉可以預防疝氣和肥胖。
人到中年,機體器官都不同程度地開始走下坡路,此時若急于求成,在一些健身器材上拼命運動或是進行一些高強度的運動,不僅達不到健身的效果,還會使心、肺、腦等器官的供血、供氧在短時間內(nèi)減少,心跳加快,血壓升高,使運動中心臟病發(fā)作的危險大大增加。按照科學健身的要求,運動強度要達到最大心率的70%~85%或最大吸氧量的50%~70%為目標,即30~ 39歲心率為140~150次/分;40~49歲為123~146次/分;50~ 59歲為118~139次/分。健康的35~60歲的中年人運動時心率最低也要達到130次/分,但是不要超過160次/分。其實,就熱量消耗來說,運動的時間比強度更重要,中年人堅持如走路、慢跑、跳繩之類的運動強度小、靈活輕松的有氧運動項目,就能達到消耗熱量、提高新陳代謝和改善體質的作用。鍛煉強度的選擇要循序漸進,適可而止。開始體育鍛煉應該采取漸進的方式,每周運動強度、運動時間和距離的增加幅度不要超過上周的10%;每次鍛煉的運動強度、時間和距離也不要比上一次增加10%。
一般情況下,每周鍛煉可以安排3~5次,每次鍛煉的時間為20~50分鐘左右。例如:早晨鍛煉的時間以30分鐘為宜,鍛煉內(nèi)容可以先做5~10分鐘體操,再慢跑12分鐘,最后可以選擇喜歡的運動強度低的內(nèi)容,如太極拳5~10分鐘。
筆者體會,體育鍛煉的功效在于堅持,對于剛剛開始鍛煉的人或者平時很少運動的人來說,堅持鍛煉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所以要達到以上目的,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是鍛煉的內(nèi)容應簡單易行,新穎;二是開始時不要期望值太高,如降低體重至少要堅持鍛煉3~6個月,才會見效;三是找一個好的鍛煉“伴侶”或者是參加集體活動;四是制定每周鍛煉的時間目標;五是排除一切干擾,尤其不要以疲倦或者無時間為借口,要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