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澤液,陳文遠,吳小麗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群常見病癥,其生理特點及并發(fā)癥等導致機體耗能的增加可明顯影響其神經功能,而其并發(fā)吞咽困難可影響其營養(yǎng)物質的攝入,進一步加重其營養(yǎng)不良的發(fā)生,影響其神經功能的康復[1-2]。因此,對帕金森病合并吞咽困難進行有效的干預對其營養(yǎng)不良的改善及預后均具有重要意義。以往帕金森病合并吞咽困難的干預雖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部分患者療效欠佳,無法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困難癥狀[3]。中文版安德森吞咽困難量表(Anderson dysphagia scale,MDADI)是評估吞咽困難的量表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其在我國吞咽困難人群的病情評估中的信度和效度均良好[4]。然而目前關于帕金森病合并吞咽困難患者MDADI評估病情指導其干預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文擬研究基于中文版MDADI評估的康復治療對帕金森病合并吞咽困難患者營養(yǎng)和神經功能康復的影響及其安全性,旨在為帕金森病合并吞咽困難康復提供安全有效的方法,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合并吞咽困難患者共72例,均符合帕金森病診斷標準[5];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且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出現吞咽困難前合并嚴重的消化系統疾病、免疫功能異常、合并心肝肺腎嚴重病癥患者或各類原因引發(fā)的認知功能障礙或運動障礙無法配合完成研究者?;颊唠S機分為2組各36例。①研究組:男25例,女11例;年齡(65.18±12.55)歲;病程(6.85±2.64)d;②對照組:男24例,女12例;年齡(65.42±13.68)歲;病程(6.79±2.58)d。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2組均常規(guī)行帕金森病康復治療,對重度吞咽困難患者給予鼻飼飲食并進行指導攝食前的訓練;中度吞咽困難患者指導攝食訓練,給予進食糊狀食物;輕度吞咽功能異常患者進食軟飯,吞咽功能正常者進食普通飯菜。研究組在此基礎上根據MDADI總體狀況得分進行飲食干預,中文版MDADI[8]:包括總體狀況(表格第1項)、情感(E)、功能(F)、生理(P)4個維度,采用5級評分法,非常同意、同意、不知道、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分別計分1分、2分、3分、4分、5分,以E、F、P各維度均值乘以20為量表總分,得分范圍為0~100分。分值越高,吞咽功能越好。MDADI總量表得分<30分的患者選擇經鼻胃管進食;得分30~40分的患者采用經口進食和鼻飼相結合的方法;可經口進食糊狀食物而鼻飼注入水和藥物;得分41~50分的患者可經口進食糊狀食物,而得分>50分的患者則可經口進行普通飲食,進食時取坐位或半臥位,注意控制進食速度,在確認前一口食物安全吞咽后,方可進一步喂食。2組均干預2周。
1.3 評定標準 治療前后對2組進行以下評定。①吞咽困難分級[6]:正常為可正常攝食吞咽,輕度異常為輕度吞咽困難但可完全能經口攝入,中度吞咽困難為僅有一部分食物可經口攝入,重度吞咽困難為完全無法經口攝入食物。②檢測患者血清血紅蛋白、白蛋白水平、血脂水平等營養(yǎng)指標水平。③Barthel指數[7]:評價內容包括進食、洗澡、個人衛(wèi)生、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上廁所、床椅轉移、平地行走45m和上下樓梯共10項,計分0~100分,分值越低功能障礙越嚴重。④統計比較2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治療后,2組吞咽困難程度分級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且研究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治療后,2組血清血紅蛋白、白蛋白水平、血脂水平較治療前均明顯提高(均P<0.05),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治療后,2組Barthel指數均較治療前明顯提高(均P<0.05),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2組誤吸性肺炎、惡心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1 2組治療前后的吞咽困難程度比較 例
2組與治療前組內比較,均P<0.05;治療后2組組間比較,P<0.05
組別時間血紅蛋白(g/L)白蛋白(g/L)膽固醇(mmol/l)甘油三酯(mmol/l)研究組治療前109.98±8.4430.38±4.963.51±0.441.12±0.18(n=36)治療后138.96±9.73ab50.26±5.46ab5.19±1.21ab1.59±0.25ab對照組治療前110.42±8.7630.44±4.873.56±0.431.08±0.13(n=36)治療后126.48±8.95a41.13±4.28a4.28±0.85a1.33±0.18a
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表32組治療前后Barthel指數評分及治療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組別nBarthel指數(分,x-±s)治療前治療后并發(fā)癥 例(%)誤吸性肺炎惡心總發(fā)生率研究組3643.82±6.7875.68±4.48ab0(0.00)2(5.56)2(5.56)對照組3642.18±6.1254.18±7.25a1(2.78)2(5.56)3(8.33)
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各類老年相關疾病的發(fā)生不斷增加。帕金森病常見于老年人群,是可嚴重影響患者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的神經系統疾病[9]。帕金森病患者的機體耗能增加??蓪е缕錉I養(yǎng)不良,且其??珊喜⑼萄世щy可影響其飲食的攝入,進一步加重其影響不良,影響患者神經功能的康復,可對患者的健康狀況以及正常生活造成明顯的影響[10]。對帕金森病合并吞咽困難進行及時有效的干預十分重要。
以往的吞咽困難評價以客觀評價為主,其吞咽困難的干預亦以客觀評價結果進行指導,部分患者的吞咽困難干預效果較差,無法及時有效地緩解患者的攝食困難,使機體無法滿足本就明顯增加的耗能,??蓪е聽I養(yǎng)不良的發(fā)生,影響疾病的康復[11]。改善帕金森合并吞咽困難患者的病情是目前急需解決的難題。MDADI是由患者自主進行主觀評價的吞咽功能評定量表,從總體狀況、情感、功能、生理等多個方面綜合評估患者的吞咽困難程度,且其中文版在國內吞咽困難評估的價值均已得到認可[12]。因此,中文版MDADI可能更有效地指導帕金森病合并吞咽困難的飲食干預和康復治療。
本研究分析了基于中文版MDADI進行帕金森病合并吞咽困難患者的飲食干預和康復治療對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和神經功能的影響及其安全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常規(guī)的帕金森病合并吞咽困難飲食干預和康復治療比較,基于中文版MDADI進行帕金森病合并吞咽困難患者的飲食干預和康復治療可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血清血紅蛋白、白蛋白水平、血脂水平等營養(yǎng)指標水平、Barthel指數以及吞咽功能正常和輕度異?;颊弑壤崾究筛玫馗纳苹颊叩耐萄使δ?,使其恢復攝食功能,給機體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改善機體營養(yǎng)狀況,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使患者更快地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其可行性良好。
基于中文版MDADI進行帕金森病合并吞咽困難患者的飲食干預和康復治療快速有效地改善患者營養(yǎng)和神經功能,亦可能是因為中文版MDADI的檢測條目淺顯易懂,且為主觀測試,較之之前的一般吞咽困難評價方法可更清楚地了解患者的治療需求,根據患者的治療需求進行干預時患者可更好地配合治療,治療期間患者依從性良好,治療可更順利地進行,其治療效果亦可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高。且基于中文版MDADI進行帕金森病合并吞咽困難患者的飲食干預和康復治療并不會增加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其安全性良好。然而,本研究采用基于中文版MDADI進行帕金森病合并吞咽困難患者的飲食干預和康復治療進行帕金森病合并吞咽困難患者的干預中主觀性較大,可能存在部分患者的評價結果與實際有差異而影響干預結果,因此,需進一步形成患者主觀評價和醫(yī)生客觀評價相結合的吞咽困難評價方案以期更準確評價患者吞咽困難程度,指導臨床進行更準確有效的干預,改善療效和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根據中文版MDADI的飲食干預結合康復治療可明顯快速改善帕金森病合并吞咽困難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和神經功能康復,其可行性和安全性良好,是帕金森病合并吞咽困難快速、安全、有效的干預方法。
[1] Oh EH, Seo JS, Kang HJ. Assessment of Oropharyngeal Dysphagia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Disease: Use of Ultrasonography[J]. Ann Rehabil Med, 2016, 40(2): 190-196.
[2] Takizawa C, Gemmell E, Kenworthy J,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Prevalence of Oropharyngeal Dysphagia in Stroke, Parkinson's Disease, Alzheimer's Disease, Head Injury, and Pneumonia[J]. Dysphagia, 2016, 31(3): 434-441.
[3] 何一川, 李殿友, 孫伯民, 等. 帕金森病吞咽障礙[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4, 34(23): 6848-6851.
[4] 鄒敏, 席淑新, 吳沛霞, 等. 中文版安德森吞咽困難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 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11): 1003-1007.
[5]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運動障礙及帕金森病學組. 帕金森病的診斷[J]. 中華神經科雜志, 2006, 39(6): 408-409.
[6] 馮濤, 戴艷萍, 遇亞南, 等. 急性腦血管病患者吞咽困難的評價與康復治療[J]. 黑龍江醫(yī)學, 2008, 32(1): 23-27.
[7] Morley D, Selai C, Thompson A. The self-report Barthel Index: preliminary validation in people with Parkinson's disease[J]. Eur J Neurol, 2012, 19(6): 927-929.
[8] 鄒敏. 中文版安德森吞咽困難量表的信效度及臨床應用評價[D]. 上海: 復旦大學, 2013, 48-49.
[9] Ellerston JK, Heller AC, Houtz DR, et al. Quantitative Measures of Swallowing Deficits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J]. Ann Otol Rhinol Laryngol, 2016, 125(5): 385-392.
[10] Jones CA, Ciucci MR. Multimodal Swallowing Evaluation with High-Resolution Manometry Reveals Subtle Swallowing Changes in Early and Mid-Stage Parkinson Disease[J]. J Parkinsons Dis, 2016, 6(1): 197-208.
[11] 孫連珠, 馬睿杰. 帕金森病伴吞咽困難的針灸治療進展[J]. 神經病學與神經康復學雜志, 2011, 08(3): 158-160.
[12] 張麗娟, 姜男, 趙岳, 等. 吞咽功能訓練對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患者吞咽困難的效果[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6, 22(3): 35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