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臣,沙凱輝,王 輝
(濱州醫(yī)學院護理學院,山東 濱州 256603)
基于反思日記的護理專升本學生組織授課體驗的質(zhì)性研究
吳 臣,沙凱輝,王 輝
(濱州醫(yī)學院護理學院,山東 濱州 256603)
目的 探討護理專升本學生對學生授課教學模式的真實體驗,為優(yōu)化該教學模式在護理教育領(lǐng)域的應用提供參考。方法 以24名參與組織授課的學生書寫的反思日記為資料,按照Colaizzi7步分析法對其進行分析。結(jié)果 提煉6個主題:增加知識和能力,學習風格的再認知,增進師生、生生感情,培養(yǎng)團隊精神,增加學業(yè)壓力以及授課質(zhì)量無法保證。結(jié)論 學生授課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成長,但要明確該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為今后有效運用奠定基礎(chǔ)。
反思日記;護理;專升本;學生授課
護士核心能力需從護生時期培養(yǎng)[1],學生授課教學模式有利于其核心能力的提升[2],因此在護理教育領(lǐng)域廣泛應用。目前,關(guān)于學生授課教學模式的研究多為實驗性[3,4]和類實驗性研究[2],旨在通過全體學生的客觀成績或自編量表得分驗證其適用性,而組織授課的學生的真實感受尚未引起研究者的重視。人本主義教育觀認為:教育需以激發(fā)學生的理想、興趣為動機[5],這表明了解學生對教學模式的態(tài)度,弄清其困難并進行恰當?shù)囊龑е陵P(guān)重要。反思日記是一種較好的促進書寫者思考、學習的方法,而其內(nèi)容也是研究者了解書寫者真實體驗的重要資料[6]。本研究通過對參與外科護理學授課的專升本護生書寫的反思日記進行分析,剖析其參與授課的體驗,明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合理的對策,為更有效地使用該教學模式提供參考。
選取我校24名參與外科護理學授課的2016級專升本護理專業(yè)學生為研究對象,為保護個人隱私,本文中學生姓名均以首字母代替。
2.1 資料來源
2016年11月,研究者在我校2016級專升本護理專業(yè)1、2班外科護理學“食管癌的護理”章節(jié)教學中實施學生授課模式。每班隨機選取12人,分成兩組,共4小組,分別負責基礎(chǔ)知識(解剖和病理)、評估(臨床表現(xiàn)和輔助檢查)、治療和護理4部分內(nèi)容的講解。授課結(jié)束后每人書寫一篇反思日記,字數(shù)不限,于授課結(jié)束后1周內(nèi)提交。這24份反思日記就是本研究的資料來源。
2.2 資料整理
資料分析采用質(zhì)性研究的Colaizzi7步分析法:(1)反復閱讀反思日記;(2)提取有重要意義的陳述;(3)對重復出現(xiàn)的有意義的陳述進行編碼;(4)匯集編碼的觀點,并進行分類;(5)無遺漏地寫出詳細描述;(6)辨別相似觀點,進行主題提煉;(7)返回學生處求證,最終確定主題。本研究中前兩名作者獨立完成前6步后,對不一致的觀點進行討論,并征求第三作者的意見,以保證資料提取合理、有效。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睂W生授課多數(shù)時間花費在課程組織階段,此階段體驗較多且至關(guān)重要。所有學生均未明確表示對學生授課模式是否滿意,多從得、失兩個角度進行辯證分析,對其所提出的重要觀點進行提煉、討論,最終得到6個主題,具體如下。
3.1 增加知識和能力
學生授課時課程組織階段多開展小組討論,學生普遍反映通過資料收集和整理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拓展了知識面(如學法優(yōu)化、PPT制作),提升了語言表達能力,并且整個過程學習氛圍很輕松。“組織授課過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較為輕松、自主的學習氛圍”(PWJ);“在這過程中,我們能很好地預習、文獻檢索,并且通過整理資料加深了對食管癌知識的理解和記憶”(SMH);“在組織過程中,我們進行學法的交流,比一比誰的方法好,能取長補短”(DXJ);“我是一個不善言辭的孩子,我最大的問題就是害怕表達自己,小組討論讓我邁出了這一步”(CJH);“無論是表達能力還是課件制作能力都邁出了一大步”(RYX)。
3.2 學習風格的再認知
學習風格是學習者持續(xù)一貫的帶有個性特征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傾向[7]。通過組織授課,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了再認知,識別自身學習風格的不足,增強了“做中學”意識?!耙郧岸继^于被動地吸收知識,很少去思考這個問題究竟為什么,通過這次活動我們了解了如何從課外獲取信息,解決課本中的問題”(FX);“小組成員主動解決問題,不再一味被動接受知識,都覺得學會學習的方法比學習內(nèi)容更重要”(CQZ);“通過這次學習,我明白了學習要有深入求知的精神,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學習方法”(ZYF)。
3.3 增進師生、生生感情
課程組織階段,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文獻查詢、幻燈片制作等繁瑣的工作,逐步體會到教師的不易,同時通過問題討論、溝通加深了同學間的了解,增進了感情?!爸v課前我們不斷調(diào)整PPT,就怕哪一點知識不對誤導同學,真心感受到老師的不易”(YYY);“一個小小的知識點有可能是老師反復查文獻、反復斟酌才確定下來的”(CJH);“小組成員不局限于本班同學,這樣的活動促進了同學間的交往”(LSM);“這次活動讓我們從原本不熟悉變成了相互了解的朋友”(FX)。
3.4 培養(yǎng)團隊精神
多數(shù)學生表示在課程組織階段感知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學會建立和諧團隊的方法,知曉團隊中每個個體均不可或缺。“我覺得小組授課就是一個集思廣益的過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融合在一起就是一股強大的力量”(SMH);“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傾聽和表達同樣重要”(DXJ);“大家各有所長,但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擦出了不一樣的火花”(CJH);“小組討論時,開始存在意見分歧,經(jīng)過不斷溝通,最終達成了一致意見”(RYX);“雖然我的任務(wù)比較簡單,但分工不論多少,只要順利完成小組任務(wù),我就覺得有意義”(WX)。
3.5 增加學習壓力
專升本學生學制短,專業(yè)課程安排緊湊,在課程組織過程中不少學生提及時間緊張、課業(yè)壓力太大問題?!安殚嗁Y料的過程太費時間”(DYT);“因為時間有限,我們收集的資料不是很充分”(HSN);“準備時間不是很充分,上周的課每天都排得很滿,所以這樣的講課無形中給我們帶來了壓力”(GJ);“現(xiàn)實是我們平時各科目的作業(yè)都挺多,這種教學方法增加了我們的課業(yè)負擔”(SZM);“需要占用睡眠時間去完成任務(wù),然后影響第二天的學習狀態(tài),無形中增加了壓力”(LSM)。
3.6 授課質(zhì)量無法保證
外科護理學知識具有深、散、多的特點[8]。在課程組織階段,學生認為因知識點吃不透、講解邏輯不清晰、搜集資料權(quán)威性無法確定、多人授課風格不一致等問題,無法保證授課質(zhì)量。“對我們專升本學生而言,食管癌的重點內(nèi)容并不陌生,但是手術(shù)治療卻是我們的盲區(qū)”(CQZ);“書上關(guān)于治療的內(nèi)容太少,而網(wǎng)上搜集的資料也不知道權(quán)威性如何”(SZM);“專業(yè)性特別強的知識點,如治療,我們很難吃透,授課過程就有問題”(LSM);“每個人的思維邏輯不同,4個人講課很難完美地銜接”(MYY);“一堂課分4部分由4個學生共同完成,聽課學生需要在如此短的時間內(nèi)頻繁地適應,可能會對上課質(zhì)量造成影響”(LXM)。
4.1 學生授課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成長
“以學生為中心”是人本主義教學思想的核心[5],學生授課教學模式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性。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通過組織授課,學生能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獲取知識,提升能力,這與衛(wèi)愛武的研究一致[9]。專升本學生因之前的學習經(jīng)歷,偏向于反思觀察的學習風格,即以觀察的方式處理信息、理解學習內(nèi)容,對抽象的觀點和概念抱有較大的興趣[10],國外研究顯示此類學習風格對從事護理工作不利[11]。Adesunloye等人認為學習風格具有可塑性,學習和實踐是改變學習風格的有效手段之一[12]。本研究中參與授課的學生開始關(guān)注自己學習風格的不足,增強“做中學”意識,證實學生授課教學模式對重塑學習風格有效。此外,學生通過親身經(jīng)歷、小組合作等體驗,增進了師生、生生之間的感情。已有研究表明,對教學效果而言,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比任何方法和技術(shù)都重要[13],而學生之間的關(guān)系關(guān)乎其身心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14]。團隊合作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關(guān)鍵,因此培養(yǎng)學生團隊精神是護理教育的主要任務(wù)[15]。本研究顯示,通過組織授課,學生對團隊合作的重要意義有了深刻體驗,“力量”“火花”是對團隊合作效果的最佳肯定,“傾聽”“融合”“溝通”是對和諧團隊形成要素的深刻領(lǐng)悟,“任務(wù)雖小但意義不小”的表述則反映出對團隊中個體重要性的感知,可見學生授課模式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學生團隊精神。
4.2 學生授課教學模式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啟示
本研究顯示,學生授課準備時間較短、同期作業(yè)較多、壓力較大,可能會使學生產(chǎn)生負性情緒,這與周袁申等人的研究一致[16]?!?+2”護理專升本學生僅有1年的時間在校學習專業(yè)理論課程,因課程設(shè)置密集,難度加大以及學分制的要求,學習壓力較大[17]。同時,鑒于專升本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和臨床實踐經(jīng)驗,許多課程開展以學生為主體、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改革[18],這就意味著學生在緊張的課程學習的同時,還需適應多門課程的教學改革。醫(yī)學教育改革旨在讓學生在記憶知識的同時掌握學習方法,提高綜合能力,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chǔ)[16],改是必然,但如何改是關(guān)鍵。筆者認為,教師之間溝通是起點,通過溝通明確各自實施的教學方法、時間,并在教學日歷安排上有所體現(xiàn),分散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時,在學期初將教學任務(wù)下達給學生,保證其有充足的準備時間。
本研究中學生反映課程組織階段遇到許多問題,這使其對授課質(zhì)量產(chǎn)生了質(zhì)疑。首先,知識點吃不透導致授課質(zhì)量無法保證,這可能與外科護理學課程本身的特點有關(guān)。了解手術(shù)是明確護理方式的前提,但現(xiàn)有教材中手術(shù)部分內(nèi)容往往較少,加之臨床知識更新速度極快,教師備課時需要參考多方面資料,并向一線醫(yī)護人員請教方能保證知識點講授準確,因此,對學生而言無疑是更大的挑戰(zhàn)。對此,筆者認為學生在組織授課時,需要對課程本身、選擇知識點的難度和學生特點進行詳細分析。與此同時,教師需安排答疑時間,集中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保證授課質(zhì)量。其次,多人授課、學生頻繁適應影響授課質(zhì)量。對此,筆者認為在學生授課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研究者應關(guān)注一個學習任務(wù)多人授課情況下聽課學生的適應狀況及感受,并采取措施提高授課質(zhì)量。
綜上所述,學生授課教學模式可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重塑學習風格,增進師生、生生情感,培養(yǎng)團隊精神,有利于學生成長。但護理教育者需關(guān)注該模式存在的問題,并積極反思、解決,以促使其更好地為護理教育服務(wù)。
參考文獻:
[1]夏同霞,陳俊希,張亭亭,等.體驗后反思在《護理人際溝通與禮儀》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22):152-153.
[2]王曉霞,張俐,劉云波,等.建構(gòu)主義指導下“學生授課”模式對醫(yī)學心理學教學的促進作用[J].西北醫(yī)學教育,2014(3):524-527.
[3]馬婷,雷芬芳,岳月娟,等.學生授課法在護理學基礎(chǔ)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6,30(27):3394-3395.
[4]曾麗娟.學生授課教學模式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4,32(7):94-95.
[5]吳亞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解讀[J].教育評論,2005(4):21-23.
[6]梁莉莉,張艷,史巖,等.反思學習法在護理教育中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教育,2015,12(11):873-875.
[7]陳梅芳,朱丹.學習風格研究概況及其在護理領(lǐng)域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9,23(1):8-10.
[8]靳英輝,邢慶,陸翠,等.我國外科護理教學理論及方法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教育,2015,12(3):230-234.
[9]衛(wèi)愛武.學生授課教學模式在醫(yī)學高等教育中的探索[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8):99.
[10]趙海平,楊昱.我校護理專升本學生學習風格以及學習成績差異的比較分析[J].護理研究,2009,23(26):2370-2373.
[11]Stutaky B.Changes in student learning styles and adaptive learning competencies following a senior preceptorship experience[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5(21):143-153.
[12]Adesunloye B A,Aladeaanmi O,Henriques Forsythe M,et a1.The preferred learning style among residents and faculty members of an internal medicine residency program[J].Journal of National Medicall Association,2008,10(2):172-175.
[13]吳亞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解讀[J].教育評論,2005(4):21-23.
[14]馮曉芳,鄭潔,金瑞華.護理專升本學生人際關(guān)系困擾的調(diào)查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3(10):466-467.
[15]譚益冰,李春,向家艮,等.團隊任務(wù)驅(qū)動教學法對護生團隊反思的影響評價[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4(5):104-105.
[16]周袁申,李婷,郭力恒,等.淺談醫(yī)學生教育教學方法改革[J].大學教育,2015(1):163-165.
[17]曹仁秋,林鋒.高職專升本學生心理壓力源分析及應對策略[J].莆田學院學報,2013,20(4):101-104.
[18]李永紅,金瑞華,鄭潔,等.護理專升本課程體系的改革與思考[J].中華護理教育,2013,10(2):57-59.
G421
B
1671-1246(2017)15-0084-03
注:本文系山東省高等醫(yī)學教育研究中心醫(yī)學教育研究課題(YJKT201316);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學教育分會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yī)學教育專業(yè)委員會2016年醫(yī)學教育研究立項課題(2016B-HL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