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國
摘要:任務分析是促進教學設計科學化的一項重要的教學理論與技術。它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確定學生的起點能力;分析使能目標;分析學習結果類型及其支持性條件。
關鍵詞:任務分析;起點能力;使能目標;學習結果類型;支持性條件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1-0103
傳統(tǒng)教學論認為:“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任務分析理論主張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的學習心理規(guī)律為依據,強調“學有定律,教有優(yōu)法,以學定教”,它是在現代學習心理學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關于教學設計的理論和技術。但把任務分析作為教學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其理論和技術的集大成者是加涅(R. M. Gagne),上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由華東師范大學心理系皮連生教授等人將任務分析技術引進我國。他認為任務分析是在教學活動之前,預先對教學目標中所規(guī)定的、需要學生習得的能力或傾向的構成成分及其層次關系詳加分析,為學習順序的安排和教學條件的創(chuàng)設提供心理學依據。
《遺傳信息的傳遞》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學必修二第三章第三節(jié)內容,其教學目標是:1. 概述DNA分子的復制。2. 通過“探究DNA的復制過程”的資料分析,感悟科學實驗中蘊含的理性精神與求真意識、批判精神與創(chuàng)新意識,逐步領悟科學的本質特征。本文嘗試運用任務分析理論對《遺傳信息的傳遞》進行教學設計。
一、確定學生的起點能力
起點能力是指學生在接受新的學習任務之前自己原有知識技能的準備。起點能力是學生習得新知識與能力的內部前提條件,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教學的成敗。起點能力分析為 “以學定教”提供了重要的現實性的必要依據,也為教學目標的正確生成提供了保障,減少了教學的主觀性,任務分析在“教學什么”方面能夠給予教師清晰的呈現,大大減少了教師不知道自己到底該教學什么的尷尬局面。
在上《遺傳信息的傳遞》之前,學生已有的與本文相關的起點能力主要有以下三點:1. 了解復制、保留這些名詞的一般意義。2. 了解DNA的結構、DNA存在的部位以及同位素示蹤法的原理。3. 具有一定的分析、比較、歸納總結能力。
二、分析使能目標
在從起點能力到終點能力之間,學生還有許多知識技能尚未掌握,而掌握這些知識技能又是達到終點目標的前提條件。從起點能力到終點能力之間的這些教學目標被稱為使能目標。
任務分析一般是從終點目標開始,運用逆向設問法,反復提問并回答這樣的問題:學生要掌握這一水平的知識或能力,需要必須具備哪些知識和能力,即使能目標。這樣一級一級地往下分析,一直分析到學生的原有起點能力為止。學生的起點能力就是任務分析的終點。使能目標分析一旦完成,就為教學內容的呈現順序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即按著從起點能力→使能目標1→使能目標2→……→使能目標n→終點目標的順序進行教學。
分析使能目標可了解各級目標間的內在聯(lián)系和邏輯順序,為我們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按著由易到難,由表及里,從簡單到復雜的知識邏輯順序進行提供依據;使能目標的分析既可以防止教師偏離教學目標的無效教學活動的發(fā)生,同時又有效地避免教學活動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從而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結構。
《遺傳信息的傳遞》一節(jié)的教學任務分析如下:
終點目標:1. 概述DNA分子的復制。2. 感悟科學實驗中蘊含的理性精神與求真意識、批判精神與創(chuàng)新意識,逐步領悟科學的本質特征。
使能目標2:運用同位素示蹤法的原理分析“探究DNA的復制過程”的小資料得出DNA復制的方式為半保留復制;了解DNA分子復制的結果、場所和條件。
使能目標1:理解復制的概念,復制需要的條件:模版、原料等;全保留和半保留的區(qū)別。
起點能力:了解了復制、保留這些名詞的一般意義;了解了DNA的結構、DNA存在的部位以及同位素示蹤法的原理;具有一定的分析、比較、歸納總結的能力。
這樣,我們就可以按照由起點能力到使能目標1,由使能目標1到使能目標 2,再由使能目標2達到終點目標的順序進行教學,從而使這節(jié)課的目標得以順利達成。
三、分析學習結果類型及其支持性條件
加涅認為,學習的結果不外乎五種類型: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和態(tài)度。不同類型的學習需要不同的學習條件,學習的條件分為必要條件和支持性條件,前者是學習中不可缺少的條件,缺少必要條件,相應的學習便不能出現。后者是對學習產生起加速或減速作用的條件,缺少支持性條件,學習不一定不能發(fā)生,但其效率不高。
《遺傳信息的傳遞》學習目標中的概述DNA分子的復制屬于智慧技能,這一智慧技能獲得的必要條件是具有較簡單的智慧技能(辨別、概念、規(guī)則),而支持性條件是態(tài)度、認知策略、言語信息。學習目標中的感悟科學實驗中蘊含的理性精神與求真意識、批判精神與創(chuàng)新意識,逐步領悟科學的本質特征則屬于學習結果類型中的態(tài)度,這一學習結果達成的必要條件是相關的智慧技能和言語信息,而對于“探究DNA的復制過程”中實驗的理解感知則是其支持性條件。
分析清楚了本節(jié)課學生學習的起點能力、使能目標和學習的結果類型及其支持性條件就可為教師指導學生達成學習的終點目標而創(chuàng)設外部條件提供了科學依據。例如,在分析了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的起點能力后應著重復習回顧DNA的結構、DNA存在的部位以及同位素示蹤法的原理;分析了本節(jié)課的使能目標后就可以合理地安排教學順序;分析了學習的結果類型及其支持性條件后可通過制作幻燈片和DNA復制過程動畫來引起學生的注意以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更加有效、便捷、合理地達到本節(jié)課的學習終點目標。
(作者單位:浙江省象山中學 31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