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婧+王娟
摘 要:文學藝術反應社會存在。作為19世紀現實主義小說家,狄更斯的創(chuàng)作不可避免地會受到社會環(huán)境和自身思想的影響。但在吸收批判現實主義手法的同時,狄更斯還把浪漫主義手法融入到寫作中,形成了極具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手法。本文擬從分析狄更斯少年經歷入手,探討作者在作品中融入浪漫主義情懷的根源,并從作者在小說中的超現實人物塑造、浪漫愛情情節(jié)和荒誕怪異的藝術風格來展現《遠大前程》小說的浪漫主義風格。
關鍵詞:狄更斯;《遠大前程》;浪漫主義;藝術手法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6)12-0167-02
英國批評家大衛(wèi)·麥森評價狄更斯時說:“狄更斯的創(chuàng)作充滿‘詩的激情,他著意渲染自己的理想,他筆下的人物都超越現實生活的范圍”[1],從《霧都孤兒》到《我們共同的朋友》,從《雙城記》到《遠大前程》,狄更斯都將浪漫主義與對現實社會的批判結合在一起,用小人物的生活境遇來描述整個英國的社會現實,在現實生活的描述中又融入怪誕的意象來追求深刻又現實的效果。作為“19世紀杰出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之一”[2],狄更斯在《遠大前程中》,通過主人公匹普童話般的成長經歷,與女主人公艾絲黛拉美滿的愛情故事,生動地表現了小說的浪漫主義色彩。
一、狄更斯浪漫主義傾向的根源
(一)濃厚浪漫色彩的人生經歷
狄更斯的墓碑上這樣評價他的一生:“他是貧窮、受苦與被壓迫人民的同情者;他的去世令世界失去了一位偉大的英國作家?!盵3]狄更斯早年家境小康,但由于父母原因,家道中落后他當過鞋油場學徒,從事過律師、報社職員、新聞記者等職業(yè),18歲初墜愛河,24歲一舉成名??v觀狄更斯的一生,就是一個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成長經歷,父親突然繼承的大筆遺產讓他從一個童工又重回校園,對妻妹瑪麗的愛情又讓他重燃對美好感情的向往,種種發(fā)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就像小說一樣跌宕起伏,充滿浪漫主義格調。狄更斯在小說中就經常運用各種不符合常理的情節(jié)來滿足對自身不愉快經歷的一種對抗,通過這種浪漫主義精神來表達對社會黑暗面的批判以及美好生活得向往。
(二)英國傳統文學的影響
19世紀的維多利亞女王時代是英國巨變的時代,這一時期,工業(yè)革命的出現使英國的社會經濟高度發(fā)達,階級劃分導致的財富不均讓英國社會窮富差異極大,正如狄更斯在《雙城記》中的描述:“這是光明的季節(jié),這是黑暗的季節(jié);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盵4]這一時期的文學大家也經常用批判手法表示對黑暗社會金錢至上的鄙夷,如文學巨匠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對狄更斯文學作品中的語言分析可知,狄更斯深受莎士比亞影響,對此,瑪西斯曾這樣總結:“即使寫小說,狄更斯也是為舞臺而寫。在狄更斯的不少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莎士比亞的影子?!盵5]除了在語言上受莎士比亞的影響,莎士比亞在創(chuàng)作中的浪漫主義情懷也對狄更斯的寫作頗具影響,而狄更斯后期的文學作品中與莎士比亞一樣,都是在對現實主義批判中呈現浪漫主義色彩。
二、《遠大前程》中的浪漫主義手法
(一)超現實人物塑造
席 勒對浪漫主義有這樣定義:“現實主義中并不是沒有理想,在文明的狀態(tài)下,人們天性質樸、生活和諧,詩人所要做的就是把現實提高到理想,即首要任務就是表現理想。”[6]席勒口中的理想主義就是浪漫。狄更斯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也盡可能地描寫人本身應該有的生活而非人的現實生活,因此狄更斯經常以現實生活為基礎加入浪漫主義成分,對小說中的人物進行再加工?!哆h大前程》中的男主人公皮普生活在一個鐵匠家庭,在姐夫姐姐的關照下雖然生活清貧但也幸??鞓?,但這種平衡感在他遇到美麗的艾絲黛拉小姐后被打破。如果故事一直沿著這樣的情節(jié)發(fā)展,那么皮普和艾絲黛拉由于階級的不平等性,兩人是決計沒有機會相識相愛的。但是狄更斯一貫喜歡對筆下人物進行超脫現實塑造,小說中皮普突然獲得了一名富翁的資助,他也有了接受上等教育的機會,皮普原本乏味平淡的一生開始出現了轉機,他開始向往艾絲黛拉式的上等生活,并常常想起在艾絲黛拉小姐家中的情境:“艾絲黛拉的面孔在爐火中浮現出來,她的一頭秀發(fā)在風中飄湯著,雙眼輕蔑的望著我。時常在這時候,我會情不自禁地望著木窗那邊窗框勾勒的一方方夜幕,幻想著仿佛看見剛剛縮回面孔,并且相信她的面孔還會出現?!盵7]作者以“我”的第一視覺進行寫作,相信艾絲黛拉的面孔還會出現,這里就為皮普和艾絲黛拉一生的情感糾糾葛埋下了伏筆。對皮普的形象塑造,狄更斯運用了各種想象、夸張和具有浪漫情懷的手法,塑造出了一個符合狄更斯道德標準的具有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雙重色彩的人物。
(二)結局圓滿的浪漫愛情故事
狄更斯的文學作品深受莎士比亞浪漫文風的影響,在他的小說中,愛情題材占據著重要部分,甚至影響著整個小說故事的發(fā)展?!哆h大前程》中,皮普對艾絲黛拉的愛就貫穿在整部小說的始終。皮普的出身與艾絲黛拉相差甚遠,甚至在見識過上等生活后會對自己所處環(huán)境感到羞恥:“一兩天后的一個早晨,我醒來時突然想到一個非常好的主意,我要自己走向不平凡?!盵7]為了贏得艾絲黛拉的心,皮普用盡各種辦法希望與艾絲黛拉結婚。由于艾絲黛拉從小受到養(yǎng)母的負面教育,她對任何男人都是冷酷無情的,并遵從養(yǎng)母的意愿與德魯莫爾結婚。皮普勸誡艾絲黛拉:“最親愛最親愛的艾絲黛拉,千萬不要讓郝維仙小姐牽著你的鼻子走向致命的道路……在那些真心誠意愛你的人當中,至少你總能找到一個對你真情實意的人。”[7]皮普對艾絲黛拉的愛已經超越了個人情感。由于艾絲黛拉小姐性格上的原因,她與德魯莫爾婚姻生活是不幸的,而且是她一手造成的,經過長達20年的痛苦婚姻,艾絲黛拉終于理解了愛情的真諦:“痛苦給我的教訓比什么都深刻,現在我整個身心已經被拆散、被打碎,但我希望,能被重新組裝的更完美一些?!卑z黛拉在中年后終于接受了皮普的愛,雖然歷盡坎坷,但狄更斯仍然給男女主人公安排了一個幸福圓滿的愛情結局,這也恰恰是狄更斯歡喜的結局,這就是他對社會現實不公做出的無聲反抗,并用“圓滿結局”的寫作方式延續(xù)自己的浪漫主義風格。
三、夢幻荒誕、虛實相間的寫作風格
在狄更斯的小說中,他經常會借助筆下人物的視覺在現實生活中加上自己的想象,讓讀者“游走于現實與虛幻之間,分不清那個是現實,那個是夢境”[8]。在《遠大前程》中,狄更斯也數次運用想象,將現實存在的事物在腦海中加工再創(chuàng)造,以表達一種夢幻荒誕格調。
如小說里男主人公皮普在造酒作坊時候的見聞,可能源自于狄更斯在童年時候當學童的經歷,因此他將造酒作坊塑造的陰森荒涼:“在造酒作坊最遠的盡頭,有一道舊圍墻,過去是一座荒廢了的院子……我看到這座荒廢了的院子原來是這所宅子的花園,里面雜草橫生,四處蔓延?!盵7]狄更斯一開始就營造出一種荒涼的氛圍,讓男主人公皮普在心理上首先產生害怕,于是在進入釀酒作坊之后,心理上生出“陰森的氣氛壓得我透不過氣來”。但是對艾絲黛拉的愛讓他繼續(xù)追尋:“我站在門旁邊,四下里打量,看到艾絲黛拉正在幾只早已熄滅了的火爐間走過,接著爬上了一座輕便鐵梯,又從一道頭頂上的長廊走了出去,好像她正要從那兒走到天上去?!盵7]狄更斯將自己心里所想與現實相結合,用夢幻的手法——“她要到天上去”來將人的現實生活用夸張地表現出來,以展現作者的理想化訴求。
弗洛伊德認為:“夢境與現實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人們在夢境的行為或是愿望多是日常生活被壓抑的‘本我表現?!盵9]在《遠大前程》第十章中,皮普對現實生活中“陌生人”的恐懼就反映到了夢境中,而小說中這種夢境的現實化描寫經常出現,作者運用想象對現實加工,制造出夢幻荒誕的情景,這構成了狄更斯與其他現實主義小說家不同的風格。
綜而言之,狄更斯在《遠大前程》中在現實主義寫作手法中融入大量的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情懷,他在皮普的一生中設置了各種巧妙令人詫異的轉折點,并通過心理暗示將現實與虛幻相結合,運用莎士比亞式圓滿愛情結局創(chuàng)造出了有別于其他現實主義小說家的寫作風格[10],表達了他對美好社會的一種向往,而這種浪漫主義手法也對后代的其他作家產生了深刻影響,在世界文學史上擁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參考文獻:
〔1〕羅經國.狄更斯評論文選[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13.
〔2〕張佐堂,張一寧.淺論《遠大前程》中皮普人性的迷失與回歸及狄更斯的社會道德觀[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2,(02):31-35.
〔3〕鄭克魯.外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6.
〔4〕狄更斯.雙城記[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2001.32.
〔5〕李增,曹彥.論狄更斯《遠大前程》中的浪漫主義傾向[J].東北師大學報,2005,(06):66-69.
〔6〕畢娟.狄更斯小說中的怪誕世界[D].華中師范大學,2005.
〔7〕查爾斯·狄更斯.遠大前程[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0.79.
〔8〕黃庭月.試論狄更斯創(chuàng)作的藝術特色[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4):439-443.
〔9〕劉立愷.狄更斯小說中的浪漫主義傾向[D].湘潭大學,2013.
〔10〕王佐良.英國文學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