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博洋
摘要:閱讀對人的成長具有重要影響,該影響在某一時段尤其重要,其對孩子的信息提取能力意義非常;本次研究將信息提取能力評價標準限定為準確性與速度,這二者同思維深刻性關系密切。筆者之所以從閱讀偏好入手,是源于在暑期回家的時候,見到了讀書極多,但思維淺顯,對內容加工模糊的孩子,遂開始懷疑閱讀偏好對信息提取能力以及思維的影響。在之后對相關問題的搜索中,又發(fā)現(xiàn)了有人對該現(xiàn)象的描述,于是,在對這個方向的推測上,決定研究閱讀偏好對信息提取能力的影響。
關鍵詞:閱讀偏好;準確度;難度;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0-0100-04
一、研究方式
本實驗通過收集樣本進行定性研究,步驟一是設計調查問卷進行樣本的收集。調查問卷包括兩個部分:(1)有關閱讀量和閱讀偏好及其原因的問題。對閱讀偏好的測量分為兩維度進行,一方面重點研究孩子的閱讀偏好是什么?為什么有這種偏好?以及在這種偏好下的閱讀對孩子的理解難度如何?另一方面是對閱讀題材偏好的測量,提供歷史、自然科學、文學等選項,通過多項選擇的方式,描述素材偏好;這部分中還有對于體裁偏好的測量,如小說、畫冊等。同時還有針對孩子偏好的原因、閱讀難度進行的提問。(2)對信息提取速度和準確的測量,測試文本取自安東尼所著的《快速閱讀》一書開篇理解力測試,截取同這個文段相配的八道問答題,讓參與實驗的孩子計時做完閱讀,看其后面八道題的正確與錯誤的數(shù)量,掌握其提取信息準確性的情況。
研究的第二個步驟,是對采集的樣本進行分析。在經過第一階段的瀏覽后,以較易著手的準確度為根據(jù),分揀出在準確度上的極端樣本,如錯三道、錯四道樣本和全對樣本。其中,五年級一道不錯的樣本命名為5A樣本,五年級錯三道的樣本為5B樣本,錯四道的命名為5C樣本,同理,六年級樣本分別命名為6A、6B、6C樣本。
五、六年級的這三組樣本,在人數(shù)上占據(jù)樣本總數(shù)近三分之一的比例,在正確率上具有鮮明的特點,所以在總數(shù)相對龐大的情況下,筆者選擇這三組樣本著手研究。他們的占比和特征,更有利于真正說明問題。
二、樣本描述
樣本采自北京市東城區(qū)某小學五、六年級學生。其中五年級181人,六年級168人。就閱讀偏好上來看,偏好分為兩大類,單一型和復合型,有只喜歡看一種書的,也有青睞多種的,前者在總人數(shù)中占比較少。就具有此種偏好的原因來看,“情節(jié)生動有趣”、“閱讀后有收獲”為頻繁選項;涉及難度的問題上,所選樣本“5C”中六成左右的人表示完全沒問題。在A、B、C這三類之外的樣本中,回答為什么難或為什么不難的答案以“不認識字詞”、“有些知識不知道”為多。樣本準確率見下圖。
由此可見,樣本內部及樣本間還有樣本和整體間,存在顯著差異,有研究價值。以上,就是樣本的大體情況。
三、目前成果
結論一:閱讀的偏好與難度是相互影響的,難度的大小會影響偏好的選擇,而閱讀的效果,經過研究發(fā)現(xiàn),更受閱讀難度的影響。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難度不是單指書籍內容本身的難易,更側重于書籍內容同孩子理解力的適配情況。
根據(jù)樣本,筆者發(fā)現(xiàn)難度過高和難度過低都會出現(xiàn)問題。在提取的B、C檔樣本中,不乏這樣的回答,“完全沒問題,簡單易懂”,但自身這一難度的評估,顯然沒有同準確率形成正比;也有這樣的回答“部分比較難,因為有些無法理解(情節(jié)、邏輯)”。這是兩種難度脫節(jié)的表現(xiàn),前者體現(xiàn)出難度落后于理解力,后者體現(xiàn)出難度高于現(xiàn)存的理解力和積累。閱讀難度的脫節(jié)有一定的幾率會導致孩子無法進行積極有效的思考,而淪為無意義的數(shù)量堆砌和時間耗費。筆者認為在這里更需要警惕的是難度過高的情況。因為閱讀難度過高超出理解力,往往給人“格調很高”的錯覺,但實際上收獲卻不大,尤其是這種“脫節(jié)的閱讀”數(shù)量十分巨大的時候。比如自四年級以來,每學期閱讀一百本書,還看遍了四大名著!但就結果來看,這樣的樣本無論是信息提取的速度還是準確度,都沒有什么過人之處。
以上是單純的閱讀難度同理解力的“脫節(jié)”,但這種脫節(jié)還有更深層的體現(xiàn),這種體現(xiàn)就在偏好選擇的層次上,即被這種偏好所吸引的原因。在研究中筆者發(fā)現(xiàn),單純的閱讀偏好種類,如“奇幻”、“歷史”等,本身并不能同閱讀質量,以及信息提取能力的高低劃等號,對閱讀質量和信息提取能力發(fā)生影響的,著重偏好選擇的層次。在測試中,A樣本同BC樣本在偏好的選擇上并非涇渭分明,他們的差別更多地體現(xiàn)在選擇該偏好的原因上。這同長久以來,我們一直有的印象,認為書本題材的種類影響閱讀質量,比如讀歷史相關的閱讀質量就較好,讀一些奇幻類型的書籍閱讀質量就不那么理想有所出入。在筆者的研究中,盡管三種樣本偏好的種類有交叉、重合,但B和C樣本選擇閱讀偏好原因大多看中的是“字少,直觀”、“色彩豐富,不易讓人疲憊”。經由這種粗淺的標準篩選出來的閱讀材料,同孩子自身理解力的發(fā)展是脫節(jié)的,也與偏好層次的提升,閱讀難度的增長是脫節(jié)的,亦可能使孩子習慣于簡易閱讀,不愿意或者難以適應向更高層次閱讀的轉化。作為一定時期內孩子本身的閱讀喜好來看,雖然無可厚非,但這種偏好選擇的表面化、淺顯化在信息提取能力上帶來的問題,卻是需要注意的。
建議:為孩子偏好選擇層次,為了閱讀層次的上升提供空間,應選擇適于孩子理解力、難度適當?shù)臅?,不過分求“高”求“大”。好書是要讀的,經典是要看的,但怎么看更重要。最好在閱讀的不同階段進行調整,采取“好書由薄讀到厚”的方法,在不同的時期,給孩子閱讀不同版本的書籍,從那些配有插圖、字大、薄的版本讀起,一定時間后,再令其接觸厚、難的原本。
結論二: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加工是影響閱讀效率的重要因素。
那些對閱讀的內容有自己的理解加工的孩子,答題的反應往往更好,他們展現(xiàn)出的是相比自身的閱讀更好的消化或至少對更好消化的追求和行動。比如說自己覺得閱讀“完全沒有問題”是因為自己“在課余時間查了有關方面的資料”,或者覺得“大多數(shù)比較簡單”是因為自己可以“通過注釋推出文意”,而不論是“推斷”、“查資料”還是“看注釋”本質上都是自主學習的過程是積極理解、積極思考的體現(xiàn)。也有的“更好的理解”表現(xiàn)在對于閱讀內容的描述上,比如認為某某書“情節(jié)豐富,文筆經典”,相比籠統(tǒng)的說“有些書我還小,不好理解”或是單純的關注“有些字不認識”、“有些詞不明白”體現(xiàn)出的是兩種不同的層次。這種層次的差異在能力上也是有所體現(xiàn)的,出現(xiàn)這種回答的樣本被歸入B、C檔,即信息提取準確率較弱的兩檔的頻率是較高的。
建議:“讀書講書”或許是一個提高理解的好辦法;在孩子完成對一本書的閱讀后,不妨讓孩子講講自己對書的看法、書的主要內容以及為什么會這么想??陬^上的輸出有利于孩子對于閱讀內容的再加工,可以達成更為有效的閱讀。
結論三:興趣的升華是最好的導師。
“興趣是最好的導師”是一句再令人熟悉不過的話,但通過研究,筆者認為“興趣的升華是最好的導師”。沒有升華的興趣未必能對提取能力有所幫助,升華之后的興趣,才有可能產生效用。此處,興趣的升華指的是興趣點的升級,舉例來講,從興奮點到關注單純的快感到兼顧收獲感就可以算得上是升級。
在對孩子喜愛的題材的測量中,自然科學、奇幻冒險、校園相關這三類是孩子選擇比較多的三項;而所選樣本之間的差別在于,在B、C類樣本中,具有這種偏好的原因大多集中在“情節(jié)生動有趣”、“驚險刺激”上,而在A類樣本中,喜愛這類題材的原因除了“情節(jié)有趣”,還集中在“閱讀之后有收獲”、“可以學到這方面的知識”、“對這方面內容感興趣”上。進行對比,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二者間興趣的層次確實存在差別。前者更傾向于感官刺激,諸如“好玩”,后者在關注這種娛樂的同時,還關注了在進行閱讀時的收獲感,即通過盡力理解文段真正的內涵,并花費時間感悟、揣摩人物形象,查找資料,孩子獲得了知識,原本的閱讀興趣也因此得到進一步的升華,進而真正發(fā)生作用,助其成長。但從上文的圖表來看,孩子自身對閱讀有無影響的評估和提取信息的準確率并不一定成正比,這有一定的幾率說明,孩子對閱讀的影響感知是模糊的、淺顯的、易受外界影響的、被動的,因而無法確定孩子對自己的閱讀興趣層次有清晰的感知,所以閱讀興趣的升華,也是家長和教師不容忽視的。對興趣升級的引導,實質上是對“什么是好的”、“什么是美的”這兩個問題的不斷回答,是培養(yǎng)孩子審美的重要途徑。家長和教師,可以組織孩子集體賞析他們提供的文段,并進行“比美”;收集對書目的優(yōu)秀賞析,讓孩子欣賞,從而推動孩子們興趣的升華。
猜想:出于測量提取信息精準度的需求,本次調查問卷截取的測試文段是科學類的,強調忠實于文本的,而非延伸性的抒情或記敘類文章。因此不同的閱讀偏好有可能對閱讀文章的速度產生影響。跡象如下,那些傾向于閱讀文學一類的,如人物相關、校園文學相關的小說的孩子,在閱讀速度上占據(jù)了其所處樣本組內偏后或極端的數(shù)值,如九分半一類。但這些猜想還沒有經過更嚴密的實驗,所以現(xiàn)階段僅僅提出以下猜想:閱讀速度同閱讀偏好相關可能是由于這樣的偏好培養(yǎng)出了一種特定的接收模式。
以上是現(xiàn)階段的全部研究成果。
四、反思
這次實驗仍有擴大的空間,如進一步放大樣本的數(shù)量,或許可以使結論更貼近正確;同時,本次的問卷設計仍有可改進的地方,如細節(jié)上存在一些疏漏,且還可以提取更充分的信息。這些都是下次研究的寶貴經驗。
The Dongcheng District Senior Pupil Reading Preferences and Information Extraction Ability of Research
DU Bo-yang
(The Second High School Attached to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88,China)
Abstract:Reading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a person's growth,the influence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its significance for children's information should be very;This study will information extraction ability evaluation standard limit for the accuracy and speed,the two relations with depth of thinking. The reason why the autho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ading preferences,stems from home during the summer time,saw the reading very much,but thought,children of content processing fuzzy,then began to suspect that reading preferences for information extraction,the impact on the thinking,in the search to zhihu related problems after,and found some description of the phenomenon,as a result,on speculation on the direction,decid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