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興亮,袁盼盼,張學軍,李成松,王麗紅,張 娜
(1.新疆農業(yè)大學 機械交通學院,烏魯木齊 830052;2.石河子大學 機械電氣工程學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非圓輪系加工番茄果秧分離振動發(fā)生器設計及仿真
朱興亮1,袁盼盼1,張學軍1,李成松2,王麗紅2,張 娜2
(1.新疆農業(yè)大學 機械交通學院,烏魯木齊 830052;2.石河子大學 機械電氣工程學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針對現有加工番茄果秧分離振動發(fā)生器易堵塞及振動大等問題,基于非圓齒輪輪系可實現復雜變速變向運動及傳動平穩(wěn)精確等優(yōu)點,設計了一種非圓輪系加工番茄果秧分離振動發(fā)生器,并闡述了其工作原理。建立了非圓輪系振動發(fā)生器虛擬樣機模型,對比了需求與仿真角位移和角速度曲線,結果表明:需求與仿真曲線吻合度較高,非圓輪系振動發(fā)生器可滿足加工番茄果秧分離需求。
加工番茄;果秧分離;非圓輪系;振動發(fā)生器
新疆地處北緯37°~47°之間,是除地中海地區(qū)、美國加利福尼亞地區(qū)、中國內蒙古地區(qū)之外的世界優(yōu)質加工番茄種植區(qū)。近年來,新疆加工番茄種植面積穩(wěn)步增長,已成為世界第二大加工番茄種植區(qū)[1-3],區(qū)內番茄制品出口量占到全球貿易總量的1/4[4]。2015年,新疆加工番茄種植面積達6.9萬hm2,總產量達761.3萬t[5]。機械化采收已經成為新疆加工番茄采收的重要形式[6-8],然而國內加工番茄采收機械主要依靠國外進口,購買及維修價格昂貴,嚴重阻礙了新疆加工番茄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6,8]。因此,加工番茄采收機械的國產化是必然趨勢。
果秧分離裝置作為加工番茄收獲機核心工作部件之一,其實現果秧分離的變速變向運動主要依靠振動發(fā)生器產生。目前,國內外普遍采用的雙偏心塊式振動發(fā)生器,在采收過程中存在運動參數易受影響及堵塞等諸多問題,嚴重影響加工番茄果秧分離性能[9]。非圓齒輪行星輪系具有多種類型,可實現各種復雜的變速、變向運動,且齒輪傳動具有結構緊湊、傳動精確、運行平穩(wěn)可靠、受到負載變化影響小及沖擊載荷相對較小等特點[10-12],已廣泛應用于液壓馬達、水稻插秧機分插機構等領域,可作為果秧分離振動發(fā)生器的運動發(fā)生機構。
本文利用虛擬樣機技術對非圓輪系振動發(fā)生器進行了運動學仿真分析,并對比了需求與仿真轉角曲線和角速度曲線,以便于分析非圓輪系加工番茄果秧分離振動發(fā)生器設計的合理性,為后續(xù)機構的優(yōu)化設計和動力學仿真分析提供理論依據。
非圓輪系果秧分離振動發(fā)生器主要由輸入軸、同步帶輪、定非圓齒輪、行星非圓齒輪、殼體、系桿軸承座、系桿軸、行星圓齒輪、輸入系桿、中心圓齒輪、輸出軸、輸出連接板、滾針軸承及輸出系桿組成,如圖1(a)所示。
其中,定非圓齒輪、輸入軸分別與殼體、輸入系桿固結,行星非圓齒輪、系桿軸和行星圓齒輪三者固結,系桿、軸輸出系桿分別與系桿軸承座、輸出軸轉動連接,如圖1(b)所示。行星圓齒輪和中心圓齒輪嚙合,行星非圓齒輪和定非圓齒輪嚙合,如圖2所示。
1.輸入軸 2.同步帶輪 3.定非圓齒輪 4.行星非圓齒輪 5.殼體 6.系桿軸承座 7.系桿軸 8.行星圓齒輪 9.輸入系桿 10.中心圓齒輪 11.輸出軸 12.輸出連接板 13.滾針軸承 14.輸出系桿圖1 非圓輪系果秧分離振動發(fā)生器結構圖Fig.1 The structure of non-circular planetary gear vibration generator
圖2 定非圓齒輪與行星非圓齒輪嚙合圖Fig.2 Engagement of non-circular sun gears with planetary gears
振動發(fā)生器工作時,電機或液壓馬達帶動同步帶輪,驅動輸入軸和輸入系桿勻速轉動,進而帶動行星非圓齒輪、系桿軸和行星圓齒輪繞輸入軸公轉,行星非圓齒輪與定非圓齒輪嚙合,實現兩非圓齒輪變傳動比關系的轉換。同時,行星圓齒輪與中心圓齒輪之間嚙合,傳動兩圓齒輪間定傳動比關系,從而獲取輸出軸的變速、變向運動。
ADAMS軟件是由美國MSC公司開發(fā)研制的集建模、求解及可視化技術于一體的虛擬樣機軟件,主要針對機械系統(tǒng)進行仿真分析,可以大大簡化機械產品的設計開發(fā)過程,大幅度縮短產品的開發(fā)周期,獲得最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的設計產品[13]。
2.1 果秧分離裝置需求運動學曲線獲取與分析
為研究加工番茄果秧分離裝置的運動需求,針對現有FS-35型雙偏心塊式加工番茄果秧分離試驗臺進行物料試驗與分析,在最優(yōu)因素組合的基礎上利用CPL-MS70K高速成像系統(tǒng)獲取了其輸出軸角位移和角速度曲線[14],如圖3所示。
圖3 果秧分離裝置輸出軸角位移和角速度曲線Fig.3 The angular displacement and angular velocity curves of the fruit-seed separating device outputs
對圖3中角位移和角速度曲線進行分析,振動發(fā)生器輸出軸完成一次擺動的時間約為0.18s,非圓輪系振動發(fā)生器設計時設定輸入軸旋轉1周輸出軸完成1次擺動,可知非圓輪系振動發(fā)生器的輸入軸轉速約為333r/min。
2.2 振動發(fā)生器虛擬樣機建立
利用SolidWorks建立振動發(fā)生器各零部件三維模型并進行裝配,另存為Parasolid(*.x_t)格式并導入ADAMS,導入模型如圖4所示。對ADAMS仿真環(huán)境和模型物理量單位進行設置,并依據各零部件的具體情況設置材料屬性。
圖4 ADAMS中簡化后三維模型Fig.4 Simplified 3D model in ADAMS
2.3 施加約束、接觸力和運動
ADAMS中未提供非圓齒輪副配合,為確保兩非圓齒輪之間運動情況符合實際情況,在兩齒輪間施加接觸力。依據材料屬性,接觸力參數為:剛度系數105N/mm,阻尼系數10 N-sec/mm,穿透深度0.1mm,靜摩擦因數0.3,動摩擦因數0.1[15]。按照前文所述振動發(fā)生器各零部件間運動關系,對相應零部件添加約束和接觸力,如表1所示。
表1 振動發(fā)生器施加的運動副及接觸力
運動副與接觸力添加完成后,按照前文要求在表1中右軸承座與輸入軸間形成的旋轉副上添加驅動,調整驅動方向為逆時針,并設定轉速為333r/min。
對ADAMS中虛擬樣機模型進行約束、接觸力及驅動加載完成后,仿真模型如圖5所示。
圖5 振動發(fā)生器ADAMS仿真模型Fig.5 ADAMS simulation model of vibration generator
2.4 仿真結果與分析
正式仿真之前,利用ADAMS中模型自檢功能對樣機模型進行最后的檢驗,排除模型設置過程中可能隱含的錯誤,以保證仿真分析順利進行。
為獲得輸出軸相對于地面的角位移、角速度運動曲線,令輸出軸的逆時針的角位移為正方向。為方便測定輸出軸角位移,在輸出軸上創(chuàng)建U點和V點,在大地上創(chuàng)建W點。為保證三者在同一條水平線上,設定三者Y坐標值相等。為了研究的需要,設置仿真時間為0.36 s(即5個周期),仿真步數為720;然后,觀察模型運動情況;仿真結束后利用后處理功能獲取輸出軸角位移和角速度曲線,如圖6所示。
圖6 輸出軸角位移及角速度仿真曲線Fig.6 The angular displacement and angular velocity curves of output shaft
將角位移和角速度曲線數據導出,并與需求曲線進行對比,結果如圖7和圖8所示。
圖7 需求與仿真角位移曲線對比圖Fig.7 Comparison of demand and simulation angular displacement curve
圖8 需求與仿真角速度曲線對比圖Fig.8 Comparison of demand and simulation angular velocity curve
觀察圖7和圖8可知:輸出軸角位移呈現周期性變化,周期與角位移擺動周期相同,且仿真曲線與需求曲線擬合較好。將需求與仿真曲線關鍵點數據進行提取并進行對比,如表2所示。
由表2中可知:需求與仿真角位移進程、角位移回程、角速度最大值、角速度最小值和周期差值的差值均比原值差一個數量級,兩者曲線之間吻合程度較高。因此,非圓輪系振動發(fā)生器能夠產生加工番茄果秧分離滾筒所需運動。
表2 需求、仿真關鍵數據點及參數
差值=|理論值-仿真值|。
針對現有加工番茄果秧分離振動發(fā)生器易堵塞及振動大等問題,利用非圓齒輪輪系結構緊湊、傳動精確平穩(wěn)及可實現復雜變速變向運動等優(yōu)點,設計了一種基于非圓齒輪行星輪系的加工番茄果秧分離振動發(fā)生器,并對其進行了仿真分析。
1)確定了非圓輪系加工番茄果秧分離振動發(fā)生器總體方案,并對關鍵零部件進行了設計,闡述了其工作原理。
2)結合現有FS-35型雙偏心塊式加工番茄果秧分離試驗臺,獲取了果秧分離裝置輸出軸的角位移和角速度曲線,并分析獲取了非圓輪系振動發(fā)生器輸入軸的角速度為333r/min。
3)建立了非圓輪系加工番茄果秧分離振動發(fā)生器虛擬樣機模型,并將獲取的角位移和角速度曲線與需求曲線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表明:需求與仿真的角位移和角速度曲線吻合度較高,非圓輪系振動發(fā)生器可滿足加工番茄果秧分離需求。
[1] 楊二軍. 新疆番茄醬出口市場潛力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農業(yè)大學,2013.
[2] 侯曉靜. 新疆加工番茄品質分析及可控性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大學,2013.
[3] 縱婧. 中國新疆對哈薩克斯坦農產品出口潛力與市場開拓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財經大學,2014.
[4] 劉益星. 新疆番茄醬出口市場與需要關注的問題[J].對外經貿實務,2015(5):52-54.
[5]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統(tǒng)計局. 新疆統(tǒng)計年鑒[M].烏魯木齊: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16.
[6] 張源穎. 新疆加工番茄產業(yè)發(fā)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新疆農墾經濟,2011(11):46-49.
[7] 黃志兵. 新疆番茄收獲機械化發(fā)展的幾點思考[J].農機市場,2013(5):23-24.
[8] 李成松,坎雜,譚洪洋,等.4FZ-30型自走式番茄收獲機的研制[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2(10):20-26.
[9] 朱興亮,李成松,坎雜,等.加工番茄果秧分離技術發(fā)展現狀分析[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2013(5):399-402.
[10] Φ. П. 李特文.齒輪嚙合原理[M]. 盧賢占,譯.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4.
[11] H.E. Golber. Roll curve Gear Trans[J].ASME,1939,61(1):183-191.
[12] 吳序堂,王貴海.非圓齒輪及非勻速傳動比[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7:57-112.
[13] 郭衛(wèi)東.虛擬樣機技術與 ADAMS 應用實例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8:2-5.
[14] 朱興亮,王麗紅,坎雜,等.非圓輪系加工番茄果秧分離振動發(fā)生器的設計[J]. 江蘇農業(yè)科學,2016(3):398-401.
[15] 金棟平, 胡海巖. 碰撞振動與控制[M].上海:科學出版社,2005.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Processing Tomato Fruit Separation Vibration Generator Based on Non-circular Planetary Gear Train
Zhu Xingliang1, Yuan Panpan1, Zhang Xuejun1, Li Chengsong2, Wang Lihong2, Zhang Na2
In order to solve existing problems of processing tomato fruit separation vibration generator clogging, vibration etc., the advantages, complex variable speed and variable motion and smooth and precise transmission, of non-circular planetary gear train was used. The processing tomato fruit separation vibration generator based on non-circular Planetary gear train was designed, and its working principle was elaborated. Virtual prototype model of non - circular gear train vibration generator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angular displacement and angular velocity curve of demand and simulation was compar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Demand and simulation curve of a high degree of consistency, and non-circular gear vibration generator can meet the demands of processing tomato fruit seedling separation.
processing tomato; fruit separation; non-circular planetary gear train; vibration generator
2016-12-2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265046)
朱興亮(1990- ),男,安徽蚌埠人,助教,碩士,(E-mail)zxl_xjau@163.com。
張學軍(1966-),男,四川渠縣人,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E-mail)zhxjau@sina.com。
S225.92
A
1003-188X(2017)12-009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