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加艷
摘 要: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給中職教學環(huán)境帶來新的變化,中職語文教師感到教學難度越來越大。正視中職語文教學所面臨的現狀和困境,找到一條適合中職語文教育特點的出路,是本文著重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困境;出路新一輪課程改革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素材和不一樣的教學理念,提出了更明確、更具體的教學要求,同時,也對傳統(tǒng)中職語文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產生了巨大沖擊。中職語文教師對此深有體會,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強烈,對于不懂的問題,不再尋求教師的幫助,而是把目光轉向互聯網,轉向了教學輔導,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被互聯網擠占。
目前,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對于廣大中職學生來講,到中職院校接受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學習一門技能,適應社會需要。在他們眼里,語文無非就是背誦默寫,寫一篇令人頭疼不已的作文,枯燥乏味就是語文的代名詞,根本談不上對語文學習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有的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做其他科目的習題,思想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是做與課堂毫無關聯的事情。有的學生認為語文學習可以通過短時間的突擊、背誦就可以達到效果,平時沒有必要認真學習,對于教師在講臺上的講解,很少有學生能聽得進去。
中職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對薄弱,學習習慣也不好,課堂紀律得不到保證,學生學習語文的氛圍欠佳,教師在講臺上辛苦的付出得不到回報,嚴重影響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有的中職語文教師對于語文教學采取聽之任之的態(tài)度,認為自己只要盡力把知識傳授了,至于學生是否掌握就不在自己的責任范圍內,把教學效果難以提升的責任歸結于學生不聽話,調皮搗蛋,學習不認真。
以上是目前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面臨的現實問題,也是教學中無法回避的問題。要找到中職語文教學的出路,必須立足于這些實際,正視問題,一一找到解決之道,最終打造和諧的中職語文課堂,提升教學效果。
一、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學生學習語文的情緒低落,從學生對待作業(yè)的態(tài)度可見一斑。有的學生作業(yè)中錯別字到處都是,語句邏輯不通,作文完全是湊字數,經常犯些令人又好氣又好笑的錯誤;有的學生字跡潦草,龍飛鳳舞,難以辨認,應付了事;還有的學生甚至干脆不學習語文,不做作業(yè)。
這些都是學生對語文學習缺乏興趣的表現。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轉變學生認為語文枯燥乏味,只是默寫背誦,毫無樂趣可言的印象。筆者認為要大膽地把電視中的有益節(jié)目引入到中職語文課堂。例如,中央電視臺第十套節(jié)目經常播放《中華漢字聽寫大賽》,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業(yè)余時間觀看這個節(jié)目,甚至可以把收看這個節(jié)目布置為家庭作業(yè),然后在課堂上檢查學生是否真的收看了,相信絕大部分學生都樂于接受。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鑒這類電視節(jié)目的做法,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挑選一名普通話標準的學生,以書本教材為范圍,把常用的生字詞作為出題題庫,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漢字聽寫大賽。這種模式的教學,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用教師每天都苦口婆心,甚至語言威脅恐嚇要求學生背誦、默寫生字詞,學生都能自發(fā)學習。這就是充分利用中職學生的爭強好勝心理,開展中職語文生字詞的教學。這種方法同樣可以用于成語、歇后語、古詩文背誦默寫的教學。對于表現好的小組和學生,教師要給予褒獎,以精神和物質方面的獎勵激勵學生在業(yè)余時間學習語文,積累競賽資本,從而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
二、提升學生的作文能力
最讓教師和學生頭疼的是作文,作文練習是中職語文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語文學習中不能回避的。學生頭疼的是作文需要大篇幅地寫,教師頭疼的是學生各色各樣的成品,良莠不齊的文字功底。
作文練習是檢查學生遣詞造句,生字詞運用能力的環(huán)節(jié)。筆者建議可以在班上舉行五分鐘的即興演講,講成語故事、文學典故等,對于表現好的學生進行嘉獎。一方面,一篇高質量的作文需要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還需要學生擁有大量的文學素材,引經據典,有理有據,才能為文章增色不少。另一方面,這種即興演講的方式,能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講成語故事、文學典故需要學生在課外時間多看、多搜集。這種方式不需要教師強迫,學生就會自發(fā)地去搜集,去挖掘,最終運用到作文中去。筆者認為,作文練習不能過于頻繁,否則會讓學生反感。每一次作文訓練要有目標,如寫記敘文,讓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得到提升;寫說明文,讓學生的語言描述能力得到提升;寫議論文,讓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得到提升,這些都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必備素質。
參考文獻:
[1]金燕.中職語文教學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6).
[2]焦建華.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拓展延伸[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1(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