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既要把校長當作校長,又要不把校長當校長”的觀點讓校長的管理智慧得到辯證演繹?!鞍研iL當作校長”需要突顯校長作為管理者的行政決策力和落實力;“不把校長當校長”則旨在強調校長在學校管理的過程中的人格魅力,其角色定位是溝通者、服務者與激勵者。
【關鍵詞】管理智慧;決策力;落實力
【中圖分類號】G471.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61-0063-02
【作者簡介】徐智潭,江蘇省海門市東洲國際學校(江蘇海門,226000)校長,高級教師。
教育本質是一種生活,一種關于師生共同尋找快樂與幸福的生活,這種生活的內(nèi)涵應該是簡單的,樸素的。作為指引師生如何尋找教育幸福的學校管理藝術,其陳述方式也應該是簡單樸素的。于是,我用這樣一句話,作為自己做校長的行動準則——“既要把校長當作校長,又要不把校長當校長”。看似矛盾的兩句話,在我看來,卻是學校管理理念辯證的兩個方面。
首先,“把校長當作校長”,是為強調校長在學校發(fā)展理念的確定與落實過程中的主導與引領作用。我始終認為,校長必須是一個夢想家。作為校長,須先于教師通過對學校發(fā)展的歷史、現(xiàn)實及未來前景作一個綜合考量和評估,因地制宜地勾勒出學校的長遠發(fā)展宏圖,以非凡的勇氣去追逐,以夯實的措施去實現(xiàn)。我始終認為,教書育人應該是快樂的、幸福的。我想,作為一名校長,在引領教師為學校愿景奮斗拼搏的過程中,第一要義就是杜絕教師心生各種教育倦怠。讓教師在快樂中追求業(yè)務提升,在愉悅中實現(xiàn)教育幸福。
譬如,當下許多學校均采用“走出去,請進來”師資培訓模式,且許多時候總會美其名曰為“給教師最大的福利”。殊不知,如果出現(xiàn)培訓內(nèi)容枯燥乏味、培訓方式平鋪直敘等問題的話,對于接受培訓的教師而言,不亞于一場如坐針氈的精神折磨,其效果可想而知。我認為,師資培訓,應力求人文氣息,注重貼近地氣。因此,我校在組織這類活動時,每每都有關于地域文化、言說方式、學科整合等諸多方面的精心考量。這些年來,我校的骨干教師及班主任隊伍外出學習考察的足跡所及,既有風景旖旎的江南,也有空曠蒼涼的北方,其中既有如雷貫耳的名校,也有名不見經(jīng)傳的鄉(xiāng)村中學。這些培訓,教師們在或是取經(jīng)問道或是傳經(jīng)送寶的過程中,既得到了業(yè)務水平的實質性提升,又在沿途賞覽中拓展了視野,開闊了胸懷,愉悅了情操。與此同時,我校在邀請教育專家來校作教育講座或演講之前,也尤其注重評估講座內(nèi)容是否接地氣、主講者言說方式是否富有感染力等諸多因素,力求讓教師在端坐數(shù)小時的過程中,能精心傾聽,會心微笑,專心沉思。精彩的教育培訓,沖破了學科的藩籬,探入了教育的內(nèi)核,讓各科教師的教育智慧在心中醞釀,讓他們的教育激情在心中奔騰。此時,教師的教育幸福當應運而生。
其二,“把校長當作校長”,也應體現(xiàn)為校長對于學校做出教育教學管理決策之后的執(zhí)著堅持?!皥?zhí)著”一詞原為佛教用語,指對事物追逐不舍,不能超脫,是佛家反對的一種思想情緒。后來用作指始終堅持,有時也指固執(zhí)、拘泥。我喜歡它的常用義:追逐不舍,始終堅持。2012年9月,我校在中考中又一次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我在分析各科分數(shù)時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外語、物理等學科優(yōu)生率及平均分都呈現(xiàn)喜憂參半的尷尬境地。此時,我敏銳地覺察到,其實,這些學科均到了持續(xù)提升的瓶頸期,要打破這一瓶頸,必須從課堂教學的真正變革著手抓起。于是,在校長室、教務處、教科室及相應學科教研組一連數(shù)周的反復論證、深入探討之下,我校汲取“自主學習”理念、“學程導航”模式的精華,結合我校實際,出爐了一整套的課堂改革方案,鍛造出具備開發(fā)區(qū)中學特色的“六步教學法”。推行伊始,阻力不小,我一邊個別交流,分析激勵,一邊組織各種形式的課堂教學群體教研活動,凡思所及,必踐其行。因為,我認為,這就是校長在學校管理決策及落實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執(zhí)著。因為執(zhí)著,就要有面對問題的智慧。而勇氣、智慧、執(zhí)著,不正是一個校長應該具備的人格特質嗎?
如果說,“把校長當作校長”主要在于突出校長作為管理者的行政決策力和落實力,那么,“不把校長當校長”則旨在強調校長作為教師隊伍領頭羊的人格魅力。那么,如何做一個有人格魅力的校長呢?于此,我認為——
第一,校長要做有效的溝通者。善疏則通,能導則安。校長不能把自己看成是一個管理者,而要把自己看成是一個“溝通者”,主動走到師生當中去,在與師生溝通上下功夫、花力氣、做文章。校長如果能把“有效溝通”融入骨子里,能夠和師生多交流,就能夠及時掌握各種信息進行規(guī)劃、決策,就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各種問題,就能夠凝聚起全校上下的共識,管理目標自然就會落到實處。在學校管理中,作為一校之長,應和師生多溝通并充分發(fā)揚民主,鼓勵教職工、學生及其家長以及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參與學校管理,博采眾長,集思廣益,讓他們?yōu)閷W校的發(fā)展獻計獻策。只有多溝通和民主管理,才能使學校資源得到最大的發(fā)揮和利用。
可是,在現(xiàn)實中,一部分校長受“官本位”思想影響,把校長負責制理解成了“學校家長制”,大事小事都是校長一言堂,勢必造成學校事無巨細,校長都得親力親為,一切都要等校長定奪,下屬放不開手腳,遇事拿不定主意,甚至產(chǎn)生推靠思想。只有真正和師生溝通,實行民主決策、科學管理,才能調動廣大師生工作學習的積極性,學校工作才會順利開展。
第二、校長要做忠實的服務者。作為一個學校的校長,不能視師生為制造分數(shù)、創(chuàng)造政績的機器,而應該以人為本,更多地關注師生的內(nèi)在需要,多和師生溝通、談心,了解他們的生活、學習、工作情況,主動為他們排憂解難,不僅要做到錦上添花,更要做到雪中送炭,用真情感化他們,凝聚人心。
如果每一位校長心中有師生,真正愛師生,講的是師生想的,干的是師生盼的,改的是師生怨的,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就一定能夠激發(fā)起全校師生向上的潛力、進步的欲望。大到教職工住房問題,青年教職工的婚姻問題,教職工的健康問題,小到教職工的孩子入托、天然氣的輸送等,都掛在校長心上,并盡力去辦,讓教職工感到家的溫暖,體驗到學校對生命的珍惜,對人性的善待,對價值的尊重。校長在教師心中,教師在校長心中,是校長智慧管理的重要法寶。
第三、校長要做成長的激勵者。每一位教師都希望被認可、被贊揚、被重視。在教學管理過程中,要根據(jù)每個教師的特點,因人而異,因事而異,要充分考慮每一位教師的成功需要,小成功的積累可以形成大成功。所以,不以同一目標培養(yǎng)教師,不以同一目標評價教師,不以同一“標準”要求教師,使每位教師在不同的工作層面上都嘗到成功的甜頭;管理者要善于搭臺子、鋪路子,使每位教師都有嘗試成功的機會,顯露身手的空間,上下形成合力,積小成為大成。
常言說,感人心者,莫過于情。在學校管理中,校長要做到政策暖人、感情留人、行動感人、管理激人。雖然學校管理需要制度作保障,但管理不能就管理而管理。教育是一個“軟任務”,是“以己心換人心”的事業(yè),在制度管理和行政約束的基礎上,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校長的情感引導可以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在管理實踐中,一個有人格魅力的校長,表現(xiàn)出來的往往是更多一份關心、更多一份鼓勵、更多一份寬容、更多一份賞識,調動師生的積極性,既讓師生自己主動發(fā)展,更讓學校持續(xù)發(fā)展。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校長,既要有鮮明犀利的角色感,能在教師倍感疲憊,心生教育倦怠之時,竭盡所能,全力以赴,及時溫馨地給他們傳遞教育的芬芳;能在教師固步自封、猶豫徘徊時,力挽狂瀾,智慧執(zhí)著,條分縷析地給他們理清業(yè)務成長的思路。作為一名校長,又要能俯下身子,融入教師之中,思教師所思,想教師所想,化有形指令為無形感染,感動教師不靠行政權力,靠人格魅力。我想,這便是“把校長當作校長”與“不把校長當校長”兩者之間的辯證關系吧。誠然,教育是一片連綿不絕的山脈,翻過一座山,又將面臨另外一座山的登攀,我們能做的,只能是帶著勇氣、智慧與執(zhí)著,反復攀越,永不休止。<\\Ysc01\d\江蘇教育\2016年\2016江蘇教育管理\管理12\KT1.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