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萍, 蔡耀婷, 鄧學學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全科醫(yī)學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41)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合并出血的相關因素分析
易小萍, 蔡耀婷, 鄧學學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全科醫(yī)學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41)
目的:探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合并出血的相關因素。方法:回顧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院的940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按是否合并出血分為兩組,查閱病歷報告與醫(yī)療文書,分析患者治療期間合并出血的相關因素。結果:兩組患者性別因素方面存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年齡因素、糖尿病史、高血壓史、高血脂史、心肌梗塞史、消化道潰瘍史、心衰史、GPⅡb/Ⅲ受體拮抗劑使用因素與術后肝素使用因素方面存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性別、年齡、糖尿病史、高血壓史、高血脂史、心肌梗塞史、消化道潰瘍史、心衰史、GPⅡb/Ⅲ受體拮抗劑使用因素與術后肝素使用因素的ORmin>1,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合并出血的危險因素。結論:針對性別、年齡、糖尿病史、高血壓史、高血脂史、心肌梗塞史、消化道潰瘍史、心衰史、使用GPⅡb/Ⅲ受體拮抗劑與術后未使用肝素的患者,臨床上應更為注意出血的發(fā)生,控制病情的進一步發(fā)展,預防出血發(fā)生。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 出 血; 相關因素
冠心病是目前臨床上最具危害性的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圍內均呈普遍高發(fā)。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其中最為嚴重的類型,是由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所致,死亡率極高[1]。介入治療是ACS最為有效的治療方案之一,但有部分患者并發(fā)嚴重出血,直接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因此需要更加重視,故而對于引發(fā)出血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并加以干預才能有效預防出血的發(fā)生[2]。為探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合并出血的相關因素,回顧性分析我院940例入組的研究對象,分析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現(xiàn)將報道作如下陳述: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院的940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按是否合并出血分為兩組,出血組40例,未出血組80例。所有研究對象均滿足美國心臟病協(xié)會(NYHA)中關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診斷,并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同時排除[3]:①臨床資料不全的患者;②死亡的患者;③合并惡性腫瘤患者等。所有患者中,男性421例,女性519例;年齡57~82歲,平均年齡(69.4±7.3)歲;存在糖尿病史98例,未存在842例;高血壓史136例,未存在804例;高血脂史155例,未存在785例;心肌梗塞史229例,未存在711例;消化道潰瘍史111例,未存在829例;心衰史201例,未存在739例;使用GPⅡb/Ⅲ受體拮抗劑207例,未使用733例;使用ACEI197例,未使用743例;使用β受體阻滯劑175例,未使用765例;多血管病變733例,單血管病變207例;ST段抬高491例,非ST段抬高449例;吸煙461例,非吸煙479例;肥胖499例,非肥胖441例;術后使用肝素256例,未使用684例。其中40例出血患者中,顱內出血3例,消化道出血27例,穿刺部血腫7例,腹膜后出血2例,眼內出血1例。
1.2 方法:觀察指標共包括:通過查閱病例報告與醫(yī)療文書,記錄性別、年齡、糖尿病史、高血壓史、高血脂史、心肌梗塞史、消化道潰瘍史、心衰史、GPⅡb/Ⅲ受體拮抗劑使用、ACEI使用、β受體阻滯劑使用、多血管病變、ST段、吸煙、肥胖與術后肝素使用情況等。參照人衛(wèi)第六版《內科學》[4],以重要臟器出血、血紅蛋白下降3g/dl或輸注2單位以上的全血與紅細胞的患者定義為出血。
1.3 統(tǒng)計學分析:Epidata3.1錄入數(shù)據,SPSS19.0分析數(shù)據。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合并出血的相關因素分布的比較采用2×2交叉表卡方檢驗,相關因素分析采用回歸分析,以P<0.05為統(tǒng)計學差異明顯,以P<0.01為統(tǒng)計學差異顯著,以ORmin>1為危險因素。
2.1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合并出血的相關因素: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合并出血的相關因素詳見表1,經卡方檢驗后,兩組患者性別因素方面存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年齡因素、糖尿病史、高血壓史、高血脂史、心肌梗塞史、消化道潰瘍史、心衰史、GPⅡb/Ⅲ受體拮抗劑使用因素與術后肝素使用因素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ACEI使用因素、β受體阻滯劑使用因素、多血管病變、ST段因素、吸煙因素與肥胖因素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回歸分析后,性別、年齡、糖尿病史、高血壓史、高血脂史、心肌梗塞史、消化道潰瘍史、心衰史、GPⅡb/Ⅲ受體拮抗劑使用因素與術后肝素使用因素的ORmin>1,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合并出血的危險因素。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合并出血的相關因素
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危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并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改變與病譜的演變而日益惡化,心血管疾病已造成8000億美元的醫(yī)療費用,是目前臨床上負擔最重的疾病類型。據我國最新流行病學資料顯示,我國目前現(xiàn)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人數(shù)已高達2.3億以上,另約有3000萬左右的患者處于心血管亞健康水平,并每年平均有300萬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形勢不容樂觀。
急性冠脈綜合征是較為嚴重的冠心病,是由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所致,死亡率極高。急性冠脈綜合征是目前臨床上經濟負擔最重的心血管疾病,在臨床上頗受重視。急性冠脈綜合征在發(fā)病與治療期間極易造成一系列并發(fā)癥,而以臟器出血、消化道出血、顱內出血等為代表的嚴重出血是ACS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可直接威脅患者生命,故而針對出血的發(fā)生,對ACS合并出血患者的危險因素進行充分調查與分析則尤為重要,對出血的預防效果意義重大。目前國內外已有學者相繼對ACS合并出血患者的危險因素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糖尿病史、高血壓史、心肌梗塞史、心衰史、高血脂史等疾病對合并出血的意義重大,故而本研究也將之前學者的研究內容加以驗證。
為探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合并出血的相關因素,回顧性分析我院940入組的研究對象,分析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數(shù)據顯示,兩組患者性別因素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年齡因素、糖尿病史、高血壓史、高血脂史、心肌梗塞史、消化道潰瘍史、心衰史、GPⅡb/Ⅲ受體拮抗劑使用因素與術后肝素使用因素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性別、年齡、糖尿病史、高血壓史、高血脂史、心肌梗塞史、消化道潰瘍史、心衰史、GPⅡb/Ⅲ受體拮抗劑使用因素與術后肝素使用因素的ORmin>1,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合并出血的危險因素。
可以看出,女性患者肌肉較為松弛,制動性較差,易發(fā)生血管出血;隨著年齡增大,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更易破裂出血,并伴有機體抗病能力減弱,對抗凝藥物耐受較差,故而加重出血概率;而糖尿病史、高血壓史、高血脂史、心肌梗塞史與心衰史等因素,因之前學者數(shù)據一致,更能說明其科學性;消化道潰瘍史患者易產生消化道出血,因疾病發(fā)展與治療途中引起消化系統(tǒng)不適而產生出血風險;GPⅡb/Ⅲ受體拮抗劑是普遍的出血發(fā)生獨立危險因素,在ACS疾病中可激化出血傾向;而肝素是常見的抗凝劑,未在手術過程中使用肝素將大幅度提升出血概率。
[1] 于云,沈志奇.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危險因素[J].解放軍醫(yī)學院學報,2016,37(2):143~146.
[2] 李曉燁,王齊兵,呂遷洲.替羅非班應用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出血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藥房,2015,26 (11):1526~1528.
[3] 陳云(綜述).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抗栓治療中出血風險評估與處理[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4,35(2):257~261.
[4] 葉任高,陸再英,等主編.內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297~368
Factors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Bleeding
YI Xiaoping, CAI Yaoting, DENG Xuexue
(West China Hospital,Sichuan University,Sichuan Chengdu610041,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atients with hemorrhage.Method: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5 admitted 940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atient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hemorrhage,medical records and reports of medical instruments and analysis of relevant factors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emorrhage.Result:There are two sets of gender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factor of age,history of diabetes,history of hypertension,high cholesterol history,history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peptic ulcer history,history of heart failure,GPⅡb/receptor antagonists ex-ist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ostoperative use of heparin factorsⅢ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sex,age,history of diabetes,history of hypertension,high cholesterol history,history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digestion Road ulcer history,history of heart failure,GPⅡb/Ⅲreceptor antagonist use ORmin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ostoperative heparin factor>1,is a risk factor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atients with hemorrhage.Conclusion:for sex,age,history of diabetes,history of hypertension,high cholesterol history,history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peptic ulcer history,history of heart failure,the use of GPⅡb/ Ⅲreceptor antagonist with no postoperative patients using heparin,the clinical should be more attention to the occurrence of bleeding,control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disease,prevention of bleeding.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Bleeding; Related factors
A【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7.01.015
1006-6233(2017)01-0045-04
四川省衛(wèi)生計劃委員會資助項目,(編號:201502465)
鄧學學,Email:105466717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