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浩,洪恩四*,代 坤
(1.江西中醫(yī)藥大學,江西 南昌 330004;2.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江西 南昌 330006)
陽虛體質主要以陽虛而寒生、面白而體胖等為主要表現特征,體內陽氣表現出絕對或相對不足的體質狀態(tài)。其多由先天稟賦不足、后天不合理生活方式等導致。陽氣虧虛則產能不足,無力溫煦機體,“陽消陰長”,陰寒之氣偏盛而生里寒;陽虛不能化陰,陽不秘陰不平,則水液不能正常代謝,形成水濕、痰飲等證。近年來,中醫(yī)調理改善陽虛體質的研究不斷增加,并取得良好效果。筆者通過查閱,將中醫(yī)調理陽虛體質方法大致分為針刺、艾灸、中藥、火罐、功法、穴位貼敷、膏方、藥物熏蒸及聯合干預等9類,并將其報告如下。
李美康[1]采用針刺壯醫(yī)臍環(huán)穴對82例陽虛體質人群進行干預調理,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7.8%,明顯優(yōu)于口服金匱腎氣丸的對照組63.4%。壯醫(yī)稱臍穴為“命蒂”,認為針刺臍部不僅有化瘀散結、理氣解郁之用,亦有補虛調體之功,針刺壯醫(yī)臍環(huán)穴能夠較為顯著地改善陽虛體質者臨床癥狀。壯醫(yī)針對陽虛體質者癥候形成的影響及發(fā)病傾向采用調氣補虛的方法,以改善體質,治療疾病和預防亞健康。
豐芬[2]通過改良長蛇灸的方法,對113例陽虛體質亞健康人群進行干預調理,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達到84.21%,其調理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57.14%,最終得出結論:改良長蛇灸調理方法能有效改善陽虛體質者癥候、疲勞狀態(tài),并提高生存質量。趙俐黎[3]分別通過火龍灸、普通艾灸對陽虛體質人群進行干預,結果兩組人群畏寒程度都有明顯下降,其認為:火龍灸不僅火力旺盛且能持續(xù)恒定,易于針對整條經絡進行干預,可有效改善陽虛體質及該部分人群畏寒程度。王進東[4]等采用“通督溫陽”灸法對90例陽虛體質亞健康人群進行干預調理,對照組給以金匱腎氣丸口服,調理結束后有82例受試對象完成臨床試驗,最終顯示治療組在總體健康、精神健康方面調理結果均優(yōu)于對照組,其認為“通督溫陽”灸法可改善陽虛質亞健康狀態(tài)人群的臨床癥狀、生活質量和疲勞狀態(tài),同時該法安全性較高,易被大眾接受,從而提高該部分人群的依從性。
湯鳳池[5]治療全部96例陽虛體質者,治療組50例給以大回陽飲合當歸四逆湯口服,對照組46例給以金匱腎氣丸口服,結果前后兩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6.0%和78.2%。最終得出結論:大回陽飲合當歸四逆湯系四逆湯加肉桂轉化,服用不僅能溫陽散寒,亦可起到養(yǎng)血通脈之功效,可明顯改善陽虛體質者臨床癥狀。
付義通過“金錢豹”療法對36例陽虛體質者進行調理,陽虛體質轉化分在3個月干預調理后呈顯著降低,故可以認為“金錢豹”療法有較為理想的改善陽虛體質及其偏頗程度的作用。該療法手法獨特,主要通過選取背部督脈、膀胱經等陽經俞穴進行廣泛的火罐治療,同時酒精燃燒所產生熱度有較好的穿透力,能加強經脈溫煦和陽氣的提振,從而發(fā)揮其溫經扶陽作用。
傅金芬等對健身氣功的作用進行探究并指出:練習健身氣功可以改善陽虛質人群心肺功能,疏通經絡、通暢氣血,還能調節(jié)血脂,加強免疫平衡能力和人體能量物質代謝功能等。說明陽虛質人群練習健身氣功在生理、心理等各個方面都有其特定的價值。
龐勇等通過“三伏天天灸”療法對50例陽虛體質者進行干預調理。結果:兩組在調理前后陽虛體質轉化分有不同程度下降,相比之下天灸組調理效果優(yōu)于空白對照組。其認為該療法以其簡便實用、安全等優(yōu)勢更適合在農村社區(qū)及偏遠山區(qū)普及。結論:附子藥餅穴位貼敷方法能較為顯著的改善陽虛體質者臨床癥狀。其認為穴位貼敷為外用之法,不會對人體消化系統(tǒng)形成刺激,同時可避免有效藥物成分被人體消化酶破壞,相較于口服藥物有顯著優(yōu)勢。
張永艷通過以服用溫陽膏和口服金匱腎氣丸方式對50例陽虛體質者分別進行干預調理。結果:調理3個月后,服用溫陽膏組形寒喜暖、腰膝酸軟、神疲乏力、便溏等癥狀與干預前相比有較為明顯的改善;對照組干預后腰膝酸軟、神疲等癥較干預前也有顯著差異,但其他癥狀改善情況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最終得出結論:溫陽膏能行之有效的改善陽虛體質人群臨床癥狀。其認為溫陽膏療法不僅對陽虛體質人群臟腑機能有修復作用,其對該部分人群疾病預防等方面亦起到積極影響。
石向東將120例陽虛體質的中老年人分為2組,觀察組通過中藥熏蒸(組方:生川草烏、附子、細辛等;熏蒸部位:腰背部。)結合健康指導的方式,對照組則僅通過健康指導的方式進行干預。5個月后評定兩組效果,結果:中藥熏蒸干預調理組總有效率78.17%顯著高于對照組30.35%。最后得出結論:采用中藥熏蒸法對社區(qū)里陽虛體質的中老年人總體健康水平有良好的調理作用,值得進一步臨床推廣。
楊潔通過對49例陽虛體質人群進行肘部、舌下絡脈、十宣穴等針絡放血配合中藥內服、針灸、原始點推拿等方法干預調理,候獻兵通過火罐聯合艾灸的方式對69例陽虛體質人群進行干預調理,結果總有效率達到82.60%。其最終得出結論:雖然兩種方式在改善陽虛體質和癥狀以及降低血脂等方面皆可發(fā)揮作用,但中藥結合艾灸干預調理效果更為顯著,亦更能發(fā)揮良好的疾病預防和身體保健的功效。雖然電針對MBPU具有顯著影響,但針刺最佳時間量有待考證,且陽虛體質者偏頗程度對實驗結果亦可能存有干擾。
目前西醫(yī)相較于中醫(yī)針對陽虛體質人群可干預的措施匱乏,而后者干預措施則比較全面,其臨床調理較多集中于溫陽補虛的艾灸之法或聯合艾灸干預等方法。作為一種重要的臨床手段,中藥在改善陽虛體質方面的研究卻相對欠缺,故筆者建議未來在中藥領域可加強相應研究以發(fā)揮其臨床應用價值。
中醫(yī)藥對陽虛體質的調理尚存在諸多不足,雖形式多樣,但缺乏足夠的臨床研究,未形成統(tǒng)一、規(guī)范以及最優(yōu)調理方案,且在陽虛體質改善的起效機制上尚未明確。隨著中醫(yī)藥在中醫(yī)“治未病”領域的長足發(fā)展,有關預防保健的各類中醫(yī)療法亦如雨后春筍,而陽虛體質的調理作為其中一部分內容,其方式方法更需進一步規(guī)范、統(tǒng)一,其調理方案需更加合理、嚴謹,通過更多學科的交叉研究,結合現代生物學、生理學等,運用多種技術手段,讓傳統(tǒng)中醫(yī)學與現代西醫(yī)學更加緊密地相結合,以達到對此類人群系統(tǒng)全面而又科學的診斷與調理。
[1]李美康,李 婕,曾家耀,等.針刺壯醫(yī)臍環(huán)穴調理陽虛體質初探[C]//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八次外治學術會議論文集.2012.
[2]豐 芬,閻博華,張曉舒,等.改良長蛇灸治療陽虛質亞健康患者57例[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14(7):55-57.
[3]趙俐黎,王慶波,陳 利,等.火龍灸對亞健康陽虛體質的干預效果觀察[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5(4):920-922.
[4]王進東,張春華,胡世平.通督溫陽灸法治療陽虛質亞健康狀態(tài)臨床研究[J].新中醫(yī),2015(2):187-189.
[5]湯鳳池,唐 烽,馬 艷.大回陽飲合當歸四逆湯對陽虛體質改善的探討[J].河北中醫(yī),2013,35(6):852-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