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錕+唐貞
摘 要:微信作為當前大學生的主流社交媒體,在大學生中的使用人群數量迅猛增長,使得大學生之間的交往渠道也在發(fā)生著巨大改變。本文通過運用傳播學以及社會學等理論知識,利用信息檢索以及文獻查閱的方法進行研究。目的在于研究微信對于大學生社交的影響,即是否有助于拓展大學生的社交范圍。本文以長沙大學學生為研究對象,分析微信對長沙大學學生社會交往的影響。研究表明,微信能夠拓寬學生的社交范圍,并對其主觀能動性具有積極影響。此外,微信對大學生的社會交往也存在負面影響,本文針對此類問題提出了優(yōu)化建議。
關鍵詞:微信;大學生;社會交往
一、問卷調查
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20份,調查對象為長沙大學在校學生。本文通過對長沙大學學生使用微信、參與微信交流的使用與滿足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學生群體的使用動機與偏好,找出校園微信交流存在的問題,對校內微商的微信交流行為提出建議。
整理回收問卷得男76份,女44份。有3份廢卷,實際有效問卷為117份,男73份,女44份。
1.調查問卷參與學生基本情況
我們通過分析調查數據發(fā)現,在使用人數上,各年級差距不大,男生多于女生,大四的男女使用人數差距最小。
2.學生微信使用時長、場合
微信自2011年面世以來,已經走過5年歷程,從最初那個簡單的“通信APP”,到今天幾乎涵蓋衣食住行所有方面,微信已經從一個應用逐步進化成幾乎代替電話、短信的一種通信媒介。
大學生是微信用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微信的推廣與使用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實際有效的回收問卷中,117人都使用過微信,并且每天都登陸,每天微信使用時長3小時以上的有62人,占總人數的53%?;谖⑿艔姶蟮奈Γ髮W生已經成為微信應用的固定用戶,每天登陸微信已經變成一種習慣。
從調查問卷整理出的結果來看,48%的學生一般在教室或圖書館使用微信,13%的學生選擇宿舍,39%的學生選擇有時間就登陸看看。
二、存在問題
1.會對大學生的直接交流產生阻礙
筆者通過對長沙大學學生的微信昵稱調查發(fā)現,僅有3名大學生使用真實姓名作為微信昵稱,這使得大學生中用昵稱來稱呼對方的現象稱為普遍,這對大學生之間的直接交流和內心信任感的建立有明顯影響[1]。
2.產生逃避現實的心理
當使用微信成為一種習慣,一些學生離開微信后就會有種不自在的感覺,會讓學生時刻注意微信的信息,從而產生強烈的依賴感。個體通過頻繁地與微信接觸,對微信的內容和功能都會有更廣泛的認識,對微信的需求度也就越大。心理學家指出,這也屬于網絡成癮的一種表現。網絡成癮是個體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后的心理防御措施,如果離開微信,個體就會產生焦慮和煩躁情緒,在大腦中就會頻繁產生與微信內容有關的情景,過度使用微信會造成個體孤獨感[2]。
三、提升對策
1.主動進行社會交往
主動溝通者收獲成功的可能性遠高于被動溝通者。在社會交往中,我們總是樂于與親近自己的人交朋友,而排斥那些與自己疏遠的人,在這一點上,人的意識都是相同的。微信通訊錄中聯(lián)系人數量越多的大學生,越能夠主動與人進行溝通,聯(lián)系人的數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學生的社交范圍。
2.大學生對待人脈積累不好高騖遠
通過微信的使用,我們看到大學生的社會交往相較于成年人的世界還是簡單的,更多偏重于精神交往。如今,人脈被認為具有重要的價值,大學生也越來越看重人脈的積累。有很多大學生在遇到困難時會抱怨沒有人脈圈的幫助,在就業(yè)遇到瓶頸的時候會感嘆人脈太重要。人生是成長的過程,社會關系也是從無到有逐漸積累的過程,不要盲目地在社會交往中追求物質和利益,而要能夠依循萬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腳踏實地地筑起屬于自己的可貴的朋友圈。
參考文獻:
[1]潘莉莉,劉雅坤.淺析大學生網絡人際交往行為[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4):92-93.
[2]王 瓊.當前大學生社會交往問題及優(yōu)化途徑探析[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1,23(4): 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