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黎黎
一、寫話有路,興趣為“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最直接的學習動力。我認為激發(fā)兒童興趣寫話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1.活用教材,興趣引路。蘇教版小學語文低年級教材入選的課文貼近少兒生活:生動活潑的兒歌、童謠,美妙動聽的童話、寓言,富有節(jié)奏的韻文、古詩……極富童趣,給孩子們帶來美的享受。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描寫的情景,創(chuàng)設良好的寫話環(huán)境。當學生有了高漲的情感體驗后,再適時引導學生進行寫話,把自己所說所想用文字表述出來,從而做到讀中生趣,趣中樂寫,為學生開啟寫話之門。插圖,這也是指導低年級學生寫話教學的資源之一,用詞語描繪圖畫情景,降低了寫話難度。我們應努力挖掘文本的內涵,拓寬文本的空間,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寫話興趣。
2.大量閱讀,積累語言。低年級正是發(fā)展說話寫話能力的關鍵時期,必須在少兒時期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選擇課外書籍,如童話、寓言、故事等,這些書籍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而且還會潛意識地讓學生受到思想教育,一舉多得。學生要將書本上的知識內化并非易事,關鍵是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他們學會仔細地品味,善于發(fā)現(xiàn)文中的好詞好句,并將其存入自己的語言寶庫中,形成積累。有了興趣和積累作為基礎,再通過一定量的合理練習,才能在學生的頭腦中逐步建構起用筆寫話的快速通道。
3.創(chuàng)設情境,訓練說寫。小學生的閱歷淺,經歷的事情十分有限,他們的思維處于表象思維階段,而語言必須與具體生動的形象緊密結合才能得以發(fā)展。因此,創(chuàng)設情境有利于低年級學生獲得豐富的表象,使學習的詞匯與客觀形象聯(lián)系起來,此時引導學生把感受及時表達出來,既可強化其內心感受,又可促使其內部語言向外部語言轉換。同時,在說的過程中,可以訓練學生思維,在這之后把它寫出來,會使寫的東西比以前豐富和正確得多。教師要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如兒童喜歡游戲,可組織他們做游戲,讓他們在參與中獲得體驗;兒童喜歡色彩鮮艷的圖畫和歡樂的意境,可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悅耳、悅目、悅心的意境,讓學生激情描述畫面;兒童喜歡童話故事,可讓他們扮演角色,親身體驗情感。說的內容可多可少,句子可長可短,隨著兒童語文能力的不斷增長,要求也不斷提高。因為低年級兒童觀察事物籠統(tǒng)、不精確,在說的過程中,教師要提供幫助,先指名說,再相互練習說,最后寫下來,就容易多了。
二、寫話有方,觀察為“舟”
經過對“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研究與實踐”課題的不斷深入研究,我感到要真正實現(xiàn)低年級學生自主寫話,培養(yǎng)小學生的觀察能力顯得至關重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的方法,可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玩中觀察。兒童天性好玩,讓學生玩玩、想想、說說、寫寫是訓練學生快樂寫話的一種有效手段。有位老師在寫話教學中,選用了“吹泡泡”游戲,先讓學生吹一吹,在玩中觀察,然后讓學生說一說,再寫一寫。一位學生寫道:“五顏六色的泡泡,一個跟著一個活蹦亂跳地跑了出來,在陽光下飄呀,飄呀,有時像串串葡萄,有時像顆顆珍珠……它們飛上天空,好像要去找白云姐姐玩呢!”看到那一篇篇充滿童真童趣的寫話,我們感到:學會觀察是學生寫話的源泉。
2.生活中觀察。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烈,對外界的人、事、物很容易感興趣,但也會很快冷下來。教師要有目的、有重點地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觀察,甚至提醒他們從哪些方面去觀察生活、了解生活。一位二年級老師上課時,有一只蝴蝶飛進教室,老師沒有阻止學生們對蝴蝶這位不速之客的好奇和注意,而是利用這只蝴蝶,引導學生把觀察到的寫下來,結果學生寫出了《課堂上的小搗蛋》《一只美麗的蝴蝶》等精彩的片段。這樣培養(yǎng)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隨時記下來,內容不拘,可長可短,不僅大大增加了學生寫話練筆的機會,還促使他們留心周圍的事物,更加關注生活,熱愛生活。
3.方法引路。大千世界,有寫不盡的人、事、物、景。然而,學生寫話卻往往空洞無物,這是因為他們在觀察時,沒有得到正確的指導。因此,教師要“授之以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觀察習慣。
(1)觀察要抓特點??陀^事物是千變萬化、千差萬別的,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事物的異同之處,捕捉它們的特點,這樣,才會使寫出來的事物鮮活、生動。
(2)觀察要有順序。小學生寫話條理不清、言之無序,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不能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周圍的事物,如果觀察有順序,就能為今后有條理地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3)觀察要養(yǎng)成習慣。處處留心皆學問。學生時時處處留心周圍的事物,遇事多問,積極思考,就能逐步養(yǎng)成勤于觀察和善于思考的好習慣。例如遇到一個陌生人,注意他的外貌、語言、行動。同學們冒雨到校上課,及時讓學生描寫刮風下雨時的情景,談自己身處雨中的感受……如果學生能夠隨時描述自己身邊的事物,則說明學生已養(yǎng)成了觀察的習慣,這樣便會自覺地積累寫話素材,寫話時就能做到有內容可寫了。
(4)觀察要有情感。寫話不僅要寫觀察到的人、事、物,還要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及心理活動,只有帶著情感去用心體驗,才能感受深刻,才能寫出自己的真情,也才能感染讀者,引起讀者感情上的共鳴。
總之,教會學生觀察是學會寫話的前提,不會觀察周圍事物,想搞好寫話教學,那將是無水之舟,寸步難行。
三、以讀促寫,讀書為“源”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無非是個例子,憑著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能力?!睂W生要形成較強的讀寫能力,要靠課內學習,更要靠課外閱讀。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第一學段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為此,我在平時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勤讀書,愛讀書,善讀書。培養(yǎng)他們的課外閱讀習慣,進而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開闊他們的視野,陶冶他們的情操,并最終達到提高閱讀和寫話能力的目的。
我們語文老師只要善于研究,勤于思索,用鮮活的教學藝術去推進寫話教學,就會使低年級寫話教學呈現(xiàn)出生機和活力。
【作者單位:沭陽縣七雄中心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