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qū)新圩鎮(zhèn)中心小學 黃偉珍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能力之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一直是一個大難題。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那么,如何培養(yǎng)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下面談談我在教學過程中的做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實每個學生都有表達欲望,只是要有一個感興趣的話題,需要有一個表達的機會。只要我們教師創(chuàng)設這樣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都能夠帶著輕松愉悅的情緒,進入學習狀態(tài),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疑問,是打開知識的金鑰匙,而好奇好問正是孩子們的天性,帶著問題去學習,就會有探究的動力,收獲的喜悅。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時,在理解課文的教學中,我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出幾點閱讀目標,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了努力方向。然后問:“課文為什么說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而不說它“穿”著碧綠的衣裳?”學生一邊看圖和讀課文里的有關(guān)句子,一邊想,并準備回答老師提問。討論時有一個學生說:“青蛙的肚皮是白色的,背上腿上是碧綠色的,所以說它披著碧綠的衣裳。要是說它穿著碧綠的衣裳,就好像是它已經(jīng)把碧綠的衣裳的扣子扣攏了,那么就是說它全身都是碧綠的了?!鄙鲜鰧W生的回答說明,學生為了準備回答老師提問,必須集中注意力觀察圖上青蛙全身的顏色,記憶他們在生活中感知過的披著衣服和穿著衣服的表象,想象青蛙穿著碧綠色衣服的形象,并在腦子里將這個穿著碧綠色衣服的青蛙形象與插圖上青蛙顏色進行比較。認真閱讀課文里的有關(guān)句子,判斷表達青蛙顏色到底是用“穿著碧綠的衣裳”好,還是用“披著碧綠的衣裳”好。這樣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自主學習情境,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徑。
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看圖,說說圖上畫的什么,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然后圖文對照讀課文,如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先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看書中的插圖,看后說說插圖中介紹了小壁虎都向誰借了尾巴,最后借到了沒有?由于學生在幼兒園時早就聽到過這個故事,況且課文的插圖就是故事情節(jié)的體現(xiàn),所以學生說得非常生動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緊接著讓學生讀課文,看課文是怎樣寫小壁虎借尾巴的?就這樣由圖像信息,轉(zhuǎn)化為文字符號,同時又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這樣安排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對讀懂課文,理解字詞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讀”是對信息的輸入,而“說”應該是對信息的輸出了,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把讀與說結(jié)合起來,并加強訓練,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頭交際能力,培養(yǎng)良好說的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重視學生讀與說的有機結(jié)合。
寫離不開讀,讀為寫打基礎。盡管是低年級也要培養(yǎng)讀寫結(jié)合的良好習慣,在低年級重點讓學生借助讀,學會寫生動形象的一句話或幾句話,為中高年級習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圖書館是學生讀物的主要來源,信息時代要求我們要提高利用圖書館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識的能力。我每一個月都會組織學生到學校圖書館借閱圖書。當然可以讓學生根據(jù)閱讀喜好,選擇閱讀材料。比如,有的同學喜歡故事性較強的;有的喜歡比較優(yōu)美的;有的喜歡景物描寫的;有的喜歡人物描寫的;有的喜歡哲理性強的。這樣讓學生感受到圖書館是一個學習的樂園,是遨游知識的好場所。
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教師可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里,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可以隨時借還,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動圖書箱”的辦法,由各班干部輪流負責圖書的保管、借閱工作。還可以每月更換圖書,讓學生把自己最近買的帶到班級中,及時為班級圖書庫注入新鮮的血液,這樣學生的閱讀面、閱讀量就大大增加了。這樣就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閱讀條件。
我每周都會安排一節(jié)閱讀課,讓學生自由閱讀喜歡的讀物。有時也可以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及時推薦合適的讀物或文章,實現(xiàn)課內(nèi)外的溝通。同時減少書面練習,增加閱讀作業(yè),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空間和時間。除了允許學生在“早讀”或“自習”時,既可以朗讀所教的課文,也可翻閱課外的書籍,還可每周劃出一、二節(jié)課時,保證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閱讀及指導。
當學生讀了一定的書籍之后,知識面變寬,就會有一種表達的欲望,我們要經(jīng)常利用各種機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學生課外閱讀興趣。語文課上通常把開始上課前的幾分鐘交給學生,讓學生講講自己最近讀了那些書,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收獲,與其他同學交流讀書感受。還可以利用時間閱讀筆記中摘抄的好詞佳句美段搬出來交流。
利用各種比賽,給學生搭建展示自己的舞臺,增強閱讀的效果。如讀書報比賽;復述文章內(nèi)容比賽,這不僅有利于把讀物中自然美,人物美內(nèi)化為學生的言論、思想,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古詩朗誦會、課文外的故事比賽、小小讀書討論會、課本劇比賽等課外閱讀擴展活動,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教給閱讀方法。讓學生在比賽中得到一種自我價值體現(xiàn)的滿足,從而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總之,在低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只要注重激發(fā)小學生閱讀的興趣,教會他們閱讀的方法,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條件,并讓學生體驗到閱讀的快樂、成功的喜悅,就能讓學生喜愛閱讀、學會閱讀、快樂閱讀,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