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超旭
摘 要:東北二人轉(zhuǎn)的語言,使得二人轉(zhuǎn)更具地方特色,這種語言深深地扎根于東北老百姓的精神世界里。二人轉(zhuǎn)中具有一種穿透力很強的語言,而熟語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本文將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對這一語言現(xiàn)象進行分析。
關(guān)鍵詞:東北二人轉(zhuǎn);熟語;認知分析;隱喻
中圖分類號:H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6)12-0115-03
1980年Lakoff和Johnson合著了《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提出了“隱喻的認知觀”,認為隱喻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手段和工具,是通過概念的整合,用源域去理解目標域,從而完成對事物認知的這一過程。Lakoff和Johnson把隱喻分為三類,即方位隱喻、實體隱喻、結(jié)構(gòu)隱喻。本章就以這三種隱喻類型來對二人轉(zhuǎn)熟語進行分析。
一、方位隱喻
方位隱喻是由空間方位建構(gòu)的隱喻,如“上下”、“前后”、“里外”等投射到抽象的概念中去。在東北二人轉(zhuǎn)的熟語運用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方位隱喻。
(一)“上”、“下”構(gòu)成的空間方位隱喻
二人轉(zhuǎn)語言中常把空間方位概念“上”、“下”投射到其他概念上去,把積極的、好的定義為“上”,把消極的、不好的定義為“下”。
男:這金錘本是萬歲賜,
狗臟官欺君罔上命難留。(《包公趕驢》)
古代君主高高在上,所以把“上”定義為君王和或上級。
男:管叫他任口服說、甘拜下風、眼珠子朝上、死輸沒個贏?。ā段渌勺I》)
“下風”是風向的下風,承認自己不如別人所以是“下”。
女:旭日東升金燦燦,
男:春風暖人萬物歡。
男:只打得敵人暈頭轉(zhuǎn)向,
女:七零八落尸橫路旁。(《上梁那天》)
“旭日東升”代表朝氣,是呈向上的趨勢,隱喻空間方位為“上”,“落”是向下的動作,所以隱喻空間為“下”。
女:大奶牛趴在槽頭正倒嚼,
二嫂我一見喜上眉梢。(《生死藥》)
“喜”表示情感高興,是上位詞,眉在臉部的上方。
(二)“高、低”構(gòu)成的空間方位隱喻
“高”、“低”與“上”、“下”的隱喻類似,有道德、高興的定義為“高”,反之為“低”。
翠花:第二天秋高氣爽秋景如畫,
馬大華親親熱熱來找翠花。(《翠花》)
男:傅喜奎捶胸頓足哭聲悲。
悔當初不成器做事太敗類,
眼睜睜氣得媳婦遠走高飛。(《梅花開放》)
王三鐵:攤著我這有正事的老人哪,兒女就算燒高香了吧?。ā断嚅T戶》)
人類在感知美好的事物、感覺到神清氣爽的時候,都是昂首闊步的,在拜神祈福的時候,神也是高高在上的,所以隱喻為空間方位“高”。
(三)“前”、“后”構(gòu)成的空間方位隱喻
女:幸虧我辦事還留點后手,
沒拎棒子去抄家。(《巧扳樁》)
這里指為防止以后麻煩而事先采取留有余地的措施。把留有余地隱喻為空間“后”。
男:這就叫走一步來看一步,
常言說車到山前路會自轉(zhuǎn)彎。(《乾隆下江南》)
寓意事情總會有辦法解決,“前”、“后”同“上”、“下”一樣,把好的方面隱喻為“前”。
(四)“里、外”構(gòu)成的空間方位隱喻
男:有人比你苦惱多了。薛大姐你先靠邊涼快一會兒,讓人家林妹妹等登登場,亮亮相,訴訴委屈賣賣唱,咋樣?
女:不行,你咋凈胳膊肘往外拐呢?(《戲說紅樓》)
“外”是對胳膊肘自然彎曲而形成的空間進行隱喻,比喻向著外人。
男:一番話說得我無言答對,
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兒?。ā端妥觿穹颉罚?/p>
照鏡子形成的里外空間,指的是鏡子的里面和外面,這也是人們?nèi)粘@斫獾娜萜麟[喻。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人類身體經(jīng)驗與空間隱喻息息相關(guān)。高興是昂首挺胸,情緒低迷就是失落,領(lǐng)導是上級,下屬是下級,等等,這類客觀事物使人的身體經(jīng)驗產(chǎn)生的感覺,進行隱喻映射產(chǎn)生了大量的方位隱喻。二人轉(zhuǎn)采用大量隱喻的方式來表達,既符合人類空間的認知思維,又符合成語的簡約凝練性。
二、實體隱喻
實體隱喻就是用具體的物質(zhì)概念去理解描述抽象的概念來具體表達人的思想感情、事件、狀態(tài)等,實體隱喻在二人轉(zhuǎn)熟語中也有大量體現(xiàn)。
(一)人體及其器官形成的實體隱喻
因手和足是動作行為的主體,所以易形成表示動作的隱喻;因眼睛和眉毛是傳遞面部表情的關(guān)鍵因素,所以易形成表達情感的隱喻;因心是人體的重要器官,所以常隱喻為重要的事物??梢?,始源域與目標域具有相似性。
柴振和:說也不怕呀。
銀春:大娘可真是一位心直口快的人吶。(《鬧碾坊》)
形容性格直爽、開朗,想到什么說什么,將這種情感投射到“心”和“口”中。
男:一代明君誰不贊?
女:那昏君有眼無珠不值一文錢?。ā肚∠陆稀罚?/p>
比喻見識淺,缺乏識別人或事物的能力。將這一人類情感投射到“眼睛”和“眼珠”上。
女:你看咱如意郎君俊秀不俊秀?
你看咱郎才女貌情意多相投?
這滋味嘗不著我問你愁不愁?
張果老擠眉弄眼將她逗。(《張果老游西湖》)
男:一句話說的我眉開眼笑,
金鳳你是真有招。(《江上情歌》)
把表情傳遞給別人,表達開心這一情感投射到“眉”和“眼”中,“眉”和“眼”是表達感情色彩的重要部位。
女:贏了錢得意忘形——
男:手舞足蹈,
男:你苦口婆心把我勸,
女:可恨你呀——
合:鬼迷心竅不進油鹽。(《采蓮功夫》)
表示開心到了極點,把開心這一情感映射到“手”和“腳”上。“婆心”指老婆婆的心腸,比喻非常仁慈,表達規(guī)勸時的良苦用心。
女:大奶牛趴在槽頭正倒嚼,
二嫂我一見喜上眉梢。(《生死藥》)
人高興時眉毛會有上下波動的變化,高興這一喜悅感覺映射到“眉梢”上。
楊大娘:不是他還是誰啊,窗戶眼兒吹喇叭——名(鳴)聲在外。(《鬧碾坊》)
男:怎么都趕這個節(jié)骨眼兒,
這真是越渴越吃鹽。(《上梁那天》)
男:老伴你真死心眼兒,
大門口拴的是咱自家牛。(《老兩口養(yǎng)?!罚?/p>
女:可笑他牛老大是個實心眼兒,
給棒子就當針分不出短和長。(《攀親家》)
以上都是用“眼”來指稱類似的事物,由于各種表達的需要,將人體名詞投射到相關(guān)概念中。
女:這頭牛是我的心頭肉,
三年汗水算白流。(《倒牽牛》)
“心”是人體的重要器官,用“心”投射到概念域表示重要的、珍貴的東西。
(二)動植物為源域的實體隱喻
1.以動物為源域的實體隱喻
女:自恨我沒主見聽媽擺布,
自恨我不懂愛情純牌的胡涂蟲!(《愛情合同》)
用“蟲”這一動物隱喻映射糊涂,暗含可愛之意。
男:說他癩蛤蟆休想吃天鵝肉,
春發(fā)心里頭哪不系疙瘩,我沒臉去見他!(《巧扳樁》)
“癩蛤蟆”人見人煩,“天鵝”是美好的象征,用它們來隱喻不好的事物追求美好的事物。
辣三嬸:(數(shù)板)盼你能變千里馬,
原來你還是個黑烏鴉?。ā吨星镌孪隆罚?/p>
能跑千里的馬是好馬,用“千里馬”來隱喻人才。
2.以植物為源域的實體隱喻
男:我打破砂鍋——問也問不透,
心里好象悶葫蘆。(《還妻記》)
因“葫蘆”的整體形態(tài)是封閉的,隱喻難以猜透的人或事。
女:你這個游春的老者可交過桃花運?
男:我這個老齡公子春心早收。(《張果老游西湖》)
因在桃花盛開的的時候,會有一個像桃花一樣容貌美麗的女子出現(xiàn),所以常用“桃花”來隱喻艷遇。
(三)其它的非生物也可以形成實體隱喻
女:最可嘆八戒老豬被人看錯,
他落個名聲不佳一直背黑鍋。(《閑扯西游》)
用“黑鍋”來隱喻投射罪名。
李海棠:你那夫人也不幫一把?
張云昌:可惜她小家之女難挑大梁。(《張郎休妻》)
“大梁”給人穩(wěn)重的感覺,比喻重擔或責任。
女:吃鴨梨沒花一個子兒,
男:將來準是個聚寶盆兒。(《爹娘教子》)
用平日常見的“盆兒”來隱喻資源豐富的地方。
李大娘:(唱)趙小田你活像催命鬼,
三番兩次逼口供。(《蒸饅頭》)
用陰曹地府中催促人死亡的“鬼”來比喻不給人活路。
由上圖我們可以看出,實體隱喻就是把抽象的概念隱喻到實體中,用具體的事物表達抽象的概念。如上文《鬧碾坊》中楊大娘說他很出名,沒有直接說而是用了“窗戶眼兒吹喇叭——名(鳴)聲在外”用歇后語這種表達更加詼諧,生動,用謎底謎面的方式表達出自己說話的重點。并且在謎面中用了實體隱喻,使得語言有具體可感性。
三、結(jié)構(gòu)隱喻
由兩種不同的認知域,通過一種概念來建構(gòu)另一種概念,它們各自的構(gòu)成有規(guī)律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這種隱喻方式在二人轉(zhuǎn)中也有相應(yīng)的體現(xiàn)。
(一)“天氣——情形”
情形是一種比較抽象的概念,人們用具體的天氣這種容易感知的現(xiàn)象來隱喻這一類不好表達的抽象的事物。
女:春紅我忙把畫冊接在手,
雪中送炭心里暖融融。(《雙賣畫》)
大雪天氣中的“炭火”給人以溫暖,比喻能給人及時的幫助。
小鳳:今天舉行個家庭宴會,給你這打工仔接風洗塵,各位兄臺,在下先行一步。(《打工仔還鄉(xiāng)》)
因走很多路有很多“塵土”,以此來隱喻從遠道而來。
女:這一回有吃有穿又有存折,
男:苦命人喝甜水滿面春風。(《風水情》)
春天的“風”溫柔和煦,比喻人精神狀態(tài)好。
(二)“爭論——戰(zhàn)爭”
這一隱喻指把“爭論”這一概念投射到“戰(zhàn)爭”中,完成概念隱喻這一過程。
女:戰(zhàn)士們劍拔弩張刀槍舉,
男:李石堅上前保護柯湘。(《情深如?!罚?/p>
用拔出鞘的“劍”,已拉開的“弓”來比喻形勢緊迫,一觸即發(fā)。
女:(對樂隊)一邊看熱鬧,少跟著亂放炮!
男:老嫂子,拿著吧?。ā峨p進城》)
用“放炮”來比喻毫無顧忌地發(fā)表言論。
豆腐張:(唱)二妹她過日子一人頂大梁,
有人放冷箭暗地把她傷。(《豆腐張》)
趁其不備,暗中加害于人——“冷箭”隱喻為背地傷人。由此可見,結(jié)構(gòu)隱喻給人以具象感覺,例如上文中“豆腐張”為表示暗地傷人,隱喻為“放冷箭”用“箭”來表示具體傷人的工具。使讀者可知可感。
隱喻是無處不在的,是我們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必要手段,是潛意識的,是人類共有的。Lakoff &Turner曾經(jīng)指出:“最有生命力的、最有效的正是那些確立已久的以至于人們習以為常,不費力氣便自動冒出來的無意識的東西。”所以,一般來說重要的隱喻都是經(jīng)過長時間潛移默化到人們平常生活語言中的,這些都是無意識的,正是這種無意識的隱喻在東北二人轉(zhuǎn)中有了精彩的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耿英.正說東北二人轉(zhuǎn)[M].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2008.
〔2〕劉興文.二人轉(zhuǎn)作品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3〕李微.二人轉(zhuǎn)現(xiàn)代作品選[M].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5.
〔4〕趙海英.二人轉(zhuǎn)[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
〔5〕崔希亮.漢語熟語與中國人文世界[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5.
〔6〕馬寶玲.泰——漢熟語情感隱喻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