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芬
(硅湖職業(yè)技術學院哲社部, 江蘇 昆山 215332)
傳統文化課程與體驗式教學相結合探析
陳 芬
(硅湖職業(yè)技術學院哲社部, 江蘇 昆山 215332)
以體驗式教學的基本理論為基礎,立足于中國傳統文化課程教學實踐,探究在傳統文化課程中體驗式教學的具體應用,并通過查閱文獻和具體教學實踐,提出了把體驗式教學和傳統文化課程教學相結合這一理念,提出體驗式教學的內涵與傳統文化課程相適應的觀點,闡述了傳統文化課程中運用體驗式教學的具體措施。
傳統文化; 體驗式教學; 可行性
隨著我國文化影響力的提升,傳統文化課程的受重視程度也日益提高。體驗式教學具有重實踐、重效果、以人為本的優(yōu)點,它可以顯著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進而產生更好的學習效果。體驗式教學模式為學生激發(fā)自身潛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還可以促進其把接受的“知識”變?yōu)樽陨淼摹爸腔邸?,迎接智慧時代的到來[1]。傳統文化課程與體驗式教學相融合,教師以體驗的方式進行傳統文化課程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傳統文化的學習中去,參與教師組織的文化活動。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行為學研究專家大衛(wèi)·庫伯通過研究提出體驗學習理論[2],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以體驗為基礎,促進學習者自主學習,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實踐能力。我國許多傳統文化都具有體驗性,例如,我們熟悉的書法文化、繪畫藝術、詩歌文化等,這些都可以使體驗式教學在傳統文化課程中得到廣泛應用。體驗式教學的內涵與傳統文化課程相適應的具體表現有:第一,學生在學習傳統文化課程時,體驗式教學可以幫助他們提高參與課程的積極性,以及接受知識的主動性;第二,體驗式教學以體驗為基礎,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第三,體驗式教學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加真實的傳統文化學習環(huán)境;第四,為學生提供更加寬松自由的體驗式學習方式,激發(fā)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傳統文化基礎上推陳出新。
體驗式教學充分發(fā)揮教師教學自主性,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接受新知識、創(chuàng)造新思維。學生在體驗式教學過程中增強情感體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最終形成自己的“智慧”。傳統文化課程的教學目的就是為了弘揚中華文化,使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傳統文化,不斷繼承并創(chuàng)新,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做出自己的貢獻,所以體驗式教學的特點與傳統文化課程是相融合的。
1.緊緊圍繞“學生”這個中心
體驗式教學的一個基本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角、中心。教師在每堂課之前會提出相應的學習目標和任務,然后在課堂中只為學生學習傳統文化做適當指引,在課后總結課堂學習經驗教訓,并且反饋給學生,使他們更快進步。而在最重要的課堂學習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動口、動手、動腦能力,把握課程學習內容和方式[3],在體驗式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獨立思考、獨立觀察。對于這個特點,體驗式教學可以與傳統文化課程相融合,文化課程只有以學生為中心,促進他們自身對文化的體驗與理解,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目的。我國傳統文化內涵豐富,如博大精深的書法文化,學生在學習書法文化時,可以親身體驗書寫的樂趣,感受古人對于書法傾注的感情。
2.堅持把“體驗”作為教學手段
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只是向學生“灌輸式”地傳授基礎理論知識,雖然教師投入了很多精力,但是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學習效果并不顯著。而體驗式教學強調建構主義學習方式,就是把學習者當成是接受知識、“消化知識”的主體,更加注重學習者心理變化,注重體驗式學習?!绑w驗式”教學是基于學生的“體驗式”學習而采用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4]。通過對比傳統教學方式,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體驗式教學更加強調學生的“體驗”,把其作為教學手段,增強學生的直觀體驗,這樣學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知識。“體驗”的教學手段適用于傳統文化課程的學習,就拿中國傳統文化——茶文化來說,關于茶文化的基礎理論知識包括茶的品種、茶器具、中國茶精神等,而體驗式的茶文化教學課程則有炒茶、泡茶、飲茶等,通過體驗式的學習,學生不僅可以分清茶的品種,還可以使他們深刻體會茶文化中蘊含的精神[5]。
3.加強學習過程的團隊合作
體驗式教學過程中,雖然依靠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實踐能力,但是如果缺乏足夠的團隊合作,那么也會大大降低學習效率。團隊合作為高效學習創(chuàng)造了條件,通過團隊合作也從側面向學生傳授管理學理論知識。由于學生知識背景不同,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有差異,這些差異就是一個個不同的創(chuàng)新點,經過團隊合作、小組討論等,可以集思廣益,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與借鑒。傳統文化課程的學習,也需要團隊合作,團隊合作為學生理解傳統文化“和諧”的概念提供幫助,使學生真正做到“君子和而不同”,也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團隊合作程序、機制、優(yōu)勢,培養(yǎng)各組員的協作精神。
體驗式教學改變了以往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受體地位,學生成為學習過程的主體,教師則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引路人”,需要學生自己摸索、體會[6]。體驗式教學能夠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引導他們擺脫對教師的依賴,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這種教學的真正價值在于學生可以通過學習知識,獲得情感體驗,進行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教師也可以通過體驗式教學,努力提升職業(yè)素養(yǎng)。而傳統文化課程的根本目的也是為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弘揚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這與體驗式教學的目的與價值是相通的。在傳統文化課程中融入體驗式教學模式,首先,要求教師首先考慮學生文化背景知識、學習基礎,因材施教,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掌握傳統文化基礎知識,還要促使他們培養(yǎng)熱愛祖國文化的民族精神。其次,教師在體驗式教學過程中的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傳統文化內容進行講解,為學生組織不同的文化活動[7],使其能夠在體驗式教學中感受多樣的文化,做學生學習的合作者。
傳統文化課程屬于素質教育的內容,學生學習傳統文化課程,在很大程度上要需要自主學習能力。作為新興的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在傳統文化課程中的應用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首先,對于教師來說,要明確教學目標,那就是借助傳統文化的熏陶,使學生提高自身修養(yǎng),促進全面發(fā)展。在講授傳統文化課程之前,教師可以向學生說明體驗式教學的目的和總體規(guī)劃等[1],是學生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其次,對于學生來說,加強自我管理、培養(yǎng)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是學習傳統文化課程的最佳選擇。
在明確目標之后,教師要努力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完成角色轉換。教師不能再用“灌輸式”教育的方法來進行傳統文化課程的教學,教師要做好學生學習過程的引路人、幫助者,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課程的體驗、感知。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傳統文化課程的學習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發(fā)表對傳統文化的見解,讓他們的思想碰撞并升華,努力提高傳統文化課程體驗式教學的效果[8]。
在傳統文化課程學習中,學生難免會遇到問題,犯下錯誤,體驗式教學不僅要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應當及時反思、總結學生學習過程的經驗教訓,為今后發(fā)展奠定基礎。教師在體驗式教學過程中,要努力與學生建立“朋友”關系,做他們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不僅要對學生組織活動、分析問題的過程進行指導與改正,還要對其團隊合作溝通交流等能力進行評價,并督促其改正不足,在體驗式教學中學好傳統文化課程,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1] 車清明.新教改背景下傳統文化體驗式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J].教育現代化,2017(11):253-254.
[2] 江正明,周勇,馬竹青.傳統文化背景下體驗式語文教育課程創(chuàng)新基地建設[J].今日教育,2017(2):33-35.
[3] 孫冰.談高職院校體驗式教學在傳統文化課程中的應用——以重慶高職院校為例[J].知識經濟,2016(20):162.
[4] 陳芬.國學課程體驗式教學之淺析[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6):114-117.
[5] 王姝琛.《中國傳統文化概論》互動體驗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以中醫(yī)院校為例[J].科技展望,2015(32):155.
[6] 黃芳.庫伯體驗式學習理論觀照下的普通高中現代散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
[7] 董玉潔.中學古代詩詞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方式運用的研究[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1(2):67-68.
[8] 靖定國.“體驗式教學”設計與啟示[J].淮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3):88-89.
G122-4;G712.4
A
1671-4733(2017)06-0078-02
2012-07-22
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的高職院校傳統文化課的體驗式教學研究”(項目編號:2016SJD880127)
陳芬(1980-),女,湖北武漢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電話:138128839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