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教育的兩個世界:百草園與三味書屋

        2017-03-09 01:44:52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 2017年2期
        關鍵詞:文化教育

        王 兵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中文系, 陜西西安 710100)

        教育的兩個世界:百草園與三味書屋

        王 兵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中文系, 陜西西安 710100)

        魯迅以“百草園”與“三味書屋”概括了成長過程中接受的兩種文化,揭露了“三味書屋”正統(tǒng)教育的“文化權威”性質及其弊端,表達了對“百草園”這一全面發(fā)展寓教于樂學堂的頌贊?!鞍俨輬@”生活誘發(fā)、強化了魯迅的藝術審美性,拓展了文化視野與思維空間,使他從非主流文化中吸取了反封建資源,獲得了個性自由與思想解放,這是魯迅成為文學家思想家的重要因素。魯迅從破除文化權威的整體性高度擊中了傳統(tǒng)教育的要害,同時切中時弊,啟發(fā)我們反思當前日趨功利化標準化的教育理念與模式,對教育改革和發(fā)展提供了正確導向。

        魯迅;百草園;三味書屋;教育世界

        PDF獲?。?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7.02.002

        魯迅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深情地回憶了兒時求學的一段經(jīng)歷,真實地描繪了童年時代的學習生活和情感體驗,給我們留下了不少有關教育的思考。

        這篇散文的題目和內容都標示了兩個對比鮮明的世界:百草園與三味書屋。這是作者兒時經(jīng)歷的兩種生活環(huán)境,它們都給作者留下了深刻記憶,并對其成長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通常,人們把正式進入學堂視為受教育的開始,這篇文章卻把常人眼中的化外之地百草園與代表正規(guī)教育的三味書屋相提并論,以對比的方式展現(xiàn)了二者在兒童心理上的反差,激情地抒發(fā)了對百草園的懷念和熱愛,表達了對正統(tǒng)教育的反思質疑,十分耐人尋味。

        一、教育的化外之地:百草園

        所謂化外之地,是指文明地區(qū)以外的地方,或是正統(tǒng)教育未能統(tǒng)攝的區(qū)域?;庵裢ǔ1徽J為是蒙昧的或野蠻的,因未經(jīng)教化而缺乏文明人所應有的品德智慧。中華民族是一個注重教化的民族,有著淵源流長的教育理念,在儒家文化占據(jù)主導地位、孔孟之道被奉為神圣之道的文化背景下,國人對于那些未受儒家文化熏陶的異族邊民常有所歧視,稱之為蠻夷或禽獸。同樣,對于那些沒有接受正統(tǒng)教育的人,則以未開化或愚頑視之。尤其是在以科舉制度為選拔人才唯一途徑的社會環(huán)境里,脫離正統(tǒng)教育就意味著人生的失敗無望,因此,進入正規(guī)學堂接受正統(tǒng)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幾乎是成才的必經(jīng)之路。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繪的就是這種社會背景和文化心理,家長把孩子送入享有盛名的“三味書屋”接受教育,結束了在百草園嬉戲的“野孩子”生活,認為這才是一條充滿希望的人生正路。

        與三味書屋的正規(guī)教育相比,百草園可謂化外之地,是一個缺乏人為的教育意識、也無明確的教育內容、更談不上教育目標的天然游樂場。通常,人們不會認為孩子在這種環(huán)境中能得到良好教育,相反,它往往被當作教育的干擾因素而予以禁戒,因此,文中的家長老師都盡可能阻止孩子們在園中過多玩耍,把強迫他們進入學堂當作應盡的義務。而作者卻以大量筆墨描繪了百草園的美好生活,熱情洋溢地頌贊了這段經(jīng)歷帶來的豐富體驗與感受。

        “百草園”在作者筆下是指與正規(guī)學堂教育相對應的自由生活狀態(tài),因此,它應當包括兩個階段的內容,一是進入書塾之前的百草園生活,一是進入書塾之后脫離老師管轄的自由活動,這包括三味書屋后面小園子里的課間休息和課堂上不專心聽講的私下游戲。這些內容都屬于正統(tǒng)教育之外的世界,它給作者帶來了極大的樂趣與收獲。

        百草園,這個常人眼中“只有一些野草”的荒園,在作者筆下卻是“我的樂園”。魯迅以詩意的筆調描繪了它的多彩景象和奇妙故事。在這個自由自在的世界里,孩子們被激發(fā)了直覺的審美感受力,強烈地體驗了大自然的奇幻美妙。那些“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以及“鳴蟬的長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彈琴”和“直竄向云霄的叫天子”,誘發(fā)了孩子在色彩、形象、節(jié)奏、韻律等方面的觀察力和鑒賞力,那個吃了會成仙的何首烏的傳說,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以至于弄壞了泥墻,也不停止對它的尋覓和幻想。

        即使在凋零的冬季,百草園也有別樣的景致和趣味。堆雪人還在其次,雪天捕鳥不僅使孩子們認識了許多獸類的習性,也使他們在這一過程中訓練了耐心、毅力、膽識和敏銳的判斷力及敏捷的行為能力,這項活動如同現(xiàn)代教育提倡的實踐性教學,從內在心理、外在行為及知識性、應用性上全面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認知與技能,而這都是在富有樂趣的游戲中獲得的,期間承受的寒冷、勞力都不覺辛苦,反而成為了一種享受。

        百草園還有一項意義重大的活動,就是長媽媽講述的神話故事。這些荒誕不經(jīng)且無教育寓意的傳說,從一個沒有文化的女傭口中講述出來,遠比課堂上老師傳授的名篇佳作精彩,它深深地打動了孩子的心靈,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

        長媽媽是中國民間最普通的勞動婦女,她沒有過人的品格和智慧,在文化人眼里,尤其是正統(tǒng)的教育家看來,她口中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若施之于教育,實在是很低劣、愚昧,但她卻給后來成為文學家的魯迅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影響,魯迅多次撰文回憶她,筆觸所及充滿溫情,她是魯迅成長過程中少有的相處自然、隨意的長者。在一個等級森嚴、拘泥于禮法的社會環(huán)境里,家長老師很少給予孩子如此平等輕松的交流。長媽媽講述的故事和贈予的《山海經(jīng)》畫本,為魯迅展現(xiàn)了一個奇幻的世界,這些不經(jīng)意的作為,對于誘發(fā)魯迅的形象思維和想象力,引導他進入一個超越現(xiàn)實的藝術領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這是魯迅后來成為文學家不可或缺的因素。

        進入三味書屋之后,在老師嚴厲管束的空隙跑到后園爬樹摘花,捉蒼蠅喂螞蟻,或在老師念書入神時偷偷地畫畫兒、用紙糊的盔甲在指甲上做游戲,這類活動都是百草園生活的延續(xù)。這些看似越軌的行為,緩解了嚴厲的教育手段造成的緊張心理,調節(jié)了枯燥的課堂教育帶來的乏味情緒,使百草園時期養(yǎng)成的生活熱情得到了有效維護。

        百草園生活是以兒童的興趣愛好為出發(fā)點,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兒童主動參與、積極探索的熱情,在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的驅動下以娛樂的方式實現(xiàn)了認知與技能的培養(yǎng),同時促進了兒童情感世界的豐富和對生活的熱愛與向往。這些原本就是教育所應致力的目標,在這方面,百草園可謂無心插柳柳成蔭。從這一角度看,百草園并非通常所認為的化外之地,而是一個培養(yǎng)兒童全面發(fā)展的寓教于樂的學堂。

        二、教育的正統(tǒng)課堂:三味書屋

        與百草園的自由愉悅截然不同,三味書屋是全城中“最嚴厲的書塾”,也因此被認為是最好的教育場所。

        一進書塾的門,首先學會的是敬拜。即使沒有孔子的牌位,敬拜之禮也不可或缺?!暗谝淮嗡闶前菘鬃?,第二次算是拜先生”,于是,三味書屋的教育便被禁錮在圣人和先生的權威之下,拘囿于人為設置的規(guī)范和標準。

        與百草園那個豐富生動、妙趣橫生的世界不同,三味書屋面對的只有單調的課堂。老師的嚴厲,氣氛的緊張,課文的深奧費解,都令人壓抑。老師雖然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但他除了“將頭仰起,搖著,向后拗過去”的誦讀姿態(tài)吸引了學生的注意之外,他講授的課文對孩子們來說如同天書,既不知所云,也毫無興趣。當“我”恭敬地請教這位先生關于“怪哉”的疑問時,他不僅拒不回答,而且“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了”。這無異于給好學的孩子潑了盆冷水,使他求知的欲望之火熄滅了。作為一個專為他人解惑的職業(yè)教師,為什么會以如此態(tài)度回應學生的提問呢?文中的“我”認為“他是淵博的宿儒,決不至于不知道,所謂不知道,乃是不愿意說?!焙⒆右蚶蠋熞詼Y博著稱就相信他無所不知,而事實上,無論多么淵博的人在浩瀚無垠的知識面前都所知甚少。這位先生若是真不知道,就應當坦誠面對,使孩子懂得學海無涯與人類智慧的有限,并借此激發(fā)孩子不斷求知的熱情。假如這位先生知道答案卻不愿回答,那么很可能源于教育理念的僵化保守。作為教育的施與者,他認為有權對學生的學習范圍、內容和方式設置嚴格規(guī)定,超出界限就是違規(guī)或大逆不道,故以拒不回答予以警告,這是以“拜權威”為特征的三味書屋教育特有的現(xiàn)象。文中沒有說明先生對這一提問究竟是否知道答案,這并非問題的關鍵,重要的是,無論這位先生是否知道答案,他的表現(xiàn)都暴露出一位教師在教學態(tài)度和理念上的虛偽、冷漠和偏執(zhí)。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位先生的表現(xiàn)并非個別,而是正統(tǒng)教育的普遍特色,因此,文中強調“年紀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過好幾回了?!迸c百草園相比,三味書屋的教育家既沒有長媽媽善講故事,能打動人心,也不如閏土父親能以高超技藝贏得孩子們的欽佩,相反,他只會用“戒尺”、“罰跪”和“瞪幾眼”的手段,強令孩子們屈服在權威之下。作者以對比的方式,揭露了所謂“方正、質樸、博學”的先生盛名之下傲慢古板、偏狹粗暴的性情,嘲諷了正統(tǒng)教育名不副實、矢不中的的特質。

        三味書屋教育通過嚴厲的管束與刑罰,使孩子們學會了識字及三言、五言、七言的寫作技法,這是正規(guī)學堂教育的成果,也是正統(tǒng)教育考核的主要內容。在這方面,三味書屋教育并未失職,也并非無益,而是成績斐然。但遺憾的是,識字、讀書和寫作,這些原本富有審美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在三味書屋教育中變成了僵死的教條、空洞的說教,成為了孩子們不得不面對卻毫無興趣的東西。在百草園中培養(yǎng)的對美的敏感,對世界的好奇,對諸多事物的熱情在三味書屋枯燥的課堂里消磨殆盡。三味書屋重視單一的知識技能灌輸,缺乏對孩子們心靈、情感和想象力、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于是,原本具有吸引力和感召性的學習變得單調乏味,孩子們鮮活的個性和生命潛能也遭到了扼殺。那些學到手的知識技能,一旦脫離心靈、情感和獨立思考的生命機能,便如同沒有靈魂的軀體,喪失了應有的神采和價值。

        百草園與三味書屋,在常人眼中,一個是教育的化外之地,一個是教育的高明處所,然而在魯迅筆下卻有了完全不同的褒貶傾向。這篇散文對兩個世界的描述筆法上也有明顯區(qū)別,當文筆觸及百草園時,作者便掩抑不住激情流露,于是有了抒情詩般的審美效果,寫到三味書屋時,則筆調冷靜,情緒內斂。這兩種不同的描寫方式,表明了作者不同的情感態(tài)度。魯迅沒有盲從傳統(tǒng)觀念和世人習見,而是以親身感受對兩種教育做出了評判。文章結尾寫道:“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了?!边@既是對三味書屋教育的總結,也是對正統(tǒng)教育貌似含蓄實則尖銳的嘲諷。教育的真正效果不是從正規(guī)課堂獲得,反而是在不專心聽講的私下游戲中產(chǎn)生,這無異于是對三味書屋教育的否定和批判。

        三、教育的救贖之道:對“古城”的突圍與逃逸

        魯迅在散文《自言自語》中講述了一個小故事:一座建在沙山中只有一個“閘門”的“古城”,住著少年人、老年人和孩子。少年人發(fā)現(xiàn)“沙積高了,活不成了”,便“拼了死命,舉起閘”讓孩子“快逃”。老年人卻認為少年“胡說,沒有的事”,少年說:“快走罷!這不是理論,已經(jīng)是事實了!”于是故事在波濤般襲來的黃沙中結束了。[1]92

        這個故事使人想起魯迅小說《狂人日記》的結尾“救救孩子”。這是一個洞悉身陷牢籠、瀕臨絕境的先覺者奮不顧身解救孩子突圍逃逸的故事。文中的少年無疑是魯迅這一代啟蒙者的自況,它表達了對兒童及后代深切的憂慮與關愛。在這個故事里,古城的危機既源于建造在沙山上,根基不穩(wěn),也源于禁錮的高墻和關閉的閘門,它使人看不到真實的處境,因而無法擺脫死亡的威脅。顯然,這個故事具有寓言性質,有著豐富的寓意。這里的“古城”和魯迅在《吶喊·自序》中提到的“鐵屋子”一樣,都是“吃人”的專制文化的象征,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反叛的對象。如果我們把這個故事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結合起來看,那么,這個“古城”也可以從更為具象的教育角度來理解,它可以看作是三味書屋正統(tǒng)教育的象征?!豆懦恰分v述了一個文化突圍的故事,這個建立在人為的文化權威之上的歷史悠久的教育體系,猶如建造在沙山上的古城,因其偏狹的教育理念和單一的教育手段而天地狹小,令人窒息,而這一權威教育所特有的封閉性、排他性如同古城的高墻與閘門,使人深陷絕境卻不知其危。只有從這壁壘森嚴的文化禁錮中突圍出來,才能死里逃生,獲得生命的自由與解放。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作者以三味書屋例行的“一拜孔子,二拜先生”的儀式,形象地揭示了正統(tǒng)教育特有的“文化權威”性質,而三味書屋教育的種種弊端,如不以兒童為本位、脫離兒童的天性、限制個性的發(fā)展、教育理念和手段的偏狹粗暴等,都是這一“權威”意識造成的結果,魯迅切中要害地揭示了三味書屋教育致命的病根。

        對以正統(tǒng)文化自居的權威教育的突圍與逃逸,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品的主題。這一富有現(xiàn)代性的教育思想,不僅源于魯迅對西方文化的接受,也來自于家族幾代人在功名沉浮中的經(jīng)驗教訓。魯迅祖父在科舉獄案的巨大打擊中終于醒悟,對曾經(jīng)盲目追崇的正統(tǒng)教育產(chǎn)生了質疑與反叛。他不再要求兒孫讀圣賢書,而是鼓勵他們讀閑書。周作人說祖父有一個“很特別”的教育法,就是“教人自由讀書,尤其是獎勵讀小說。”[2]133他曾對周建人說:“四書五經(jīng),你也不必讀了,讀這些書,很花功夫,用處也不大?!盵3]24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四書五經(jīng)是正統(tǒng)文化的神圣經(jīng)典,小說卻是在下層民眾中流傳的與高雅文學相對應的通俗文學,為人所輕視。祖父這種崇尚小說蔑視經(jīng)典的創(chuàng)見,為周氏兄弟從主流文化之外吸取營養(yǎng)提供了可能,也奠定了基礎。這一開明思想營造了寬松的家庭文化環(huán)境,使周氏兄弟在接受主流文化之外,大量接觸了被正統(tǒng)文化視為低俗或異端的民間文化,如神話傳說、野史雜談、小說戲曲、鄉(xiāng)風民俗等。周氏兄弟從中獲得了豐富的文化資源,思想觀念不致定于一尊。

        魯迅以“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概括了他成長過程中接受的兩種文化,表達了對這兩種文化的情感態(tài)度。事實上,“百草園”所代表的邊緣文化或異端文化為魯迅的成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為魯迅成為文學家、思想家打下了基礎。周作人說:魯迅“工作的成就……其起因亦往往很是久遠,其治學與創(chuàng)作的態(tài)度與別人頗多不同,我以為這是最可注意的事。豫才從小就喜歡書畫……這些事情都很瑣屑,可是影響卻頗不小,它就‘奠定’了半生學問事業(yè)的傾向,在趣味上到了晚年也還留下好些明了的痕跡?!盵4]151-153周作人所說的“書畫”,就是“百草園”生活的主要內容。魯迅研究專家閻慶生說:“幼年魯迅對繪畫的愛好,是與他對大自然(包括學校后面的‘百草園’)的熱愛和奇異神秘的人生世界、神話世界的強烈好奇心聯(lián)系在一起的?!盵3]26百草園美麗的大自然、奇妙的神話傳說、趣味盎然的繪畫和游戲,對魯迅形象思維的形成和藝術審美性的培養(yǎng)功不可沒,這是決定魯迅后來棄醫(yī)從文,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道路所不容忽視的內在因素。

        “百草園”沖破了主流文化的禁錮,為魯迅打開了更為豐富廣闊的世界,提供了看待社會人生的新視角,也使他得以在兩種文化的相互參照中更全面地把握信息,洞察明辨,萌發(fā)獨到見解,從而避免了對主流文化的盲從,獲得了對社會人生的超越性認識,這正是魯迅成為思想家最重要的特質。魯迅一生多次“走異路、逃異地”,這不僅是一種獨特的生活道路的選擇,更是一種另類的文化選擇。這種不從眾、不流俗的特立獨行雖然基于多方面原因,但顯然得益于他在兩種不同文化參照中所激發(fā)出的思想解放和個性獨立。這種兒時就形成的開放意識,為他后來能夠積極接受更具異質性的西方文化打下了基礎。通常,人們認識到了西方文化在魯迅反封建思想形成過程中的重大影響,但相對忽視魯迅兒時就具有的從中國傳統(tǒng)的非主流文化中吸取反封建文化資源的特點,這是魯迅反封建思想形成最初期、也是最重要的基礎,是魯迅思想發(fā)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從魯迅的成長經(jīng)歷和人生經(jīng)驗上看,被正統(tǒng)觀念所輕視或否定的“百草園”生活更有益于人的健康發(fā)展,更符合人性與人道,更有利于人的身心靈的全面培養(yǎng)。事實上,當正統(tǒng)文化的權威僭越了天道人道,對人的天賦秉性造成壓迫摧殘時,與正統(tǒng)文化對峙的異端文化就體現(xiàn)出了必然的合理性。早在封建文化尚未完全崩潰的時代,曹雪芹就在《紅樓夢》中塑造了被封建正統(tǒng)觀念視為“孽障禍胎”的賈寶玉形象,表達了對正統(tǒng)文化的反叛出離。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以《新青年》為陣地的先覺者們更以倡導“異端邪說”為旗幟,宣告了對正統(tǒng)文化權威性的顛覆批判。魯迅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也是這一時代文化的生動體現(xiàn),它從破除文化權威的整體性高度擊中了傳統(tǒng)教育的要害,對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提供了正確的導向。魯迅并非專門的教育家,他的散文也不是教育研究的專業(yè)論著,作為一個文學家,他只是恪守了藝術真實反映生活的信條,惟其如此,他的這篇并非專門探討教育的作品才有了更加值得關注的意義。這是一個有著深刻體驗的受教育者在曲折的人生經(jīng)歷中真誠思考所發(fā)出的心聲,是一個付出了艱辛代價而取得成功的智者總結出的寶貴經(jīng)驗。在《古城》這個故事中,少年以“這不是理論,已經(jīng)是事實了”強調其見解的合理性,同樣,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提倡的反權威,突破正統(tǒng)教育文化禁錮的思想,不僅符合現(xiàn)代教育理論,也被他的成長經(jīng)歷所印證,具有令人信服的事實依據(jù)。

        經(jīng)典的藝術作品,總是既書寫了歷史,又影射了當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散文同樣如此。反觀目前的教育現(xiàn)狀,魯迅文中所揭示的問題不僅沒有成為過去,反而正中時弊。當前盛行的以應試與就業(yè)為目的導向和評價標準的教育模式,重知識灌輸而忽視情感心靈的開發(fā),重標準答案的認同而輕自主思考的探索,將教育過分局限于課堂與書本,剝奪了大自然與日常生活對受教者的熏陶,這一切,都是“三味書屋”教育在當代的延續(xù)。這種偏執(zhí)一端、急功近利的教育正如“古城”故事描繪的危機景象,已經(jīng)暴露出各種嚴重的社會問題,后果十分令人擔憂。教育是有關身、心、靈的全人教育,它面對的是每一個人的不同個性、不同生命潛能和難以預測的發(fā)展前景,其復雜性和多樣性超越了人的有限認知,是人所無法完全掌控的。在這方面,任何即使是正確的理念、方法或目標側重都無法涵蓋教育的所有領域和內容,都不可能提供適宜于每一個人發(fā)展的統(tǒng)一模式,與其將某一種理念、方法定于一尊,不如解放思想,大膽放手,讓受教者有不同選擇和多方嘗試的機會,讓教育在不同理念與方法的多樣探索中自由發(fā)展。并且,應當給予受教者一定程度地脫離人為教育而自然成長的空間,以避免人為教育完全占據(jù)主導地位而產(chǎn)生的偏差和局限,這就是魯迅筆下“百草園”生活的意義所在。目前,在基礎教育第一線執(zhí)著堅守、奮力突圍的楊林柯老師說:“我一直反對各種上課的模式和固定標準,不拘一格才有創(chuàng)造和自由……如果承認教學是藝術,就不應該設立標準,因為藝術無極限,只有技術才需要標準?!盵5]117標準本是一種成功的經(jīng)驗總結,而一旦成為權威,就可能走向它的反面,變?yōu)槎髿⑵渌晒σ蛩睾屯緩降臍⑹?。楊林柯說:“教育要讓每一個生命在合適的土壤、空氣、陽光中自由生長,而不是被集約化地灌裝、雕刻、同化?!盵5]116事實上,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者雙方在教學相長中不斷突破自我與文化的限制,釋放無限生命潛能的過程,教育的目標不是培養(yǎng)“已知世界的操控者”,而是“未知世界的探求者”。[5]121面對當前日趨功利化標準化的教育現(xiàn)狀,其救贖之道首先在于對這一權威模式的突圍與逃逸,否則,任何教改都將是揚湯止沸、望梅止渴,這是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深刻總結并以切身經(jīng)歷印證了的事實,是值得吸取的寶貴經(jīng)驗。

        [1] 魯迅.魯迅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2] 周作人.自己的園地·鏡花緣[M].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1.

        [3] 閻慶生.魯迅創(chuàng)作心理論[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 周作人.瓜豆集·關于魯迅[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5] 楊林柯.推動自己,就是推動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 李亞卓]

        The Two Worlds of Education:Baicaoyuan and Sanweishuwu

        WANGBing

        (ShaanxiXueqianNormalUniversity,Xi’an710100,China)

        Lu Xun described the two kinds of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his growing up in the books of "Baicaoyuan" and "Sanweishuwu", exposing the nature of "cultural authority" of the " Sanweishuwu " orthodox education and its malpractice, and expressing his praise for the life in “Baicaoyuan”,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entertaining education. "Baicaoyuan" induces and strengthens Lu Xun's artistic aesthetic, expands his cultural vision and thinking space, and draws his anti-feudal resources from the non-mainstream culture, and obtains individual freedom and ideological emancipation. Due to these important factors, Lu Xun became a writer and a thinker. Lu Xun from the holistic height of cultural authority hit the key to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cut into the present-day evils, inspired us to reflect on the current increasingly utilitarian and standardized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model, gave a right direction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Lu Xun; Baicaoyuan; Sanweishuwu; education world

        2016-12-05;

        2016-12-31

        王兵,女,陜西西安人,陜西學前師范學院中文系教授,文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現(xiàn)當代文學。

        ■教育理論

        G40

        A

        2095-770X(2017)02-0007-05

        猜你喜歡
        文化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軟件工程教育與教學改革
        軟件導刊(2022年3期)2022-03-25 04:44:48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雙減”如劍,“體外教育”何去何從?
        當代陜西(2021年15期)2021-10-14 08:24:24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誰遠誰近?
        国产午夜福利av在线麻豆|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人妻红杏1|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蜜臀| 91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黄色|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av海量|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天堂av色综合| 人妻秘书被社长浓厚接吻| 九九九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69国产精品亚洲| 欧美成人久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一站| 国产精品黑丝高跟在线粉嫩 | 香蕉视频www.5.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高清在线xxxx| 久久精见国产亚洲av高清热|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亚洲中文无码永久免| 98精品国产高清在线xxxx| 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午夜免费福利小电影| 亚洲男人av香蕉爽爽爽爽| 亚洲情精品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 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作品 | 国产三级视频一区二区| 中国一级黄色片久久久|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 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午夜桃色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果冻传媒|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av| 久久免费网站91色网站| 免费久久久一本精品久久区| 亚洲av成人中文无码专区| 无码欧美毛片一区二区三 | 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字幕第一页 | 99精品视频69V精品视频| 国产一级淫片免费播放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