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春艷
(廣州體育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廣東廣州 510650)
紅色文化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它是一種優(yōu)秀的、珍貴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傳承紅色文化可以幫助大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的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大學生的思想境界和政治覺悟。紅色文化功能的發(fā)揮還能夠有力的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著正確方向發(fā)展,增加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性、現(xiàn)實性和可信性,能夠提高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程的興趣,讓更多的大學生喜歡學、愿意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歷來非常重視紅色文化資源育人的功能,尤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在黨的重要會議上強調(diào)要求黨員干部、廣大人民群眾都要認真學習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學習中國歷史,勉勵大家要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宣傳、運用凝聚革命歷史和革命精神的紅色文化資源。習近平同志強調(diào):“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p>
“正能量”本身是一個物理學名詞,由英國心理學家理查德?懷斯曼引入社會科學領域,并在我國流行起來,在社會行為、社會心理等領域有所滲透。在本文中正能量指的是能促使人不斷奮發(fā)進取,調(diào)動人們積極情緒的動力與精神,是一種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是一種充滿了公平、正義、平等和希望的精神品質(zhì),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充滿了團結(jié)、友愛、誠信、友善的道德要求,是人人都能夠做到的敬業(yè)、愛國、見義勇為等的日常行為。
紅色文化是指,自19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之后,在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先進文化,是一種正能量的文化。在本研究中我們所說的紅色文化資源是包括物質(zhì)和精神兩個層面內(nèi)容,物質(zhì)的紅色資源指的是紅色革命遺址、紅色歷史文獻和檔案、紅色器物、紅色文學藝術(shù)、紅色紀念建筑、烈士公墓、紅色旅游路線、紅色精神和紅色意識形態(tài)等,總之,紅色文化資源既包括物態(tài)的也包括精神層面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guān)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zhì)、文化素養(yǎng),讓學生成為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碑斍埃咝K枷胝谓逃娜蝿站褪峭ㄟ^思政工作者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學生在課內(nèi)授課、校內(nèi)和校外實踐中進行教育及實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思想政治觀念、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等方面的內(nèi)容內(nèi)化為學生的自覺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做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奮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在高校黨組織的領導下,通過各種載體和方式,用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廣大師生頭腦,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引導他們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四個自信,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紅色文化資源是集高尚的道德情操、堅定地理想信念、深厚的愛國主義等于一體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nèi)容,是一部鮮活的歷史的現(xiàn)實的教材,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資源,充分發(fā)揮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功能,將會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但在對廣州幾所高校的調(diào)研中我們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中紅色文化資源的利用率并不高,或者說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功能并沒有完全發(fā)揮出來。
通過與廣州市幾所高職院校的教師及學生圍繞以下問題進行調(diào)研和探討:“您了解紅色文化資源的含義嗎?”、“你了解新媒體嗎”、“您對當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滿意嗎?”、“您覺得紅色文化資源對自己的成長有什么影響?”、“您認為廣州紅色文化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有意義嗎?”、“你們學校是如何利用紅色資源的”、“對新媒體傳播紅色文化路徑有何建議”等問題進行調(diào)研。
基本結(jié)論:近年來,各個高校對于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功能越來越重視,但是,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還不夠高,當前對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fā)還不夠充分,廣州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實際效果不佳,主要表現(xiàn)在:
第一,大學生對于紅色文化資源的認知還是處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迷迷糊糊的階段。相對于紅色文化他們更喜歡娛樂新聞、綜藝節(jié)目和網(wǎng)絡游戲,他們極少會積極主動地去了解和認識紅色文化,更不用說去了解、認知和研究紅色文化資源了,甚至還有極少數(shù)大學生竟然對紅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心存反感。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在建構(gòu)形成的過程中,不成熟不穩(wěn)定,他們還認識不到紅色文化的價值與自身的發(fā)展關(guān)系,所以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地利用和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讓學生了解、熟悉并學習到紅色文化的精神。
第二,對于如何利用好紅色文化資源,髙校和教師也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很少有學校建立專門的紅色文化網(wǎng)站;教師在課堂上沒有充分利用好紅色文化資源的案例;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中也缺失紅色文化資源的利用;一些高校沒有有效的利用新媒體手段傳播紅色文化精神,雖然有些高校建立了微信公眾號或者專門的紅色網(wǎng)站,但是經(jīng)常是信息長期得不到更新,沒有真正的發(fā)揮傳播紅色文化的作用。
第三,在校外的紅色文化基地沒有建立長效的溝通機制,從而無法保證大學生們認知和學習紅色文化的渠道暢通。有的學校雖然建立了校外思想政治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但也只是掛牌,沒有真正的起到作用。
紅色文化資源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姿,教師可以根據(jù)授課的實際情況,將其融入到教案和教學內(nèi)容中去,讓紅色文化真正地進入到課堂中去,進而進入到學生的頭腦中去。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要不斷更新教學內(nèi)容,做到與時俱進。要精心設計鮮活生動的項目內(nèi)容,在形式上做到新穎活潑,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愿意聽,喜歡聽,并愿意去思考和探索紅色文化資源對自己成長的意義。
實踐教學,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體現(xiàn),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實踐教學,大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廣泛接觸在生產(chǎn)勞動第一線的人民群眾,可以看到社會客觀需要和個人自身認識的差距,看到個人與社會的真實關(guān)系,從而主動去思考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和指導性。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90多年的歷史中,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革的過程中形成的歷史遺跡,它本身就是中國共產(chǎn)黨實踐的成果,所以特別適用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各個高校可以通過與各級愛國教育基地、紅色博物館、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歷史文化博物館等簽訂協(xié)議,建立和設置紅色文化資源育人實踐教學基地,將其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平臺。要將參觀實踐教學基地作為課程學習的一個專題內(nèi)容,專門安排實踐學分,由學校或教學單位統(tǒng)籌安排,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加,不要讓實踐教學基地流于形式。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育人為主要導向,以精神文化、環(huán)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為主要內(nèi)容,以校園精神和辦學傳統(tǒng)為核心的大學生群體文化,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是高校辦學特色和綜合實力的反映。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各個高??梢詮淖约簩W校的實際出發(fā),深入挖掘和利用本地的紅色文化資源,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艱苦奮斗的精神、頑強拼的搏精神等中國共產(chǎn)黨革命精神。
首先,可以充分的利用校園的廣播電(視)臺,播放紅色歌曲、紅色故事、紅色電影等,搭建師生互動交流的紅色教育平臺,引導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等來傳遞正能量,弘揚主旋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次,可以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社團活動中,讓學生在社團活動中體驗和感悟紅色文化精神。最后,可以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到校園的環(huán)境建設中去,在校園內(nèi)建設校史館、紅色紀念館或者紅色革命精神博物館等,通過展出革命歷史文字圖片、音像視頻等提高同學們學習紅色文化的興趣等。
總之,紅色文化作為當今社會一種充滿積極意義的正能量文化現(xiàn)象,與思想政治教育 “以正面教育為主”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高度契合性,在教學的實踐中我們應該充分地運用紅色文化資源這種正能量,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1]李會先,李松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困境及對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35-38.
[2]王炳林,張?zhí)┏?2016——高校紅色文化資源育人發(fā)展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王淑紅.論紅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D].遼寧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