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茂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212-02
何謂觀念?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育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發(fā)展的先導,如果教師的觀念不轉變,仍停留在原地,那這種教育將會成為一潭死水而干枯。作為一名扎身教育領域的小學教師,我將隨著新的課程所建立的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學方式,轉變觀念,提高教學能力。
1.轉變對待學生的觀念
大家都知道: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雞蛋,當然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人各有別,材各有用",我們每天一進校門,面對的是一群天真活潑的學生,可腦子里是怎樣看待學生的呢?是一群無知的孩子任人隨意擺布?是一個容器任你灌裝?還是一臺臺收錄機,做著同樣的復制?不!學生是從師學習的受教育者;是活生生的有主觀能動性,存在差異,各有個性的人;是學習的主體。這就要求我們做教師的要全面了解學生,作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對老師有較強的信任感、友好感、親近感。
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育人觀,人才觀, 應該承認"人人有別,人人有用"要充分相信學生,給他們以充分的信任、理解、尊重、寬容和不斷的鼓勵,善于用全面的、長遠的眼光看待每個學生的長處和不足,優(yōu)缺點,多看看、多想想學生除學業(yè)成績以外的其他閃光點,在家長和學生中幫助其樹立威信,讓他們從心理上得到一種滿足。要因材施教,揚長補短或揚長避短。不要"哪壺不開總提哪壺",老師們只有真正的蹲下身子來傾聽兒童,一改往日統(tǒng)一規(guī)劃的老做法,贊揚個性化,還給孩子們一個豐富多采的童年。要讓他們在自由的藍天下放聲歌唱。要讓孩子們再也不規(guī)規(guī)矩矩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兩手平放了,要讓井然有序的發(fā)言順序變成了迫不及待的搶答,以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使其有一個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去面對現實,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另外,不要以分數的高低來看學生,決不可一味地指責、處罰;切不可歧視、諷刺、挖苦、侮辱其人格;體罰或變相體罰。要相信"行行出狀元,生生能成才"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2.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
為適應新的基礎課程改革,教師已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思維的引導者;不再是主宰者,而是參與者;不再是教學活動權威,而是"平等中的首席",是主持人。新的基礎教育明確指出:教師的教學觀念要由填鴨式教學變?yōu)閱l(fā)式教學,變被動式教學為主動式教學, 讓學生在輕松的愉快的活動中 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那種以"課堂為中心,教師為中心,教材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育也該睡醒了。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要轉變教師角色,做到"有的放失,因材施教"。在課堂組織要輕松愉快,不斷創(chuàng)新,處處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和創(chuàng)造能力,讓學生感到學習真快樂,學生就會自主,主動去學習。一定不要把自己當成一架"傳授知識的機器人"。使學生喪失技能技巧,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更不能"照本宣科、依錯就錯、臨時抱佛腳";打"無準備之仗"和"心中無數之仗"。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思維,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為學生發(fā)揮和挖掘能創(chuàng)造條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授予學生知識,重要的是授予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掌握其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真正起到穿針引線、畫龍點睛的作用。如:課堂教學中導語而言我們可采用"故事引入、巧設懸念、游戲導入等方法,使課堂一開始,便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產生興趣,另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可利用游戲、風趣的笑話、謎語、表演、配套的音樂、開展小知識競賽等有趣的活動,讓學生思維動起來,活躍起來,達到激發(fā)和培養(yǎng)興趣的目的。真正實現變"苦學"為"樂學"的目的。一句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從實際出發(fā),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技巧與水平。
3.轉變自己的學習觀念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學到老,活到老"。作為教師為了教改的需要,為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要拓寬思路博覽群書,采萬人之美、集眾家之長。不僅要經常學習有關的教育文件,經常更新知識,經常獲取新信息,不斷探求新的教育、教學藝術。且要多學習一些成功的案例進行教育。(那些案例是生動的、具體的、可信的、學了就可以在實踐中應用的)。記得一位教育家講過:"教師的定律:'一言蔽之'就是一旦你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應轉變觀念,應該成為學習者,成為學生中的學生,不斷地學習來適應新的課程改革。
4.引導、更新家長的觀念
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它能較好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然而家庭才是學生人生道路上的幸福"港灣",是學生健康成長的第一個"加油站",作為家長賦予子女的不僅是生命,而且每時每刻都在塑造著孩子的心靈。現在的"子女"已成為家庭中的"小太陽、小皇帝"家長的掌上明珠,但由于受到"養(yǎng)兒防老"、"望子成龍"、"光宗耀祖"、"黃金條子出秀才"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家長對孩子的關愛;受到家庭教育也就各不相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也就成了家長們的心愿,更成為教師們的心愿。
關愛孩子、鼓勵孩子、支持孩子、引導孩子,以身作則,讓孩子形成不斷接受新知識、新技能,這是家長最大的責任。然而孩子的心愿是什么呢?就是父母能成為自己的朋友,有一個溫暖的家。作為教師應讓家長了解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觀念。從而掌握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創(chuàng)造和諧寬松的教育氛圍。例如:我們可通過家長會、家訪及時向家長講一些最新的教育動態(tài),家庭教育從哪些方面入手等,共同交流教育子女的經驗。采用一對一對交談等來爭取家長們對學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如:學生放學回家應問,今天快樂嗎?今天上的什么內容?有困難嗎?指導學生上學時認真檢查書包,看書本、學習工具是否帶齊了,每天抽一定時間認真輔導、檢查孩子的作業(yè)情況;同孩子一同看少兒電視節(jié)目等)。孩子如果在行動中有缺點、錯誤這是正常的,家長不必動輒訓斥、責罵,更不可施予皮肉之苦,要耐心開導。當然,必要的批評,幫助還是可以的,但更多要鼓勵支持他們。
總之,讓孩子健康的成長、成才。不僅是社會的愿望,也是家長的愿望,更是我們教師的心愿。作為教師,面對著新一輪教育改革,改變自己的觀念來適應現代社會的發(fā)展,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讓我們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