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河埒中學八(15)班 陳中堯
旋轉、翻折玩轉全等三角形
江蘇省無錫市河埒中學八(15)班 陳中堯
在學完“全等三角形”這一章后,有道題讓我記憶猶新,只因是我艱辛的思考歷程和老師的幫忙歸納.現(xiàn)把題目及我的心路歷程、解題方法、心得體會回顧總結一下.
題目呈現(xiàn):如圖1,在五邊形ABCDE中,AB= AE,∠B=∠E=90°,∠CAD=
試求BC、CD、DE三條線段之間的數量關系,并說明理由.
心路歷程:乍一看這題,我一下子懵了:一是三條線段不在同一個三角形中,二是三條線段不在同一條直線上,還有這個怪怪的條件——,感覺來者不善,得靜下心來觀察.CD顯然是最長的線段,會不會兩條短線段之和等于最長線段?我用尺量了一下,像這么回事,這當然不能作為證明依據,但給了我思考的方向!“BC+DE”暗示我要把它們集中到同一條直線上,怎么辦?再看條件,AE=AB,記得老師說過,要學會用動態(tài)的眼光看靜態(tài)的圖形,我想到了旋轉,可以將△AED繞A點順時針旋轉到△ABF,如圖2,而且還可以把∠BAC與∠EAD“合并”到一起,好像這個條件“”也有用了,看來“有戲”,趕快嘗試!耶,可以通過證明△AFC≌△ADC得到結論,突然發(fā)現(xiàn),這是翻折變換!看來,旋轉、翻折把全等三角形玩轉起來了.就在我準備寫詳細證明過程的時候,意識到∠B=∠E=90°這個重要條件竟然沒用到,反問自己:是不是有漏洞?提醒自己:不能被“勝利”沖昏頭腦.哦,F(xiàn)、B、C三點共線需要證明呀,不然它們怎么能相加?
心得體會:本題之所以讓我記憶深刻,除了“驚心動魄”的思考歷程,還讓我深深感受到用動態(tài)眼光看靜態(tài)圖形的意義.另外,老師提醒我,在輔助線說法上可以改成“延長CB至F,使BF=DE,連接AF”,這樣可以免去“證三點共線”的煩惱,也就是求兩條線段之和等于第三條線段,常作輔助線——截長補短之“補短”.當然,老師說本質一樣,是全等三角形的旋轉變換,并肯定了我能一下子想到旋轉很了不起?。ㄕn后我還嘗試了“截長”,因全等缺條件而失敗了。)老師在評講時,給我們總結歸納了這個圖形是一個重要基本圖形,還起了一個很形象的名字——“倍角包半角”,這讓我印象更加深刻了.
學習的過程就是觀察、操作、思考、積累、反思的過程,我相信,堅持這樣的學習方法,肯定會收獲頗多!
【教師點評】本文是小作者在學習“全等三角形”全章不久后寫下的一段文字,小作者能在教師的引導之下,有意識用動態(tài)的眼光觀察、思考全等變換,并將問題解決,這正是深度思維的表現(xiàn).“驚心動魄”的思考過程,讓他刻骨銘心,這是思考的魅力,也是數學的魅力!
(指導教師:姜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