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雁 子
不一樣的丁香
文/雁 子
丁香,中藥名。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當花蕾由綠色轉(zhuǎn)紅時采摘,曬干。質(zhì)堅實,富油性。氣芳香濃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首先,有兩種植物,都叫丁香這個名字。作為香料和中藥用的丁香,和用于觀賞的丁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植物。
(1)觀賞用的丁香(Syringa),是木犀科丁香屬的植物,在中國春天開各種顏色的花,生活并原產(chǎn)于中國的溫帶,不能用來做香料和中藥哦。歌里唱的丁香花不是圖上這個哦。
(2)而我們吃的卻完全是另外一種植物,香料用和中藥用的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是桃金娘科蒲桃屬的熱帶植物,原產(chǎn)于印度尼西亞的群島上?,F(xiàn)在網(wǎng)上流傳的拉丁學名Eugenia caryophllata是錯誤的,正確的是Syzygium aromaticum 。
調(diào)料用和藥用的丁香是熱帶植物,原產(chǎn)于印度尼西亞的馬魯古群島及其周圍島嶼。丁香本身是兩性花,人們說的公丁香和母丁香,不是學術(shù)概念,也沒有性別之分,而是在香料的干貨市場上根據(jù)外形特征,而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而已,在植物學上的解釋如下:
公丁香,指的是沒有開花的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桃金娘科蒲桃屬)花蕾曬干后作為香料。
母丁香,指的是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桃金娘科蒲桃屬)的成熟果實,也是曬干后作為香料使用。
丁香,又名“雞舌香”,在古代,它曾為治療口臭立下過汗馬功勞。
相傳,唐代著名的宮廷詩人宋之問在武則天掌權(quán)時曾充任文學侍從,他自恃長像儀表堂堂,又滿腹詩文,理應受到武則天的重用。可事與愿違,武則天一直對他避而遠之。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寫了一首詩呈給武則天以期得到重視,誰知武則天讀后對一近臣說:“宋卿哪方面都不錯,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口臭的毛病?!彼温勚呃o比,從此之后,人們就經(jīng)??匆娝诤∠阋越馄涑?。由此,有人趣稱丁香為“古代的口香糖”。
丁香是一味古老的中藥,由于其形狀像釘子、有強烈的香味而得此名。在長沙馬王堆漢墓發(fā)現(xiàn)的西漢古尸手中就曾握有丁香。丁香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人們常把未開放的花蕾稱為“公丁香”,而把成熟的果實稱為“母丁香”,其用法與用量基本相同。
【性味】 辛,溫。
《開寶本草》:“味辛,溫,無毒?!?/p>
《綱目》:“辛,熱?!?/p>
【歸經(jīng)】 入胃、脾、腎經(jīng)。
《湯液本草》:“入手太陰,足陽明、少陰經(jīng)?!?/p>
《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脾、胃、腎四經(jīng)?!?/p>
【功能主治】 溫中,暖腎,降逆。治呃逆,嘔吐,反胃,瀉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氣,癬疾。
《藥性論》:“治冷氣腹痛。”
《海藥本草》:“主風疳匿,骨槽勞臭。治氣,烏髭發(fā),殺蟲,療五痔,辟惡去邪。治奶頭花,止五色毒痢,正氣,止心腹痛?!?/p>
《日華子本草》:“治口氣,反胃,療腎氣,奔豚氣,陰痛,壯陽,暖腰膝,殺酒毒,消痃癖,除冷勞?!?/p>
《開寶本草》:“溫脾胃,止霍亂。(治)壅脹,風毒諸腫,齒疳匿?!?/p>
《本草蒙筌》:“止氣忒、氣逆?!?/p>
《綱目》:“治虛噦,小兒吐瀉,痘瘡胃虛灰白不發(fā)?!?/p>
《本草正》:“溫中快氣。治上焦呃逆,除胃寒瀉痢,七情五郁。”
《本草匯》:“療胸痹、陰痛,暖陰戶?!?/p>
《醫(yī)林纂要》:“補肝、潤命門,暖胃、去中寒,瀉肺、散風濕?!?/p>
《本草再新》:“開九竅,舒郁氣,去風,行水?!?/p>
《藥材學》:“治慢性消化不良,胃腸充氣及子宮疝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