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夕龍
《陶校長的演講》一文告誡學生要做到“每天四問”,問自己的身體有沒有進步?問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問自己擔任的工作有沒有進步?問自己的道德有沒有進步?新的一年里,作為教育者的我們,不妨也來個“每天四問”。
一問,我的時間都去哪兒了?在我們的教育人生中,不可能有哪位同行把所有的時間都獻給教育工作,關鍵是看你在教育工作上付出了多少時間,是以教育為主業(yè),還是以教育為副業(yè);是把教育當事業(yè),還是把教育當作謀生的手段。時下,談論最多的是關于教師“有償家教”與“第二產業(yè)”,時間與精力的投向由于價值觀偏離而發(fā)生變化。至于上班上網炒股,下班紙牌麻將,更說不上什么興趣高雅了。因此,雖然我們不必把時間都交給工作,但也應該興趣高雅。
二問,今天的我讀書了嗎?閱讀使人明智,使人聰慧,使人高尚,但有多少人能與閱讀為伴?教師,這一與書本為伍的職業(yè),又有多少同仁每年能讀上哪怕一本有益書籍,更不能要求“手不釋卷”了。工作過幾所學校,一直倡導讀書,推介了專業(yè)書籍,菜單式閱讀,并要求寫讀書筆記,收上來檢查,幾乎清一色的抄抄摘摘,東抄一段,西摘一句,根本不是先“讀書”后“筆記”。后來改成安排時間指定青年教師上臺作“讀書隨感”,其結果大多網絡下載。怎樣才能讓老師們真正去讀一本書呢?來到新的學校,我自作主張地要求青年教師凡遇上自己喜歡讀的書,可以購回家讀,學校買單,不知能否奏效?
三問,昨天的我努力過了嗎?看到這樣一段話: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拼命努力的自己,每一個你討厭的現在,都有一個不夠努力的曾經,你盡力了,才有資格說自己的運氣不好。成長的背后,必定是辛酸的付出。在一次青年教師專業(yè)成長會議上,我曾作過題為“不負青春好年華”的演講,告誡同仁們:堅定自己的選擇。不能改變環(huán)境,只有適應環(huán)境。不能改變職業(yè),只有做好當下的工作。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鍛煉自己的教學技藝。教學是一門藝術,不要以為自己學歷層次高,就可以居高臨下,不思進取。要提升自己的教學質量。年輕就是資本,但要用好這個資本,才不辜負美好的青春年華。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才不會因浪費時間而羞愧,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悔恨。
四問,該放下的我放下了嗎?世界上沒有一個永遠不被誹謗的人,也沒有一個永遠被贊美的人。當你行動或停步的時候,總有人對你說三道四。怎么看待這些,全在你的修為。我工作的第三站是一所經歷過震蕩的學校。面對斑駁的墻壁、破損的門窗、缺失的路牙等,我首先從環(huán)境改造入手,給師生們一個舒心的場所。幾項修繕工程均建立工程建設小組,分別由三個副校長牽頭,我只是總體把控,沒有跟任何施工老板接觸,到頭來有教師傳言我拿了回扣。我知道后,開始是保持沉默,但越是沉默,別人越認為是事實。后來,我要求三位副校長在教師會上原原本本地報告所負責工程建設的來龍去脈,又落實總務主任將工程建設過程性資料原原本本地裝訂成冊,接受任何一個教師的咨詢和查閱。教師會上,我公布施工方住址及電話號碼,歡迎隨時撥打查詢。我跟教師們掏心窩地講,感謝你們的監(jiān)督,但不能道聽途說,更不能捕風捉影。當然,我也不能怪那些老師,因為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修為之道在于體物諒情,修為越高,心境越寬,越不宜生貪癡嗔怒。學會放下,笑對生活,才會輕裝上陣,踏勘而行,進而實現夢想。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臺市安豐鎮(zhèn)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