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 彬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 201318)
分析中國古典詩歌意境美的兩種思路和方法
冉 彬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茖W校 201318)
意境是中國古典詩歌最重要的審美特征,意境的有無及高下是評價中國古典詩歌藝術價值的最重要的尺度。分析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美有兩種思路和方法:一是從意境美的四個構(gòu)成成分生動的形象、藝術家的感情、精湛的藝術技巧和含蓄的風格喚起讀者的想象來分析;二是從意境的“有形”、“未形”和“無形”三個層次來分析。
中國古典詩歌;意境美;分析思路
在當今中國積極承傳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時代大潮中,語文課本選編了越來越多的中國古典詩歌。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和欣賞這些中國古典詩歌的時候,最應該注重的就是引領學生領略這些古典詩詞的意境美。因為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核心范疇,意境的有無及高下是評價中國古典詩歌藝術價值有無及高下的最重要的尺度。本文提出了分析中國古典詩歌意境美的兩種可操作的思路和方法。
意境能夠引起人強烈的美感,是因為其中包含了四個構(gòu)成成分:(1)生動的形象;(2)藝術家的感情;(3)精湛的藝術技巧;(4)含蓄的風格喚起了欣賞者的想象。
意境引起人的美感,首先靠詩歌中生動的形象。詩人描繪出的生動形象就像活的、真的人物和景物一樣,讓人身臨其境。并不是生活中任何一種形象都能引起讀者的美感,只有飽含著藝術家的情感,只有藝術家抓住了人物和景物中最富有詩意的特征,用精熟深通、精微深奧的藝術技巧加以展現(xiàn)的形象,才能引起讀者的強烈美感,喚起讀者某種特殊感覺和情感,所以意境中的人物和景物都是經(jīng)過藝術家審美情感過濾之后的“情中景”。
如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一詩,涉及的景物有宛如嵌在黎明曙光朝霞中的白帝城,順流御風的一葉輕舟,滾滾東流奔騰不息的長江水,種種景物特征的共同特征是生氣勃勃,氣韻生動,由此喚起了詩人對應的情感:一種意外遇赦之后自由飛動、酣暢淋漓的情感。
意境之所以感染人,就是因為藝術家的主觀感情寄托在客觀的物象中,客觀外物成為了藝術家情感的投射和化身。詩人的主觀情感融化在客觀物象中,就象香氣擴散在空氣中,給讀者以微醺沉醉的情調(diào)和美感動人的情趣。李白為表達自己暢快而又興奮的心情,寫自己駕乘一葉輕舟,轉(zhuǎn)瞬之間便已過“萬重山”,一日之間便到達了千里之遙的江陵。為表達情感的需要,李白甚至對自然形象進行了取舍、集中、夸張以至變形,以增強情感的濃度和強度。
意境感人的第三個原因,來自于藝術家對藝術技巧純熟和創(chuàng)造性應用。藝術家營造意境所使用的語言、色彩、節(jié)奏、音韻和線條都富有表現(xiàn)力?!对绨l(fā)白帝城》中的“還”字,體現(xiàn)了藝術家歸家的喜悅,“輕”字再現(xiàn)了詩人解放的心情,朝霞的紅色和白帝城白色的對比搭配,體現(xiàn)了景致的清新和李白對前途的一片光明感?!癆N”韻的運用使詩歌朗誦起來音韻開闊,配合喜悅心情的表達,恰到好處。
第四,意境美還源于激發(fā)起了讀者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滿足了讀者的閱讀期待。心理學認為,想象中的事物是最美的,含蓄的特點是“藏”,讓讀者發(fā)揮想象自己去補充完善。中國古典詩歌意境的含蓄風格,使人感到“言有盡而意無窮”,從而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意境的感人力量由此而生。李白在《早發(fā)白帝城》中沒有一個字明說自己喜悅暢快的心情,但這種心情透過字里行間詩情畫意地傳達給了讀者。讀者讀此詩體會到的美感是在創(chuàng)造性想象獲得的。
中國古典美學很早就注意到意境美的層次性。老莊思想是意境說的最早源頭。老子提出了作為天地之始,萬物之母的“道”是“無”與“有”,“虛”與“實”的統(tǒng)一,正是這種無規(guī)定性,無限性的“無”和有規(guī)定性,有差別和界限的“有”的統(tǒng)一,才使天地萬物生生不息。老子的有無思想使“虛實結(jié)合”成了中國古典美學一條重要原則。繼老子之后,莊子把這種有形和無形、虛與實的結(jié)合稱之為“象罔”,莊子認為藝術家創(chuàng)造虛幻的境相以象征人生的真際。
唐代是意境論的誕生期。盛唐王昌齡在《詩格》中提出“詩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認為物境“得形似”,情境“深得其情”,意境“張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則得其真”。這種區(qū)分使意境層次得以明朗化,王昌齡指出物境偏重“形似”之美,情境追求“情”美,意境追求“真”美,涉及到了事物本質(zhì)的美。
晚唐司空圖對意境理論的重要貢獻在于他在綜合前人思想基礎上,將意境理論的重要內(nèi)涵“象外之象”、“味外之旨”提了出來,并從理論上意識到“境界”是一種超感性、超具象、生成于具體藝術媒介之外的美學范疇。
清初的王夫之進一步從哲學美學的高度來論述意境的層次問題。他說:“有形發(fā)未形,無形君有形”?!坝行巍焙汀拔葱巍?,不能離開“無形”而存在?!盁o形”統(tǒng)攝“有形”,賦予萬物以靈魂和生命。
近人宗白華對意境的研究達到了很高的成就。他稱:“藝術意境不是一個單層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現(xiàn),而是一個境界層深的創(chuàng)構(gòu)。從直觀感相的模寫,活躍生命的傳達,到最高靈境的啟示??梢杂腥龑哟??!彼粌H認為意境有層次,而且層層境深。
在《早發(fā)白帝城》中,有形的是詩歌中的生動物象,未形的是詩人自由解放的心情,無形的是對人生哲理的感悟:生活是一條長河,有波折,有痛苦,但是也有新生和希望。
綜上所述,中國古典詩歌普遍存在四個基本構(gòu)成成分,也相當深刻地體現(xiàn)出意境的三個層次:表層為有形的物景層,既作品語言所構(gòu)成的可見之象;中層為不見其形的“境中意”,表征為詩人之情和所見之景的融合,即情景交融、思與境諧、意與象印、心物相契的境界;最高層為無法見其形的“境外意”,主要表現(xiàn)為詩歌中體現(xiàn)的宇宙時空意識和對生命有限而世界無限的二元對立的解決,即哲思的審美境界。用宗白華的話說,這層境界體現(xiàn)的是中國人對宇宙的根本認識,是“最高靈境”。
意境美的創(chuàng)造過程,既是藝術家用純熟藝術技巧選擇生動意象表達情感和哲思的過程,也是變有限為無限、化瞬間為永恒、化實境為虛境的過程。把握了文中兩種分析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美的思路和方法,欣賞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美將得心應手。
[1]楊辛,甘霖.美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2]王岳川.藝術本體論[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4.
[3]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4]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