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賢
教科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習作,依據(j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繼承“注·提”教改“提前讀寫”的理念,對習作(寫話)部分進行了全面修訂。修訂版教材特點突出、優(yōu)勢明顯,科學地構建了習作教學的體系,以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一、提前寫,大量寫
一年級上冊教材,在拼音教學階段,拼音、識字、閱讀同時起步,由能寫簡單的拼音句子逐步過渡到拼音夾漢字寫一兩句話,提早進行了寫話訓練;一年級下冊教材就開始安排系統(tǒng)的寫話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寫話的興趣,建立自信心,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寫話,自由表達。提前寫,適時把握了兒童語言思維發(fā)展的最佳期,使之思維、語言、智力得到早期開發(fā)和迅速發(fā)展,滿足了兒童“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口”的表達欲望。這樣減緩了坡度,使后續(xù)的寫話和習作建立在較高的起點上,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從三年級開始的習作(二年級寫話),不僅在主題單元中安排一次習作(寫話),而且在閱讀教學中結合課文,在課后習題中增加了針對性的練筆。同時鼓勵學生寫日記、寫讀書筆記,加大習作的數(shù)量,以使學生在大量寫的實踐中認識語言規(guī)律,運用語言,逐步形成書面語言表達能力。
二、序列清,要求明
全套教材共安排79次習作(寫話)訓練(第一學段16次,第二學段32次,第三學段31次),涵蓋了記實作文、想象作文和常見的應用文,體裁多樣,題材豐富。這些安排做到了瞻前顧后,科學分布,逐步落實“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jù)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的課程目標。
(一)從整體出發(fā)按學段有序地落實習作要求
第一學段落實下列要求,1.基本格式;2.書寫要求。
第二學段落實下列要求,三年級:1.圍繞一個話題,想好了再寫(列提綱);2.意思表達清楚,記敘完整;3.選材和剪裁;4.自改作文;5.按照一定順序記敘清楚,重點部分寫具體;6.根據(jù)需要嘗試運用表情、動作、對話、心理描寫;四年級:1.擬好題目;2.留心觀察及觀察順序;3.概括(縮寫);4.聯(lián)想;5.詳略得當;6.交流修改。
第三學段落實下列要求,五年級:1.搜集資料;2.分段表達;3.思路連貫;4.有理有據(jù);5.有獨到見解,習作有一定速度;六年級:1.選擇合適的結構;2.過渡自然;3.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4.自然抒發(fā)真情實感;5.語言簡潔流暢;6.刪去可有可無的文字。
(注:以上在各學段提出的習作要求,第一次出現(xiàn)以后,在后面的習作訓練中要作為常規(guī)化要求一以貫之。)
(二)同類內容習作反復出現(xiàn)時,要求有變化、有側重,螺旋式提高
1.寫人的記敘文,從第二學段到第三學段安排了7次,每一次寫的人物和內容都不同,要求各有側重,突出一個訓練重點。如:三年級《我的朋友》要求寫好朋友幾個方面的特點;四年級《夸夸我自己》要求寫“我”一個或幾個方面的優(yōu)點,要把夸獎的理由寫清楚(須要寫具體事例);五年級《我的老師》,要求選擇老師的幾個特點或品質來寫,內容具體,條理清晰,表達真情實感;六年級《一個 的人》要求通過幾件事寫出一個人的某一方面的特點或品質,安排好事件的先后順序,每件事之間銜接要自然。《 了不起》要求通過一兩個具體事例寫出一個人的特長或本領,并寫出評價。《我敬佩的人》要求選擇有代表性的具體事例寫出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根據(jù)需要發(fā)表看法,抒發(fā)情感。
2.寫事的記敘文選材角度不同,要求逐步提高。如:同是關于親情的習作,三年級上冊《 對我真好》,要求寫親人給予“我”關愛、幫助的印象深刻的事;四年級上冊《感恩》寫“你”回報、感恩親人所做的事;五年級上冊《長輩對我的關心》要求寫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和感受,分段表述,文題要概括中心。再如寫事的習作要求從第二學段的“寫清楚”“寫具體,并寫出具體感受”“把最受感動的地方寫詳細,表達出真情實感”到第三學段的“寫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和自身的感受”“適當加上心理描寫”“選幾件事寫,有詳有略”,體現(xiàn)出寫事記敘文要求的梯度變化。
3.寫景類的文章同樣是每次訓練都各有明確的重點。把“按一定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具體”“寫出感受”“依景聯(lián)想,借景抒情”等要求由低到高,由易到難分別落實在每一次描寫景物類的習作中。
三、配和主題,貼近生活
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p>
教材話題的設計都是配合單元主題同時又獨立自成體系,是單元主題的拓展與延伸。同時,習作內容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有話可寫。如:一年級下冊“春天”主題單元的寫話是“春天在哪里”;二年級下冊“熱愛讀書”主題單元的寫話是“我最喜歡的書”;六年級下冊“體育精神”主題單元習作是《記一次體育比賽》;等等。
應用文體裁的習作內容也力求緊密聯(lián)系單元主題。如:四年級上冊“保護環(huán)境”主題單元的習作是《學寫連續(xù)觀察日記》(以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現(xiàn)象為觀察內容);六年級上冊“祖國統(tǒng)一”主題單元的習作是《給臺灣小朋友的信》。
四、放開手腳,自由表達
想象類習作的設計,引導學生寫自己的憧憬、愿望、發(fā)明創(chuàng)造、科學幻想等,以求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想象力,同時也注意了學生想象的相對合理性。寫想象習作有利于拓寬習作的選材范圍,解決學生“無事可寫,無話可說”的問題,更有利于學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達,保護和激發(fā)他們寫作的積極性,增強自信心。如:二年級上冊寫話“月亮和星星”,要求根據(jù)一幅夜空情境圖展開想象寫幾句話。三年級上冊習作《我當小小設計師》要求學生發(fā)揮想象,為家鄉(xiāng)的兒童公園設計一處景物并詳細寫下來。這一設計既照顧到偏遠地區(qū)的學生對公園沒有直接體驗和感受,也避免在后續(xù)的習作訓練中與《我喜歡的地方》《我愛家鄉(xiāng)的 》等寫景習作內容重復。四年級下冊“同情弱者”主題單元習作是《 ,我想對你說》,學生可以和任何人或事物對話,這樣的設計有利于學生大膽想象,暢所欲言。
另外,教材還安排了多次以課文內容為依托的續(xù)寫、改寫、擴寫形式的想象作文,為的是密切閱讀和表達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創(chuàng)新、想象和表達能力,既解決學生缺少習作素材的問題,又可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避免學生總是寫記實作文。
命題形式多樣,多數(shù)習作以自命題或半命題的形式鼓勵學生自由表達,為學生習作留有較大空間。
五、從讀學寫,以讀促寫
主題單元的一組課文,為學生的習作選材、立意、用詞造句、布局謀篇提供范例,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感受、理解、品味、積累這些文質兼美的語言材料,從讀學寫,以讀促寫,逐步提高寫作的能力。例如,三年級下冊“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一主題單元通過閱讀課文《賽龍舟》《爆竹聲聲》《高山族豐年節(jié)》《賽馬三月街》,在習作《過節(jié)》時就可以運用課文中描寫場面的方法,生動具體地寫出節(jié)日令人中印象深刻的活動和場景。修訂后的教材增加了閱讀中的小練筆數(shù)量,在課后習題中設計了仿寫、想象補白、續(xù)編故事、讀后感等豐富的練筆內容和形式。如:三年級上冊《細流與玫瑰樹根》第3題“當細流再次遇到玫瑰樹根,它們會說什么?展開想象,寫一寫”;五年級上冊《花邊餃子》課后第4題“回憶一下你家包餃子的情景,選擇印象深刻的一個畫面寫下來”;六年級下冊《頒獎詞三則》課后第4題“體會頒獎詞的語言特點,為獲獎同學或老師寫一則頒獎詞”;等等。這些課后小練筆可以依托課文內容信手取材,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收水到渠成之效。它將讀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便捷有效的最佳途徑。同時,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勤練筆的好習慣。
六、培養(yǎng)習慣,形成能力
在生活中引導學生養(yǎng)成勤于觀察、常寫日記的習慣。多讀書、多積累,養(yǎng)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想清楚再動筆,養(yǎng)成盡量一氣呵成的習慣,修改習作的習慣,規(guī)范書寫的習慣以及樂于分享交流的習慣,如此等等。如:三年級下冊《喜歡的季節(jié)》要求“嘗試運用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寫完后認真讀一讀,改一改”。四年級下冊《我成長的故事》要求“寫完之后和同學互相讀一讀,了解彼此成長的快樂與煩惱”。五年級下冊《風味美食》要求“先想好文章的結構和主要內容再動筆,注意語言的流暢和連貫,爭取一氣呵成”。六年級上冊《 了不起》要求“寫后要認真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guī)范、整潔”;《我喜愛的植物》要求“先仔細觀察這種植物的外形、顏色,還可以聞聞它的氣味,再查找資料了解其習性特點”,等等。
(作者系教育科學出版社小學語文教材編寫組成員)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