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小芳
(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管理系,四川遂寧629000)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學前教育專業(yè)教學中的應用探析
邱小芳
(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管理系,四川遂寧629000)
任務型驅動教學模式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在各大學校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采取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能夠將“教、學、做”有效的融為一體,從而推動學前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本文在對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進行簡要概述基礎之上,提出了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以及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步驟。
學前教育;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當前社會對幼兒園的教師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因此學前教育專業(yè)的教學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學前教育專業(yè)主要注重的是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如德、智、體、美等,進而給社會提供更加全面、專業(yè)的幼兒教師。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及多樣性,合理的選擇教學模式并能夠有效的利用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學效率,所以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至關重要。而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也能促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有效掌握一些基本理論知識以及專業(yè)技能,因此,在學前教育專業(yè)教學中引入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就很有必要了。本文對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學前教育專業(yè)教學的應用進行了探討,希望對未來教師更好的開展教學有指導作用。
1.1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含義
所謂任務驅動教學就是圍繞某一任務開展教學,然后巧妙地將教學內容融入到任務當中,在學生完成任務的同時不僅增強了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還提高了創(chuàng)新意識。引導學生找出問題、思考問題、之后再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就培養(yǎng)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任務驅動教學是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上的一種教學模式。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提倡的是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方法,而學生則是知識結構的主動構建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指導者、支持者和組織者。
1.2 任務驅動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區(qū)別
1.2.1 在教師方面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是其中的主角,具有權威性。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主要向學生傳授間接經(jīng)驗。而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當中,不再是以往教師扮演“獨角戲”的教學方式,教師的權威受到了威脅,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導者和發(fā)起者。學生在教師的的支持與引導下獲取更多的知識。
1.2.2 在學生方面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學生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器皿,他們主要的學習方法就是通過重復記憶來獲得前人所擁有的知識經(jīng)驗,學生只是知識的承載著,同學之間缺乏合作,學生不能形成合作的意識。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當中,學生扮演的是知識的獲取者,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主動獲取知識,構建知識構架,養(yǎng)成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1.2.3 在教學策略方面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要是通過教師的講授讓學生獲取知識,忽視了學生個性化能力的培養(yǎng)。而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下,課堂中不再是教師的主角,而是讓學生加入到教學活動中,與教師之間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在模擬的情景當中感受知識、獲取知識。
1.2.4 在評價方式方面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當中通常都是以某一特定的評價方式來評定學生學習的好壞,也就是說教師以同樣的一個標準來對所有的學生進行考核,而在這個考核過程中教師是其中唯一的評價者。但是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下,除了統(tǒng)一考核知識結構以外,還能夠通過多種不同形式的方法來對學生的綜合水平進行評定,比如說教師評價、同學評價以及自我評價三者綜合的評價方式。
2.1 以學生為中心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當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中心,傳授知識的主體,而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即使學生聽懂了教師傳授的內容,但是由于缺乏鍛煉活動,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很快就會忘掉,根本達不到教學的目標。通過任務教學模式,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個人演示、執(zhí)行任務,形成以教師為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從而有效的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的能力。
2.2 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實施任務型的教學模式當中,學生可以在課前收到任務,然后再自己查閱大量資料,然后通過在課堂上互相交流的形式獲取更多的知識,養(yǎng)成他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課下學生可以通過對自己的學習內容進行重組,根據(jù)重要性編寫一定的試題,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的潛力,充分體現(xiàn)出學生學習主體的特點。
2.3 克服課本的局限性
在傳統(tǒng)的教學當中都是以唯一的課本的教學的資源,最多也就是加一些教參,極大地局限了學習的廣度。但是如果采用任務型的教學模式,學生能夠充分的利用網(wǎng)絡資料、圖書館收藏的資料等方式獲取更多的學習資料,很好地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局限性的特點。
2.4 改革評估形式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基本上都是應試教育,教師和學生基本都是將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學習的唯一標準,這完全的局限住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但是實時任務型教學模式,在對學生進行評估的時候采用的是終結性評估和過程性評估兩個相結合的方式,不只是依據(jù)一張試卷來評價學生,其中的過程性評估主要包括同學之間的評估、小組評估以及教師評估。
教師在采用任務驅動型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之前,首先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在學生接收到任務之后通過講解或演示的方式分析任務,并給出完成任務的步驟、方法以及思路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在引導學生邊學邊做,最終獨立的完成教師交代的學習任務。開展任務教學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
3.1 設計任務
教師所布置的任務應該結合現(xiàn)實生活,并且能夠充分的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開展任務教學模式進行設計任務的前提,這還決定著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否是學習的主體,將知識和技能融入到任務當中,設置任務的好壞也決定著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程度。以下介紹四點教師在設計任務時需要遵循的原則。
3.1.1 目標明確,具有可操作性
教師需要提前對教材進行認真的閱讀,了解本章教學的總體目標,然后再找出每一小節(jié)當中的小目標,在設計任務的時候將每一個小目標巧妙地設置成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一點一點掌握本章教學的總目標,教師設置的任務應該明確具體,操作性好。
3.1.2 定位準確,符合學生特點
接受學前教育的學生思維活躍、活潑好動,他們更喜歡游戲式的教學模式,對于枯燥無味的教師課堂授課沒有多大的興趣,因此教師在設置任務的時候應該充分的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已有的知識水平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等原則教育學生。
3.1.3 分析教材,知識容量適宜
教師在設計任務時,應該認真的分析教材,根據(jù)學生課程的特點,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將知識和技能融入到布置的任務當中,設置問題情境,使得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最終解決問題的能力。
3.1.4 因材施教,任務大小適宜
在設計任務的同時,教師還應該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合理的分解學習目標,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設置不同難易程度的任務,鼓勵學生小組合作,同一個任務能夠通過組內分工,共同完成,最后再由教師將學生完成的任務綜合的講。符合學生個性特點的任務,能夠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情境當中,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探討的能力。
3.2 分析任務
教師在認真的設計任務之后,可以通過師生之間互動,利用視頻、圖片、媒體以及網(wǎng)絡向學生展現(xiàn)更多的素材,讓學生可以通過在幼兒園見習的機會,獲取大量的信息。學生通過認真的分析任務,根據(jù)任務的工作量或是難易程度,可以進行小組合作,在小組當中每一位成員都負責一小部分任務,等到每個人都完成自己的任務之后,再由一位同學匯總起來,從而獲取知識的技能與方法,在學生討論分析任務的時候,教師可以在一旁給予一定的指導,使得學生完成的任務更具有實效性。
比如說在開展《學前兒童的膳食衛(wèi)生》課堂教學的時候,給學生布置的任務是,根據(jù)制定兒童膳食計劃的規(guī)定要求以及安排兒童膳食的原則對學前兒童一周的食譜做一下分析,如圖1所示:指出在所選的食物、食材的搭配及蒸調當中有哪些沒有達到要求,還需進一步改進,那些屬于合格?
學生在完成任務的時候,將會從網(wǎng)上搜索一些有關食品的營養(yǎng)成分,然后再到幼兒園了解一下具體食物安排需注意的事項,并對以上幾項任務進行小組分工,在學生對任務進行分析的時候,教師在一旁應該給予一定的指導,提高學生任務分配的實效性。
3.3 執(zhí)行任務
學生在執(zhí)行任務的時候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與學生之前掌握的知識結構發(fā)生沖突,新問題的產(chǎn)生是促進新知識體系形成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給以適當?shù)狞c撥,使得學生構建知識結構更加順利。另外,在學生執(zhí)行任務的時候,教師也應該多加觀察學生的進程,對于新產(chǎn)生的問題勤于總結,然后設置成多個小任務讓學生去完成,從而有效的降低了問題的難度。在執(zhí)行任務的時候,同學之間會進行討論交流,在這過程中教師為學生提供相關問題的資料,學生之間通過不斷的觀點碰撞,進而完善問題的解決方法,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探索問題的過程,在這期間教師應該讓學生自主去探討,不能直接告訴學生怎樣做,在這時教師應該做的是為學生提供完成任務所需的相關資料,起到引導、啟發(fā)的作用
學生協(xié)作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在完成任務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積極協(xié)作,以小組的形式去執(zhí)行任務,當學生在執(zhí)行任務的時候遇到困難時,教師要指引學生要進行小組討論,從而使得任務順利完成
學生總結的過程。待小組內的各項任務完成之后,學生要對答案進行匯總、整理,完成執(zhí)行每一項任務的記錄,并將自己小組的結果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聽取教師與其他小組的意見,促進結論進一步完善。
當任務完成時,學生的新知識結構得到了建立,并且自身的書寫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合作能力等都會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提高。
3.4 評價任務
對學生進行評價的依據(jù)主要是查看學生實踐能力是否有提高、知識的掌握程度是否較好。教師對學生應該進行發(fā)展性的評價,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特別是對于接受學前教育的學生,更應該注重評價方式。教師恰當?shù)脑u價能夠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起到激勵的作用。目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分別是對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習能力的評價以及對任務解決過程及結果的評價。教師選取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評價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及教學的效率,培養(yǎng)他們積極探索問題的精神。
總而言之,伴隨著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不斷深入,學前教育專業(yè)教師的教學水平將會得到更大的提高。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的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設置豐富多樣的學習任務,提高學習的活力,激起學生的興趣,使得學生愿意主動的加入到學習活動中。
[1]丁穎,黃楊,龔謙.任務型教學法應用于中醫(yī)專業(yè)英語教學的研究[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4(01):119-119.
[2]胡春霞.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數(shù)據(jù)庫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03):106-108.
[3]劉燕妮.“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創(chuàng)新[J].中國高校科技,2012(6):47-48.
[4]魯光楠.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學前教育專業(yè)教學中的應用[J].文教資料,2011(5):222-223.
[5]欒宇菲,韓雪梅.任務型教學法在學前教育專業(y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研究[J].華章,2014(09):118-120.
[6]許娟.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藝術設計專業(yè)網(wǎng)頁設計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2(06):120-121.
[7]張麗蘭,吳耀棟.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應用必要性的探討[J].價值工程,2013,32(5):269-270.
The Appl icationof Task-Driven TeachingMode in the Teaching of Preschool Education
Q IU X iaofang
(S ichuan V ocational and T echnical Col lege,S uining S ichuan629000)
T as k-driven teachingmodel is anemerging teachingmodel,w hichhas been w idely used in thema j or schools.T he tas k-driven teachingmode can ef fectively integrate the teaching,learning and doingsoas to promote the real izationof thegoal of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s.B asedon a brief overvie w of the tas k-driven teaching model,this paper presents the advantages of implementing the tas k-driven teachingmodel and thesteps todevelopa tas k-driven teachingmodel.
P reschool Education;T as k-D riven T eachingMode
G642
A
1672-2094(2017)01-0074-04
責任編輯:張隆輝
2016-09-21
邱小芳(1979-),女,四川廣漢人,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教育學碩士。研究方向:教師教育研究、比較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