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曠
一、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特點
小學生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主體,所有的教學工作都是圍繞小學生來進行的,但是由于小學生自身年齡小,心理思維不成熟,對數(shù)學學習認知不夠,如果教師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也不采取補救措施的話,就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熱情,從而影響數(shù)學教學,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例如,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教授“九九乘法表”時,主要是幫助學生理解乘法,建立初步的乘法概念,而這些都比較理論化,沒有趣味性。如果教師在講課的時候還是不能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沒有稍微迎合學生的思維心理發(fā)展,就會讓學生覺得上數(shù)學課很無聊、很枯燥,沒有趣味。所以,教師在教授小學數(shù)學時,應該時刻注意小學生的心理思維發(fā)展特點,適時加入一點生動化的教學手段,以引起小學生的興趣,從而達到教學效果。
二、概念導入的重要性以及概念導入的方法
小學數(shù)學的概念導入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不僅是因為它的對象的特殊性,還因為數(shù)學這門學科本身的特殊性,接下來我們來分析一下概念引入的重要性。概念導入,顧名思義,就是在教學時運用某種方法手段來引入概念,以便教學對象更容易理解。比如,小學數(shù)學加法的教學,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容易地理解加法的意義,就會用買東西的例子來引入加法的概念教學。這也算是概念引入的一個好處,接下來我們就來重點介紹一下概念引入的重要性。就是能幫助學生對數(shù)學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對象就是小學生,而小學生有他自身的特殊性,他們心理思維發(fā)展不穩(wěn)定、不成熟,對周圍的事物總是有著無限的好奇心,總想一探究竟。而教師就應該把握這個時期,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和探究精神。小學數(shù)學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主要是幫助學生建立起對數(shù)學概念的認識,以便于學生往后的數(shù)學學習。所以,一個良好的概念引入,不僅能夠把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來,還能夠對學生現(xiàn)在和往后的學習產(chǎn)生一個很重要的影響。
然而,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有對概念的解釋,但有的過于形式化,有的解釋得不容易讓小學生理解。這就需要教師發(fā)揮概念引入的作用,用正確的方法方式導入概念。接下來我們就來介紹一下概念導入的方法。首先,設置疑問,創(chuàng)設情境,吸引學生注意。這個方法如今已經(jīng)是比較普遍的方法了,好多數(shù)學教師都會在教學時設置疑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帶入數(shù)學學習的氛圍中。其次,簡單的概念直接導入,復雜的概念就剖析引入。對于比較簡單的概念,我們可以直接引入,開門見山地解釋說明。不需要太多的手段方式去解釋,解釋的多了可能對小學生來說會產(chǎn)生反作用。對于復雜的概念,我們就可以帶著學生一起來研究,一起對這個概念進行深入的分析,但是也要注意主次關系,盡量抓主要意思,抓關鍵點,以便于小學生的理解。最后就是抽象的概念可以通過圖解的方法來引入,規(guī)律概念就可以通過歸納的方法來引入。數(shù)學本身就有抽象性,而這對于年齡比較小的小學生來說并不是很簡單,所以我們可以利用圖解的方法來引入概念。概念引入一直都是數(shù)學中備受關注的問題,而這對于小學數(shù)學教學來說更是一件很重要的教學過程。好的概念引入的方法不僅僅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數(shù)學,還能夠給教師省出教學時間去進行更多、更精彩的活動,同時還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應該著重注意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概念引入的方法,以便于更好地進行數(shù)學學習。
三、努力讓學生去睜開慧眼觀察實物
小學生的思維一般都依賴于形象思維,形成小學生的空間觀念,需要學生借助于一定的實物。因此,在平時形成學生空間觀念的諸多過程中,我們一般都引領學生去進行觀察,以實物和圖形為載體,以觀察為基礎。但一些比較嚴峻的現(xiàn)實讓我們感到不少學生是不會觀察的,不會觀察主要體現(xiàn)在沒有抓住特征去觀察,也沒有選準角度去進行觀察,總之是學生在觀察中的眼睛不慧。我們怎樣給學生觀察中的慧眼?必須力求引起學生去專注觀察,專注觀察應當屬于意義學習的范圍,小學生從一定角度說來,其觀察一般比較不夠形象的實物和圖形是不夠耐心和耐性的,有必要促其耐性和耐心觀察;必須引領學生學會觀察,小學生的觀察方法不對,則影響學生正確結果的獲取,當然也就不可能建立起比較完美的空間觀念;必須加強多維觀察的訓練,也就是說我們在讓學生對圖形進行觀察時,必須充分意識到,不能僅以標準圖形去讓學生進行觀察,因為標準圖形不可能去讓學生區(qū)分圖形的多種或者就是各種元素,當然也就不可能區(qū)分多種元素的主次了。比如讓學生去認識梯形,如果我們僅以一個圖形讓學生去觀察,對學生領悟梯形本質建立表象是有一定影響的。在教學時,我們有意識地將梯形進行變化,這變化不是違背其本質特征的變化,而是在位置上的變化,而是在大小上的變化,更是在形狀上的變化。學生在比較多地觀察到本質不變的梯形基礎上,對梯形的認識才算得上是比較完美的,建立起來的表象才算得上是高度清晰的。
四、努力讓學生去開動腦筋展開想象
小學生往往多具有其思維的惰性,即使是對相當形象直觀的實物或者是圖形,也往往不去思考其實物和圖形的特征,最為明顯的是觀察和思維的嚴重剝離,沒有做到觀察為思維進行服務,更沒有做到利用思維對觀察進行抽象性的提升。在建立學生空間觀念的教學中,這樣的觀察是不具任何意義的。所以,小學數(shù)學教學形成學生空間觀念必須努力促使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開動腦筋展開想象,首先是時段上的開足腦筋,提倡學生邊觀察邊思考,要求學生不要去做不思考之觀察的無用功,就像閱讀教學中所提倡的“不動筆墨不讀書”一樣。比如教學相關圓的認識時,我們不妨讓學生去閉目想象鐘面,思考秒針的滴滴答答聲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使你產(chǎn)生怎樣的認識。在學生進行如此豐富而又深刻想象的基礎上,空間想象能力會逐步得到提高,從一定意義上說,學生的想象潛能得以充分挖掘出來,學生的思維得以比較充分地發(fā)揮出來,那空間觀念的形成則完全可能是水到渠成和事半功倍。如讓學生去想象鐘面秒針、分針、時針的運動過程和運動軌跡后,學生便對圓的本質特征有了比較深刻而又圓滿的認識。
(作者單位: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區(qū)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