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江蘇護理職業(yè)學院,江蘇淮安 223001)
量化管理,又被稱之為“數(shù)量統(tǒng)計法”,實質上是以數(shù)字為主要基礎,通過數(shù)學的方法來進行管理,對事物的發(fā)展狀態(tài)以及趨勢進行預測,并進行有效的指導,實現(xiàn)標準化的、科學合理操作。這一模式在高職班級管理中的運用是突破性的,實質上就是以科學的方式進行管理,幫助學校的管理者與教師對學校、班級建設進行整體規(guī)劃,以一種系統(tǒng)性的管理手段進行指引,從而建立濃厚的校園、班級學習氛圍,促進學生整體性良好發(fā)展。
首先來說,由于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普遍存在著教師對理論知識教授,明顯很大程度地多于對學生在實踐內容方面的指導。針對這一理論和實際的教學不平衡的現(xiàn)象,量化的管理在實際的高職院校管理當中,第一步,首先就應當從其教學模式入手。所以筆者在這里提出第一條定量管理,即所謂的量化管理在這里意味著要對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實行一種質變。教師應該加強在知識教學上實現(xiàn)對實踐內容和理論內容之間的轉換,他們需要盡量避免過多地在課堂的教學活動過程中只關注理論教學內容的單向傳授,這就要求教師自身在這方面注重深入去思考、學習、研究和交流。
與初中、高中階段的學習非常不一樣的一點是,高職的課程學習沒有必要讓學生強行背誦記憶教科書上晦澀復雜、細碎零散的理論知識點,更不應該使學生硬性套用這些知識點于實際應用中,應當關注知識理論與實踐操作的結合方面,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也要正確認識到這一點。就目前的高職教學情況來看,在高職里的專業(yè)學習本來就是多種多樣的,其課程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多樣性和多元性,實踐性較強,需要學生在班級中共同汲取經驗,在生活中獲得成長。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適當挑選和刪減一些過于繁雜和不必要的知識,與此同時,重點幫助學生提煉重要理論知識中的真正含義,反而更利于引導學生進行參考和研究學習。對教學模式實施轉型,在實際操作上并沒有看起來那么輕易,在其中存在著諸多障礙和挑戰(zhàn),尤其是在實踐課堂中,由于長期被傳統(tǒng)教學模式所拘束,在教學模式轉型過程中難免會不自覺地浮于表面或被流于形式。因此,學校領導需要輔助和監(jiān)督教師,來一起完成這次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的教育工作。只有這樣,教學才可以真正實現(xiàn)的模式上的轉變。
整合教學資源對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來說也同樣重要,因為實際教學活動是借助可利用的資源來進行。比如說,有一個簡單的例子,隨著科技和信息的發(fā)展,多媒體網絡教學設備在我國很多的高職院校里已經普遍存在,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些教學平臺和工具,開展更加現(xiàn)代化和科技化的教學工作,實際上就已經算是創(chuàng)新的教學中的一部分和急需現(xiàn)代學校和老師們應當考慮一個問題。本文認為,雖然網絡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使用已成為一種很普遍、很常規(guī)的現(xiàn)象和教學手段,但是實際上,在高職教學中,依然存在著該如何更好、更有效、甚至更高效、更科學、更合理地使用這些平時大家其實都已經習慣了的教學資源的問題,如何使教學創(chuàng)新借助教學工具可以變得更加唾手可得,這是一個值得繼續(xù)被教育工作者們認真考慮的問題。通過整合這些教學資源,相信當下的教學效果是可以得到改善和優(yōu)化的。
量化整合教學資源需要從兩個角度開展。一方面,要在運用多媒體網絡教學設備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多樣化的多元維度的仿真教學系統(tǒng),即要改變原有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雖然使用了現(xiàn)代化的教學工具,但教學模式依舊停留于單一化的問題,要使單單拘泥于在教室里、在教學課本上的教學在深度上展開專業(yè)化挖掘和在層次上進行拔高。教育工作者們需要在上課之前,提前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情況,要有事先的了解,之后,再在教學中,通過將課堂的教學活動與多媒體網絡教學手段有機結合,根據(jù)課前對情況的把握,提高在教學中向學生們傳授的學科知識的效率,讓學生能夠在事先經過一定的自我思索之后更好地參透這門課所需要學習的內容。通過這樣的過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即便沒有硬性讓學生去解決實踐的問題,也沒有強行將實際嵌入理論教學課堂中,但是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提問,巧妙運用換位思考的教學方法,仍然還是可以間接地促進學生去自己有效掌握更多的學習內容,同時還對其的思維能力進行了一番很好的練習。
在高職院校當中,由于目前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考核依然是難以取代的一種檢驗學生最后的學習成果和衡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的主要手段。所以,想要使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的最終效果能夠得到確保,就必須不斷完善這種最終的評估機制,要使考核體系更加完美、更加健全。本文認為,在高職量化管理改革的行動中,當前現(xiàn)有的評價機制也需要相應地采取更加多樣化的多元維度的創(chuàng)新式機制,而這種評價機制應當是聯(lián)系結合實際管理活動的。
例如,之所以要將考核機制在實踐中聯(lián)系實際操作,其原因在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對于管理專業(yè)和其他需要掌握管理技能的學生來說,對其真實管理水平的評估是建立在觀察其在校內學習時對管理學知識的認知和學習掌握上的,也就是說,雖然學生既參與了在學校的學習,也進行了校外實習單位的實踐,但對其學習情況和管理水平評估結果,在大多數(shù)高職的現(xiàn)有考核系統(tǒng)中,通常都只是抓住他們在學校期間的學習考試成績的評估,而并沒有真真正正將最重要的實踐考核結果加入到最終的評估成績中。但往往在事實上,真正能反映學生綜合的學習成果的反而更多應該是在于其在實際應用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結果。所以,在本文看來,當今的高職院校的教育中,多方面培養(yǎng)并多角度考核人才素質,才是其最終能夠培養(yǎng)出真正的高素質人才所必需的。
班級的量化考核機制,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以數(shù)字信息化的手段進行宏觀調控——對于管理者來說,能夠從整體發(fā)展中看出未來發(fā)展趨勢,在可以觀察到每個班級的發(fā)展狀況以及發(fā)展勢態(tài);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通過量化考核的形式,能夠看到學生的最近發(fā)展狀況以及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的管理者和班主任就能夠及時有效的進行管理,做出與時俱進的策略更改,這有助于高職院校的整體發(fā)展,也有助于班級文化建設。
在班級管理當中,采取量化的管理模式,在實行的過程當中,其實所要做的工作量是相當大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高職院校的班級管理當中,一旦形成一定規(guī)模的量化管理制度之后,對于學生們的管理方面,將會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對于學什么的學習和生活都將產生巨大的好處。因此對于量化管理來說,一旦實施,就必須堅持落實下去,持之以恒的開展下去,只有這樣,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1]夏少輝.高校班級量化管理原則及方法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37(10):112-113.
[2]龔文飚.中專校班級量化管理模式實踐探究[J].技術與市場,2017,24(10):262-263.
[3]李超,竇而立.量化管理在高校班級管理工作中的運用[J].教育與職業(yè),2016(10):39-40.
[4]王濤.班級量化管理的問題及其透視[D].山東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