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梧州市龍圩區(qū)龍圩鎮(zhèn)中心校 潘杰珍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是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主旋律?!白灾魈骄俊辈粌H是學習方式,而且是一種深層次的教學理念,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白灾鳌奔粗鲃訉W習,就是要讓學生主動地在語文實踐中豐富人文素養(yǎng),主動接受外界的刺激,對新的知識信息進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構起新知識的意義。探究性的學習就是要求學生把人生、自然與社會作為學習探究的對象,質疑問難,深入研究并解決問題。自主地進行探究性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勇于創(chuàng)新的重要途徑。
我們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參與學習,親歷學習過程,從而學會學習。因此,我們在進行教學時,要創(chuàng)自主探究的機會 ,放手讓學自主探究知識 ,使他們在自動探究過程中真正掌握知識、思想和方法。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應該是活動,活動是聯(lián)系主客體的橋梁,是認識發(fā)展的直接源泉。根據(jù)心理特點,放手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的協(xié)調之中,進行自主探求知識的活動,可發(fā)展學生的認知結構。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實行開放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地探究性學習。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欲望?!比绻處煵幌敕皆O法使學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播知識,那么這種知識 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負擔。為此,教學中我做到努力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讓學生置身于一種探究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樂于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創(chuàng)設各種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有效地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并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起來,通過我的啟發(fā)和誘導,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自覺性,使學生“愛學”“要學”“會學”,動腦、動口、動手,學得有趣、主動,學得扎實、會應用,提高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的能力。教學實踐證明,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是學生充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源頭活水”。
自主探究是指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思想方法,自己解決,發(fā)現(xiàn)新規(guī)律,是實行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能否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教師是關鍵,要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學生實際的基礎上,提供豐富的感性和理性的材料,引導學生探究知識,從不自覺到自覺地形成了良好的思維習慣。在自主探究中,讓學生把學、思、疑、問連結在一起,學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問,從而獲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間和學習主動權,并鼓勵學生獨立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主動探究的實踐過程中掌握新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就要努力做到問題由學生提出,思路由學生探索,方法由學生尋找,意義由學生概括,難點由學生突破。面對學生的疑問,我們不要過早解釋,要組織學生合作探究。
在富有開放性的問題情境中,學生路開闊了,思維火花閃現(xiàn)了,這時教師如果沒有給學生提供嘗試的機會,學生又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這樣會嚴重阻礙學生探究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教學內容的設計盡量是開放的,探究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也要為學生提供探究的機會,那就是要變先講后練為先嘗試再點撥。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有利于學生主動再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猜測與驗證。
構建開放課堂,應讓學生盡可能地去“畫” 學生通過親眼去看、去體驗、去想象,從不同的觀察角度和思考層面把自己所獲得的信息畫下來,描繪出來,再用語言表達出來,使學生在課堂上更好的將手和大腦都動起來,克服學生上課只用耳聽,不用手來操作的不足。
構建開放課堂,應讓學生盡可能的去“說”。學生思維的合理性通過語言表達出來,這樣通過他們的說,了解學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達到思維的合理性的。老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暢所欲言的自由空間,真正做到課堂教學的氛圍和諧、民主,給學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藍天。如可以分“指名說、上臺說、小組說、問答式的交流說”等方式;以學生“補充說、總結說、修改說、更正說、綜合說”等內容來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及快速組織語言能力。
構建開放課堂,應讓學生盡可能去“做”。學生自己動手做的過程,實際上也包含了思維與探究的過程,在此就要為學生設計、提供做的時間和必要的物質條件。如在期末復習成語時,改變以往老師將一冊的成語找出來,讓學生抄、讀、記等,而是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課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積累,還要求學生比一比,誰能將一冊中所有成語全找出來。這樣學生在自己找的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
課堂中,為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要盡量減少對學生的限制,過去對學生的限制,過去對學生的限制太多,不能說、不能笑、這個不準那個不行,把學生的手腳都捆綁起來,學生如何主動參與?課堂上應允許學生搶答,允許提出問題。一堂課可以有幾次讓學生提問的機會。在學生自學課本后、教師講解后、全課結束前,都可以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有些問題可以教師回答;有些可以由其他學生回答;有些可以大家討論后再回答;有些可以留到課后指導學生自己查閱資料(包括上網)解決。學生提出問題,是學生主動參與的表現(xiàn),是他們積極思維的結果。就在這一問一答的過程中,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也很好地讓學生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只要我們轉變教育觀念,創(chuàng)設情境,開放課堂,給學生留下時間、空間和機會,放手讓學生大膽地去想、去說、去畫、去做、去懷疑、既教給學習方法,有教給獲取知識的途徑。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識,才能讓語文課堂教學充滿活力,讓語文課堂成為彰顯學生人性的舞臺,閃現(xiàn)學生個人靈性的廣場,張揚學生個性的天地,使我們的語文課真正散發(fā)出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