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艷
(長春光華學院,長春 130033)
?
“互聯網+”時代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探索
潘春艷
(長春光華學院,長春 130033)
互聯網時代高度整合的大數據,給大學英語教學帶來挑戰(zhàn),也帶來機遇。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搜索自己不會的單詞,為單詞正音并對單詞的釋義開闊視野。應積極面對互聯網給英語學習帶來的影響,綜合運用各種電子技術,爭取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互聯網+;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1.1 教學資源的轉變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育資源集中在教室、圖書館、實驗室等場所,教學資源相對封閉?;ヂ摼W時代,教育資源能夠跨越校園、地區(qū)和國家,覆蓋世界各地?;ヂ摼W使優(yōu)質教育資源開放,最大化利用和共享資源。同時,教學資源已經不局限于紙質教材,各種電子資源,如:視頻、網絡平臺、網絡試題庫等實現了教育資源立體化,為學生創(chuàng)造個性化、自主化的學習環(huán)境。
1.2 教學組織形式的轉變
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黑板加粉筆的課堂教學,學生的學習局限于課堂和書本,被動接受知識?;ヂ摼W時代,轉變成網絡為載體的課堂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模式,而學生的學習變?yōu)榻處煛W生、網絡三位一體模式。同時,信息技術突破了時空、地域的限制,學習空間漫延到網絡覆蓋的任何場所。微課、慕課、翻轉課堂、手機課堂層出不窮。時下,高?!耙苿踊ヂ摼W+課堂”已是大勢所趨,通過彈幕、微助教等軟件,教師可方便有效管理學生,并且加強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課下,通過在線課程,學生能夠有效控制學習進度,真正做到自主學習。
1.3 教師角色的重構
傳統(tǒng)意義上,教師的角色被定義為知識的傳授者,具有“話語權威”。然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資源獲取便捷,渠道多元,教師角色也發(fā)生了變化。教師的主要角色從講授者變?yōu)閷W生學習的設計者、引導者、幫助者和參與者。在“互聯網+”大環(huán)境下,學生由于學習興趣、能力、動機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習者不同學習情況為學習者設計個性化的學習模式。同時,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通過形成性評估檢驗學生學習效果,引導學生完成既定學習目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困難及瓶頸時,教師應分析原因并提供幫助。教師在課堂上應創(chuàng)設情境,參與教學活動,課下通過信息技術拓寬溝通渠道,加強聯系,當好學生的搭檔和朋友?!盎ヂ摼W+”時代大學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及時轉換角色,有時甚至需要同時扮演多重角色,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能力。
2.1 學生英語基礎薄弱
高校英語教學的主要對象是普通高中畢業(yè)生,他們有一定的英語基礎,但基礎不是太好,近些年高校擴招,入學門檻降低,也降低了入學學生總體的英語水平。有些學生考試成績很好,語法、單詞、閱讀理解能力也較好,但與人交流過程中就會出現吃力的現象,這說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缺乏聽的本領,互聯網時代讓這種困境得以妥善解決。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學習和交流,一些詞組段落和習慣用語,在聽的過程中可以預知語言的后續(xù)部分,能夠很快理解一段話的意義,以至于在生活中靈活運用。
2.2 考核方式不科學
高校英語以考試為主,把卷面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學習的標準。高校英語課程多樣化,考試內容卻相對單一,有些學生平時不努力,即將考試時,借鑒前幾年的考試試卷,對一些內容強化記憶,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績。因此,卷面考試難以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3.1 教材建設改革
目前,高校本科生主要采用教育部推薦的教材,輔助材料非常完善。這些材料一致,內容有條理且可靠,文章大多來源于期刊或雜志,但統(tǒng)一使用教材也存在著問題:難以適應學生英語水平的差異,難以適應學生專業(yè)的差異,教材改版動作大,改版困難。因此,高校要結合學生專業(yè)和實踐水平,選用教材須考慮到專業(yè)目標、實用性、可信性和趣味性。
3.2 課程計劃改革
目前,所有高校在新學期開始時都要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體現本學期教學進度和內容并作為教師課堂教學標準。教學計劃可以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但其缺點是教學計劃是對教師教學進度和內容的限制,但同時也限制了教師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在備課時給予教師一定的自由空間,讓教師根據課程本身和學生的具體情況,由教師靈活安排,每一位教師都希望在同樣的時間內給學生傳授最重要的知識,讓學生有最大的收獲。
3.3 教學模式改革
教學模式由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決定。雖然現在主張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但教師如果想要在課堂上很好地主導教學,應該有一個好的教材作為支柱。而現在高校英語教師完全以應試教育為目標,教師的教學往往側重于分析詞語、強調短語、理解文字等。英語是一門強調知識和技能的語言課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非常重要,僅僅由教師講授不能讓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全部得到提高,改革傳統(tǒng)的 “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十分必要。“改變”勢在必行,“如何改變”則是問題的關鍵。英語課堂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最好的改革方案自然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自己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梢允褂么髷祿?,如:微課、英語電影等,提高學生英語溝通技能,利用大數據擴充英語教學聽說的內容,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形式,將英語國家聽說材料納入語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興趣。在閱讀和寫作教學中,也可以利用互聯網來收集閱讀和寫作等英語教學內容并靈活運用,提高學生對英語讀寫的掌握程度。
3.4 考評模式改革
這種評估模式雖然考慮到考試的公平性,但卻降低了平時成績的作用,難以提高學生日常學習的積極性及對學生的督促作用。因此,有必要提高平時成績在評估學生分數中的比例,讓學生不僅學習成績好,還有努力學習的意愿,遠離浮躁,靜下心來學習。這樣,在學生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也能夠承受工作的辛苦,把工作做細做穩(wěn),形成對工作高度負責的品質。
4.1 微課、慕課、翻轉課堂
微課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是慕課和翻轉課堂必不可少的教學資源。慕課,是指大規(guī)模的在線開放課程。大規(guī)模是指學生規(guī)模大,在線意味著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網絡完成,開放指課程資源向所有人開放。慕課打破了教育時空的壁壘,學習者可以共享世界范圍內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翻轉課堂是“互聯網+” 教育環(huán)境下一種新型教學模式。
4.2 創(chuàng)客教學
“創(chuàng)客”源于英文單詞Maker,原意為“制造者”。創(chuàng)客的概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廣義的創(chuàng)客是指那些能把創(chuàng)意付諸實踐并且創(chuàng)新的人。隨著互聯網和3D打印技術的成熟,創(chuàng)客教育掀起全球教育變革的熱潮。中國的創(chuàng)客教育不僅有來自國家政策層面的支持,更是適應我國教育變革的需求,同時對于大學英語教學有著指導意義。
4.3 移動學習
采用移動技術構建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契合教育部大綱要求,是在“互聯網+”教育大環(huán)境下應運而生。移動學習是指在移動終端設備幫助下突破時空限制的學習,它是互聯網技術、無線通信技術和教育信息技術結合的產物。移動終端設備主要包括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IPAD等。移動學習作為非正式課堂教學,輔助和擴展傳統(tǒng)課堂教學,有利于大學英語教師延伸課堂內容相關的背景知識、文化因素以及語言技巧等,有效彌補傳統(tǒng)課堂缺陷。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有針對性進行英語學習,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1] 蔡忠良.多媒體環(huán)境下的高校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策略研究[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6,(07):26-27.
[2] 莫偉.小議多媒體網絡英語自主學習[J].赤峰學院學報,2016,(06):59.
[3] 田玉玲.多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外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與研究[J].價值工程,2016,(26):63-64.
The explor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in the “Internet+” age
PAN Chun-yan
(Changchun Guanghua College, Changchun 130033, China)
The highly integrated big data in the Internet era has brough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Students can search for words they do not know through the network, so as to correct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word and broaden the field of vision. We should actively face the impact of Internet on English learning and make comprehensive us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ies to achieve the best teaching results.
Interne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del
2017-02-08
潘春艷(1983-),女,講師。
H319
B
1674-8646(2017)07-00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