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英
(溫州醫(y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浙江 溫州 325035)
時代語境下“95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探析
陳小英
(溫州醫(y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浙江 溫州 325035)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fā)展,科技革命的快速推進,世界范圍內多元文化不斷碰撞交融,各種社會思潮涌現。面對這樣的時代背景,為使善于接受新鮮事物的“95后”大學生能夠認同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文探索和分析了加強“95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路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95后”大學生;教育路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中最核心、最基礎的觀念,是社會主義社會科學發(fā)展的價值導向,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起到確定方向、規(guī)范引導的作用[1]。“95后”大學生逐漸成為我國高等院校學生的主流,是祖國的未來,加強“95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已成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時代課題和急需完成的重大任務。
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如果僅僅依靠思想政治教師,效果會大打折扣,要貫徹全員育人理念,形成“齊抓共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合力。積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yè)課教育的對接,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在教授專業(yè)知識過程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使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全面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內容,準確把握主流意識形態(tài)。同時,教師要深入學生中,了解他們的困惑和觀點,及時幫助他們解決疑惑和矛盾。只有這樣,“95后”大學生才會表露出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真實的想法,才真正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會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選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95后”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滲透到教學、科研和社會實踐服務等方面。注重實踐教學,使課堂學習向實踐服務延伸。創(chuàng)造條件,廣泛開展軍事訓練、專業(yè)實習、志愿服務、社會調研、科技創(chuàng)新等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檢驗所學理論知識,學以致用。
充分發(fā)揮朋輩榜樣的教育引領作用。調研發(fā)現朋輩對同齡學生的影響最大,優(yōu)秀的朋輩會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優(yōu)秀朋輩會對身邊同學起到言傳身教的榜樣示范作用,他們在提升自身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感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引導身邊同學認同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要加大力度宣傳優(yōu)秀學生的先進事跡,讓更多學生感受到身邊榜樣的力量。
注重引導“95后”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教育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雙向互動過程,大學生通過主體認知、思考和實踐內化,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選擇地接受教育內容,從而形成自己的價值觀。這種主動選擇并內化的過程是大學生自己完成的,他人無法替代。傳統(tǒng)的“封閉灌輸式”教育模式,只按照教材與教育計劃向學生灌輸知識,忽視了學生的能動性、主體性和個體間的差異性,忽視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將“95后”大學生作為教育對象,引導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參與性,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糾正錯誤思想和行為,通過自我教育提高思想認識,進而實現教育目標。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是學校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形成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稱。校園文化是“95后”大學生最能直接感受到的無形教育載體,每個高校特定的校園文化已經成為引導大學生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路徑。高校通過校園文化建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觀有機融入校風、教風和學風建設中,從而慢慢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中,使教育具體化,即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學生活動、入學生群體、入學生大腦。
第一,運用校園媒體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引導。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加大校園媒體建設力度,加強宣傳陣地建設。多宣傳主旋律和正能量,杜絕不良思想的傳播,對大學生做出正確的引導。同時,創(chuàng)新媒體對理論的宣傳形式,通過一些大學生喜聞樂見的節(jié)目和內容,提升其參與性和互動性,把理論宣傳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第二,重視社團文化載體建設。通過文藝活動、理論宣傳等多種文化活動堅持弘揚主旋律,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外化于形式多樣的學術、體育、文化、藝術等校園活動中,打造具有專業(yè)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活動。比如醫(yī)科大學可以通過建立名醫(yī)訪談類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將愛崗敬業(yè)、醫(yī)風醫(yī)德教育融入學生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中,寓教于樂。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在校園里一代一代的傳承,也將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高校傳播的長效機制。
第三,加強大學生社區(qū)、公共場所的文化建設。學生社區(qū)和校園公共場所也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以公寓為活動場所,營造濃厚的“家”文化,開展各類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向上,參加宿舍、教室等公共場所的衛(wèi)生管理,探索校園文化活動形式。讓校園文化滲透到校園的方方面面,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中離不開的重要部分。
網絡已經成為“95后”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好地引導大學生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必須占領網絡這一陣地。通過網絡平臺既可以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可以幫助大學生摒棄錯誤的思潮。
首先,完善網絡先進文化宣傳陣地。根據“95后”大學生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容易受周圍環(huán)境影響的特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網絡平臺建設方面加大管理力度,擁有強烈的陣地意識,抓住主動權,掌控網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引導。根據各高校自身特點建立有學校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網站和平臺,積極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新興媒體,如BBS、微博、博客、微信公眾號等,針對當前國內外熱點問題,展開網上交流和討論,促使大學生抵制不良網絡信息的影響,正確看待遇到的問題,促進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其次,加強網絡資源建設,構建教育新模式。互聯網的迅猛發(fā)展使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網絡資源,這給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95后”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與網絡文化相統(tǒng)一,實現教育內容與形式的有機融合,組織文化、娛樂、學術等各類校園活動,為營造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氛圍提供有利條件,將豐富的網絡文化資源提供給大學生。全面了解和掌握“95后”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動態(tài),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加強互聯網環(huán)境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互動性和實效性。
最后,利用網絡打造輿論環(huán)境,開展大學生網絡倫理道德教育?!?5后”大學生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失范問題在網絡環(huán)境中日益突出,迫切要求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大學生網絡倫理道德教育。加強大學生網絡倫理道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利用網絡打造輿論環(huán)境,對于網絡上的熱點問題做到實時了解。對于涉及政治、軍事、宗教、民族、外交等的容易引起爭端的討論及時進行監(jiān)督,防患于未然。(2)健全網絡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制度等。對于在網上惡意發(fā)布虛假信息、宣傳反動言論、盜取他人信息、詐騙盜竊等行為要嚴厲打擊,引導大學生樹立法制意識,用與網絡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來規(guī)范和約束自己的言行。(3)利用網絡平臺加強“95后”大學生道德教育。引導學生科學利用網絡,充分利用網絡的積極功能,避免與消除網絡帶來的消極影響,建立網絡防火墻,防止垃圾信息進入校園網絡,營造一個良好、清新的校園網絡環(huán)境。
個體的價值觀念是受周圍環(huán)境綜合影響的結果,沒有良好的環(huán)境作支撐,沒有來自家庭和社會的正向作用力,高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效果就會被削弱[2]。可見,社會環(huán)境在“95后”大學生價值觀形成過程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大學生的成長和成才離不開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社會環(huán)境熏陶起到一種“隱性教育”作用。
優(yōu)化社會文化環(huán)境。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僅需要社會為其提供良好的教育基地,為其治理好學校周邊的環(huán)境,還需要有良好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高校主動與政府機構、街道社區(qū)、公司企業(yè)和社會團體等單位建立聯系,融合社會中各種教育因素,讓大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深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共同推動大學生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良好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既是大學生了解社會、增長見識和服務社會的穩(wěn)定平臺,也是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佳場所,為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長期有效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優(yōu)化社會政治環(huán)境。任何社會要使其主流價值理論得到廣泛認同并按其要求切實踐行,都必須使國家的法律以及行政法規(guī)等很好地體現核心價值觀的要求[3]。我國現處在改革和發(fā)展的攻堅階段,各種社會思潮紛紛涌現,有正確的、進步的、積極的、向上的,也有錯誤的、落后的、消極的、保守的,我們一定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放在主導地位。繼續(xù)加強法制建設,大力整治違法犯罪行為,整頓社會秩序,強化社會治安,加強環(huán)境管理,制定人民群眾認可的社會政治規(guī)范、思想規(guī)范和道德規(guī)范。
優(yōu)化社會輿論環(huán)境。隨著網絡時代的發(fā)展,信息的傳播途徑越來越多元化,報紙、雜志、書籍、錄像、電視、互聯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網絡媒介傳播的速度、廣度和深度也逐漸提升。宣揚和扶持積極輿論,同時消除社會負面輿論,通過各種大眾傳播媒介大力營造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輿論環(huán)境,對學生進行情感上的引導和思想上的互動,從理論灌輸過渡到實踐體驗,從課堂空間擴展到生活空間,從短時影響延長到長期影響。
[1]姜美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大學生價值觀塑造[N].光明日報,2009 -03-21.
[2]劉亞瓊.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要針對大學生特點[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1):81-84.
[3]劉云山.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J].新華文摘,2008(14):1.
G412
A
1671-1246(2017)01-0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