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付德
2000年以來,我國開始陸續(xù)在全國中小學開展新一輪課程改革,旨在“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全面提高學生基本素質。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提出基本要求。強調課堂教學要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整合的三維教學目標。我校于2008年秋季搭上了本次新課改的末班車,開始更新理念,直面新的“情感價值觀”教育問題。筆者與幾位教師組成團隊,經過四年的不斷實踐探索,創(chuàng)造性地總結出了一套實用性強、操作簡單的青少年學生心靈教育法,即“三段五步”心靈教育法,也可稱為“一讀二觀三思辨四傳五行”心靈洗滌法, 或“新時期學生價值觀教育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該教育法可分為三個階段,包含五個步驟;第一段包含“一讀、二觀”兩個步驟;第二段是“思辨”這個步驟;第三段包含“四傳、五行”兩個步驟。
一、一讀
一讀,是指教師堅持利用課堂教學或自習課或課余時間等組織引導學生認真閱讀優(yōu)秀心靈教育文章。通過這些感人的能打動學生心靈的文章使學生心靈一次次受到震撼,從而審視自我、改變自我。我們團隊經過幾年的努力已經把精選的故事編輯成冊,作為校本心靈教材使用并免費對外助贈。
作為有責任感的教師不要怕組織學生閱讀心靈文章會影響知識的傳授、影響升學率,據我們團隊的研究和實踐,心靈教育不僅不會影響學科教學,反而能感化學生,讓學生認清真善美,明白學習的目的,從而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成績。當然每次課堂閱讀不可時間過長,精選的文章應該幾分鐘就可以讀完,教師可以把閱讀與學科教學有機融合,每周能有效組織一次就可以,不必每節(jié)都閱讀。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日常表現、心理狀態(tài)、教學內容等情況決定閱讀的內容和時間。例如,我校的一位數學教師發(fā)現一些學生學習不夠努力,不珍惜父母的辛苦付出,便在課堂導入階段用大屏幕打出了“三袋米”的文章,讓一位學生登臺朗讀,幾分鐘后不少學生眼睛濕潤,體會到了父母含辛茹苦支持自己上學的不易,不用教師再多說,學習態(tài)度明顯好轉。又如,一位班主任老師發(fā)現個別學生很聰明成績不錯,但參加勞動時不積極不踏實,說教幾次不見效。我建議他組織一次班級閱讀,學習“聰明挽救不了道德的缺陷”這篇文章,文章中一名極聰明且高學歷的青年,因為耍小聰明、不守規(guī)則而在職場屢遭挫敗。學生領悟到,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的缺陷,而聰明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此后參加學校勞動等都變得積極認真了。
二、二觀
二觀,是指教師根據自己教學實際和學生學習情況,尋找機會組織學生觀看我們精心篩選的優(yōu)秀教育電影、微電影、演講報告等,讓情節(jié)打動學生心靈,增強學生心靈“免疫力”。也可引導學生通過網絡訪問學校的心靈專題電影庫,利用業(yè)余時間隨時觀看。視頻資料一般會超過十分鐘,課堂只能播放其中的精彩片段供學生討論或吸引學生課余時間觀看。每周或兩周能觀看一部,既不會影響知識學習,又能陶冶學生情操。例如,微電影《最后一課》《希望樹》《來信》《父親》《放牛班的春天》等都很受學生歡迎;還有許多課本劇很貼近學生生活,我校幾位教師組織學生觀看了幾部課本劇后,學生不僅心靈受到了觸動,而且萌發(fā)了制作、排演一些有教育意義的課本劇,影響和感染身邊同學的動機。在近年來許昌市的藝術節(jié)上常有我校師生的課本劇受到表彰。這樣的教學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還有機整合了綜合實踐活動,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三、三思辨
三思辨,是指組織學生在閱讀了某篇心靈文章或觀看了某一心靈教育電影的基礎之上,有針對性地從不同視角開展思考、辯論活動,挖掘其中的內涵,識別“真善美”,弘揚正能量,通過思辨讓學生得到心靈的洗禮,同時提高學生思辨能力。學校也經常組織學生針對當前社會、校園生活的熱點問題、事件、人物等,展開思考辯論活動,批駁不良風氣和行為,弘揚學習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如果說“一讀、二觀”只是震撼了每個學生的心靈,那么“三思辨”讓學生們在集體的相互作用下產生強大的心靈共鳴,他們互相監(jiān)督、互相影響,堅決抵制不良行為。
近幾年,我對所教班級都要組織開展一次 “最困難時的人生至理”故事思辨會。故事中的大衛(wèi)是美國商學院的一名學生,在父母生病生活費無望的情況下,見到投幣電話機吐出的9.8美元時,首先想到的不是把錢據為己有,而是先聯(lián)系電話公司報告情況。他最終學業(yè)有成,不忘回報感恩社會,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公司和慈善基金會。思辨會上,學生很容易聯(lián)想到當下社會道德狀況,聯(lián)想到我們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聯(lián)想到青少年學生的社會擔當、社會責任,經過思辨,誠信和社會責任感在學生的心靈生根發(fā)芽。
針對社會的熱點問題、惡性事件,教師不用害怕影響學生心理健康而遮遮掩掩,學生的信息渠道不比教師少。教師完全可以抽時間組織思辨會,通過思考辯論讓學生明白哪些是違背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錯誤的東西,應該堅決抵制;哪些是有益的,應該提倡。例如,三年前有一名縣重點高中學生在我市一繁華商場跳樓身亡,一些教師想對學生封鎖消息,害怕引起學生恐慌,造成不良影響。而我就組織學生召開思辨會,引導學生思考“他為什么要這么做?這么做有什么壞處?遇到心理困惑應該怎么做?”,通過討論,讓學生把心里話說一說,壓力減一減,心理問題得以疏導,師生間關系也更加融洽和諧。
四、四傳
四傳,是指在前三步的基礎上,學生已經明辨是非,堅持真理,教師趁勢引導學生通過手機、交流群、微信、論壇等網絡信息技術,發(fā)表自己對一些新聞事件、心靈故事等的精彩點評、心理感受等內容,不斷傳遞正能量。青少年學生年齡小,社會經驗少,思想認識不深刻,教師要在他們學習、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加強引導,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才更有利于他們學習和成長。
五、五行
五行,是指引導學生把通過學習獲得的思想認識落實在實際行動上。經過前四步的教育洗禮,學生道德情操、社會主義價值觀是否得以培育形成,要通過他們的行為體現出來。筆者通過“心存善念,日日善行”等活動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實踐。具體講就是要求學生每天或每周做一件好事,并把做的好事通過微信或班級交流分享。
該心靈教育法的三個階段五個步驟是緊密相連的。根據實際情況也可單獨進行,例如可以僅做第一步或第二步,引導學生閱讀、觀看。但五步依次完成,效果明顯。校園風氣的轉變、青少年道德素質的提高,需要廣大教師的不懈努力,筆者期待“三段五步”心靈教育法能得到教育界同仁的進一步完善豐富和推廣應用。(責編 陳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