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美華
(南京市江寧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婦產科,江蘇 南京 211100)
子宮肌瘤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婦科疾病[1]。子宮肌瘤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白帶增多、下腹墜脹、疼痛、有壓迫感、尿頻、尿急、排尿困難、便秘等,嚴重者可發(fā)生貧血、不孕、流產及腫瘤惡變,從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2]。以往臨床上常采用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對子宮肌瘤患者進行治療,但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效果不夠理想[3]。有研究指出,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具有創(chuàng)傷小、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低等優(yōu)點。為了進一步分析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的效果,筆者對南京市江寧區(qū)中醫(yī)醫(yī)院接診的60例子宮肌瘤患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從南京市江寧區(qū)中醫(yī)醫(yī)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期間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中隨機抽選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選患者的納入標準:1)經臨床檢查被確診患有子宮肌瘤。2)具有進行手術治療的指征。3)進行B超檢查的結果顯示,其子宮肌瘤位于漿膜下或肌壁間。4)其子宮肌瘤的直徑小于9cm。5)知曉本次研究的目的和實施方法,并簽署了自愿參與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采用計算機隨機分組法將這些患者分為試驗組和比較組,每組各30例患者。比較組患者的年齡為23~48歲,平均年齡(35.8±6.8)歲。試驗組患者的年齡為24~49歲,平均年齡(35.4±7.6)歲。兩組研究對象的基線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南京市江寧區(qū)中醫(yī)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
為比較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的開腹子宮肌瘤切除術進行治療。手術方法如下:1)在患者下腹部正中處做一個切口,對其腹腔內的情況進行探查。2)在其子宮峽部的左右側闊韌帶無血管區(qū)各做一個小切口,使用膠管止血帶對子宮動脈和子宮靜脈進行束扎,以阻斷子宮的供血。如手術時間較長,每隔10~15 min放松止血帶1 min。3)切開子宮肌層,在子宮肌層內注射縮宮素,以減少子宮出血。4)明確患者的子宮肌瘤與其膀胱、直腸及輸尿管的關系,根據其實際情況為其確定切除方案。例如,對于子宮前壁肌瘤患者,應先切開其膀胱腹膜返折處,然后切開其宮頸前壁組織至肌瘤表面。鈍性分離肌瘤包膜至其基底部,使用抓鉗鉗夾住肌瘤,然后將其切除,并對其殘端進行縫扎。用可吸收縫合線對子宮肌層進行“8”字縫合或連續(xù)褥式縫合。為試驗組患者采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進行治療。手術方法是:1)在術前,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術前檢查,確認其無手術禁忌證。2)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后,協(xié)助其取膀胱截石位。使用舉宮器對其進行舉宮處理,然后協(xié)助其取頭低臀高位。3)在患者臍部上方做一個10mm的切口,在其左側麥氏點處做一個20mm的切口,在其右側麥氏點處做一個5mm的切口,在其左側麥氏點與臍部之間做一個5mm的切口。4)經上述切口將腹腔鏡和手術器械置入患者的腹腔內,并為其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氣腹。將氣腹內的壓力控制在13~15mmHg之間。
切開子宮肌層,在子宮底部注射6 U的垂體后葉素,以促進子宮平滑肌收縮,減少子宮的出血量。6)應用單極電凝刀縱向切開子宮肌瘤的包膜,用肌瘤鉆固定瘤體,然后對其進行剝離處理。在對肌瘤進行剝離的過程中,應用雙極電凝器對其進行止血處理。7)完成剝離后,用2-0號可吸收縫合線快速縫合創(chuàng)面,然后用旋切器將肌瘤切成小條狀,并將其從左側麥氏點處的切口取出。8)使用生理鹽水對宮腔和腹腔進行沖洗,然后縫合切口。
對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均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手術的時間平均為(56.9±7.2)min,其術中的出血量平均為(98.4±29.4)ml,其住院的時間平均為(5.4±1.2)d,其術后肛門排氣的時間平均為(15.1±4.1)h。比較組患者手術的時間平均為(77.9±20.8)min,其術中的出血量平均為(241.9±39.4)ml,其住院的時間平均為(7.7±2.1)d,其術后肛門排氣的時間平均為(24.1±5.1)h。試驗組患者手術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均短于比較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少于比較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的時間短于比較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對比(±s )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對比(±s )
組別 手術的時間(min)術后肛門排氣的時間(h)比較組(n=30) 77.9±20.8 241.9±39.4 7.7±2.1 24.1±5.1試驗組(n=30) 56.9±7.2 98.4±29.4 5.4±1.2 15.1±4.1 t值 6.1090 18.6909 6.0889 6.8768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術中的出血量(ml)住院的時間(d)
子宮肌瘤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婦科疾病,多發(fā)生于育齡期女性。子宮肌瘤患者可出現(xiàn)下腹部疼痛、月經失調等癥狀,嚴重者可出現(xiàn)下腹部包塊、有壓迫感及不孕等癥狀。目前臨床上對子宮肌瘤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4]。以往臨床上常采用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對子宮肌瘤患者進行治療,但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患者術后恢復較慢[5]。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屬于微創(chuàng)手術。有研究指出,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具有創(chuàng)傷小、患者術中的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低等優(yōu)點。李興媚等[6]在臨床研究中將79例子宮肌瘤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40例)和對照組(39例)。為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進行治療,為試驗組患者采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進行治療。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患者,其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這與本研究的結果相似。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住院的時間和術后肛門排氣的時間等各項手術指標均優(yōu)于比較組患者。
綜上所述,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的效果較好,具有創(chuàng)傷小、患者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點。
[1]楊琳.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與開腹子宮肌瘤切除術對比研究[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3(11):1555.
[2]顏為紅,陳奎喜,馬俊,等.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切除術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2,23(6):821-822.
[3]尹國武,李怡,楊華光,等.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切除術的對比研究[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0,39(4):475-477.
[4]李征.腹腔鏡下與開腹子宮肌瘤切除術療效及安全性對比[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6):780-781.
[5]白潔.對比分析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與開腹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治療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1-2.
[6]李興媚,車立群,關郁,等.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與開腹子宮肌瘤切除術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21):3720-3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