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順福
(黑龍江民族職業(yè)學院,哈爾濱 150066)
?
《平湖秋月》鋼琴作品的音樂與演奏分析
金順福
(黑龍江民族職業(yè)學院,哈爾濱 150066)
中國的鋼琴音樂有著獨特的意境美,《平湖秋月》不僅僅有著廣東特色的音樂形式,同時也具有著中國音樂的唯美,全曲的引子直接把人們帶進“空靈”、“幽靜”的意境中。。全曲一共分為二十六小節(jié),可分為引子、第一段、第二段、尾聲四個部分,由一個點而不斷的展開,不斷的遞進。引子左手五度低音,彈奏應把音符彈實的情況下輕輕按下琴鍵,右手彈奏三十二分音符時不要停頓,根據(jù)旋律的變化來更好的表現(xiàn)音樂,給人們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
陳培勛;平湖秋月;音樂與演奏分析
陳培勛(1921-2007),廣西合浦人,出生于香港,他是中國近代著名的作曲家,鋼琴演奏家。陳培勛的一生中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的音樂作品,被大家熟知,受到喜愛。
陳培勛1921出生于香港,在陳培勛先生的生活中,音樂與他密不可分。在他7歲時參加圣保羅教堂的唱詩班,自幼同叔父學習鋼琴,他對鋼琴有著濃厚的興趣。1936年他在香港拔萃男書院上學,在30年代初的香港還沒有能夠?qū)I(yè)學習音樂的條件,陳培勛先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堅持著學習音樂,熱愛著音樂。
1939年陳培勛先生入上海國立音樂??茖W校作曲系,畢業(yè)后,1941年返回香港,投身救亡歌詠運動與香港音樂家開展音1樂活動,也就是在這個動亂的時期,他先后在廣東省立藝術??茖W校、重慶中華交響樂團、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學校任教、任職??箲?zhàn)勝利后,陳培勛先生在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擔任作曲系配器教研室主任,在中央音樂學院工作了三十多年間,他不斷地學習,創(chuàng)作與教學。也是在這個時期,他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
20世紀50年代初,他音樂創(chuàng)作中重要的收獲就是《廣東音樂主題鋼琴曲四首》,即《賣雜貨》、《思春》、《旱天雷》、《雙飛蝴蝶》,這四首都有著濃厚的廣東地方色彩,之所以這些作品能夠廣泛的流傳,影響之大,是因為他熟知廣東民間音樂的內(nèi)涵,所以在旋律的發(fā)展,和聲方面的搭配以及在鋼琴演奏技巧方面能夠非常巧妙的融合。1975年陳培勛先生改變的《平湖秋月》與《旱天雷》等四首曲子一脈相承,因此也可統(tǒng)稱為《廣東音樂主題鋼琴曲五首》。
在他的一生中,音樂始終伴隨著他,樂不知疲的進行著音樂創(chuàng)作,直到病逝在深圳的寓所,享年85歲。
2.1 陳培勛的音樂風格
陳培勛深受廣東音樂的影響,廣東音樂靜雅、旋律婉轉(zhuǎn),音色十分清脆。同時也極具生命力,廣東處在沿海,接觸的新鮮文化比較多,這也使廣東音樂的曲式以及它的旋律十分獨特,深受大家的喜愛,許多著名的作曲家也深受它的影響。陳培勛先生在他早期的鋼琴作品中都是以廣東樂曲為基礎,作品主要表現(xiàn)了廣東地區(qū)的民族風俗,生活與情感狀態(tài)。大多都保留了廣東原有的藝術風格特色,改編之后仍具有粵調(diào)風味,多的只是技巧與藝術形式上的變化。他的鋼琴作品是中國鋼琴音樂中體現(xiàn)出民族化最成功的例子。他的作品風格既傳承了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特質(zhì),又結合了西方音樂的表現(xiàn)手法。所以在陳培勛先生的鋼琴作品中體現(xiàn)出民族風格的基調(diào)、思維方式的立體化、多樣性的主題發(fā)展、粵調(diào)的調(diào)式旋律、多樣的結構形式。
2.2 《平湖秋月》的創(chuàng)作背景
《平湖秋月》原是由廣東作曲家呂文成所創(chuàng)作的《醉太平》改編的鋼琴曲,呂文成在游杭州西湖時,被西湖如此之美的景色所吸引,也是由于當時中國的國土正被無情的踐踏,他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渴望太平的心情,就這樣創(chuàng)作了這首作品?!蹲硖健返男纱蟛糠质怯晌迓曇綦A創(chuàng)作而成,不僅僅有著江南柔美的氣韻,又不失廣東音樂風格的獨特魅力。此曲描繪了月夜湖面清幽,靜謐的天空,湖邊旁的綠樹,亭臺,清風拂面,撥動了寧靜的湖面上的一絲微波。如此的平靜與祥和。
1975年,陳培勛先生被這首樂曲所吸引,改編成了鋼琴曲。他保留了原曲的柔美與典雅的基礎上,大量的運用了鋼琴中的琶音來演奏湖水與月色,使全曲如詩一般娓娓道來。
2.3 《平湖秋月》的意境
中國的鋼琴音樂有著獨特的意境美,《平湖秋月》不僅僅有著廣東特色的音樂形式,同時也具有著中國音樂的唯美,全曲的引子直接把人們帶進“空靈”、“幽靜”的意境中。猶如鐘聲一般,敲響了全曲的主旋律。進入到主旋律中,作者用一連串左手的三十二分音符來表現(xiàn)出湖面波光粼粼的景象,右手的高音突出了主旋律的歌唱性。生動的描繪出了水中映著秋月的情景,讓人生出“感懷”之情,惆悵中帶著一絲惋惜。隨即左手的低音主旋律娓娓道來,右手高聲部換成了大量的六十四分音符,想比之前的傷感,更顯的活躍了許多,把人們帶入了“思鄉(xiāng)”的意境之中。
通過了第三聲部的加入,全曲的音樂風格由柔美轉(zhuǎn)為了興奮,就如同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隨著右手密集的連音出現(xiàn),伴著左手的主旋律,全曲進入了高潮,充滿了飽滿的情緒,好像所有的思緒一同的傾入這平靜的湖面。
隨著樂曲漸漸的回到了最初的平和,全曲進入了尾聲,好像一滴滴雨水在平靜的湖面上激起的一層層漣漪,雨停了,漣漪也隨著逐漸的消失了,一切好似沒發(fā)生一般,又回到了最初的樣子,最初的寧靜。
3.1 《平湖秋月》的曲式結構分析
《平湖秋月》這首鋼琴曲是具有我國最典型的五聲調(diào)式作品。全曲一共分為二十六小節(jié),可分為引子、第一段、第二段、尾聲四個部分,由一個點而不斷的展開,不斷的遞進。
第一小節(jié)第二小節(jié)為引子,平靜如同散文一般,從而帶入主題。樂曲主旋律的第一段是第三小節(jié)到第九小節(jié),這一部分很好的表現(xiàn)出了樂曲的主要旋律,左手配合右手的琵琶旋律,演奏出有力量的三十二分音符,使人們體會到曲調(diào)所表現(xiàn)出來的哀傷。第十小節(jié)開始是第二段,樂曲的演奏形式與結構有了相應的變化。由第一段右手的主旋律,變成了快速的六十四分音符,第一段左手的三十二分音符,變成了中、低音區(qū)歌唱性的主旋律。節(jié)奏相對第一段有了稍微明顯的變化,情緒更加的飽滿,音符更加的活潑,情緒也隨之逐漸的升溫。十四和十五小節(jié),旋律由右手快速的演奏出來。隨著情感的逐步遞進,迎來了第十八、十九小節(jié),這是整首樂曲的高潮部分,左手的主旋律層層深入。第二十二小節(jié)的一聲嘆息,使前面激動的心情逐漸的平緩下來,進入了整個曲子的尾聲部分,第二十三到二十六小節(jié),漸弱的顫音使人產(chǎn)生無限的遐想,最后的一個音符為全曲畫上了句號。
3.2 《平湖秋月》的演奏技巧分析
全曲可分為“起、承、轉(zhuǎn)、合”四個部分。
3.2.1 起(引子與第一段)
引子左手五度低音,彈奏應把音符彈實的情況下輕輕按下琴鍵,右手彈奏三十二分音符時不要停頓,手指要慢而深的觸鍵,手腕要積極地配合,使音色更加的柔和,把每個連線的部分演奏的更加自然。
第一段右手用琶音和弦彈奏出主旋律時,可以稍微放慢一些速度,要把琶音彈奏清晰的同時,也要注意節(jié)奏的平穩(wěn),不要忽快忽慢。可以適當?shù)膿P起手腕,把力度自然的轉(zhuǎn)移到小拇指上,呼吸自然,能更好的突出高音旋律。充分理解作者所表現(xiàn)出來的柔美,有表情的演奏要求。這一段最后一小節(jié)與前面不同,左右手彈奏的琶音應該果斷且有力量,為下一段做鋪墊。
3.2.2 承
第二段右手改為六十四音符,在速度一致,力度平均的基礎上,演奏要一氣呵成,陪襯著左手的主旋律。左手部分的主旋律氣息可以長一些,下鍵的速度稍慢一些,右手的彈奏要輕而不虛,要更靈動一些,不要讓右手的琶音蓋過左手的主旋律,節(jié)奏速度要比第一段稍明快。
3.2.3 轉(zhuǎn)
音樂感情由前面的平靜慢慢的轉(zhuǎn)為興奮,和前面形成對比。第十四十五小節(jié)處,在彈奏帶有保持音的旋律時,要把這幾個音彈奏的清晰,在旋律音下加入的六連音時要連貫,左手的低音力度要隨著右手的旋律發(fā)展而遞進,把旋律線更好的呈現(xiàn)出層次分明的效果。進入到整首曲子的高潮部分時,情緒要隨著音樂情感的變化而逐步遞進,同時要放松手臂、手腕,將力量全部集中在指尖,要使聲音更加流暢均勻,節(jié)奏統(tǒng)一。右手隨著左手的旋律把全曲帶入高潮。
3.2.4 合
尾聲部分處理好顫音、速度與力度上的統(tǒng)一,在彈奏帶有感嘆語氣的音調(diào)時,我們要用極輕的音量巧妙的演奏出長線條的句子,演奏出空曠,悠遠的音色。
3.3 《平湖秋月》的音樂處理
整首曲子是意與境渾然的融合,作曲家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了這些景色上面,著重于色彩的描繪。每個音符都表現(xiàn)出十分細膩的情感變化,寓情于景,讓人感受到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突出了中國音樂的特點,他的神韻常常體現(xiàn)在旋律的線性美及音色的豐富變化上。演奏技巧方面處理好力度與速度的和諧統(tǒng)一,注重演奏的情感。在音色的處理上要清晰并且干凈。在實際的演奏中可以根據(jù)自己對音樂的理解,來詮釋作品,根據(jù)旋律的變化來更好的表現(xiàn)音樂,給人們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
《平湖秋月》是具有中國音樂特點的作品,我們要在處理音樂上更能體現(xiàn)出“意境”這兩個字,不僅要處理好觸鍵、音色與節(jié)奏,還要把這首曲子的朦朧之美通過指尖傳遞出來。做到干凈又不失美感,安靜又不失靈動,給這首作品賦予新的生命力。
[1]代百生.中國鋼琴音樂研究[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4.
[2]童道錦,王秦雁.陳培勛鋼琴作品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0.
[3]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9.
[4]魏廷格.中國鋼琴名曲30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5]魏廷格.從中國鋼琴曲看傳統(tǒng)音樂與當代音樂創(chuàng)作的關系[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 金學洙]
2017-06-13
金順福,1971-,女,朝鮮族,黑龍江勃利人, 講師,音樂理論與民族舞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