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徐州市云興小學 馬慕菡
小學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探微
江蘇徐州市云興小學 馬慕菡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全面介入“和合”精神,創(chuàng)設適宜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從適應到結合,形成堅強的學習團隊,促進學生學習意識和學習品質的健康成長,為學生學力素質構建奠基。全面學情調查、合作優(yōu)化設計、創(chuàng)新互動形式等,為“和合”精神落實,提升團隊和諧指數(shù),創(chuàng)設適宜情境,有效激活了學習團隊的凝聚力。
小學語文 和合 共同體
和合學是由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張立文教授創(chuàng)建。所謂“和合”,是指和諧、和平、祥和,以及合作、融合、結合等,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和合”思想,幫助學生從適應到有機結合,創(chuàng)建合作學習共同體,不僅是對新課改精神的踐行,也會促使學生在團隊中形成良好學習素養(yǎng)。教師要發(fā)揮引導、啟迪和激勵作用,為“和合”情境下學習共同體建設提供有力支持,對和合學習團隊高效運行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
合作學習教學設計時,教師首先要科學分組,合作學習小組是一個個團隊,團隊是否和諧,關乎學習行為能不能順利啟動。為提升學習小組內聚力,教師要做好深入的學情調查,并根據調查情況和學習實際,確定具體的分組標準。分組標準有同質分組、異質分組和自由組合幾種方式,教師要根據學習內容,具體選擇適宜的分組形式,對學習團隊進行科學構建。如果是小組辯論,需要選擇同質分組;如果是小組競賽,可以選擇異質分組;如果是實驗操作或課堂演繹,可以考慮自由組合??茖W分組,能夠盡快達成小組合力,促進學習共同體建設。
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狼和鹿》,教師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再進行合作學習。課前教師布設了信息搜集任務:人與自然的故事。大多數(shù)學生都做了充分準備。教師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學習小組,并在小組內進行故事講述活動,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最終評選出小組代表,參與班級故事展示。學生根據教師引導,小組故事會順利展開,學生參與積極性高漲。各個小組學習氣氛濃重。最終選出小組代表,參與班級展示活動。教師組織學生具體展示時,各個小組都為各自代表加油助威。教師給出具體評價,學生團隊意識得到彰顯。
教師事先布設信息搜集任務,為課堂合作團隊學習操作做好了鋪墊,教師讓學生以自由組合形式建立學習共同體,目的是提升團隊內聚力,因為成員之間關系和睦,其合作學習和諧指數(shù)更高。當團隊代表展示時,學生歸屬感強烈,在這些學習體驗中,學生合作意識和協(xié)作精神都獲得歷練和成長。
學習任務下達后,學生展開集體學習,這里涉及科學組織管理的問題。首先,教師要發(fā)揮調控作用,對各個小組學習操作進行總體把握,隨時解決學生個性問題。其次,要做好學習共同體組織建設,完善共同體內部組織,設置小組長、記錄員、主持人等角色,并做好詳細分工,確保共同體學習行為按部就班展開。第三,創(chuàng)設“和合”情境,多媒體展示、課堂演繹、實地觀察、競賽游戲設計等,為學習共同體提供豐富地合作學習機會。
在進行《放飛蜻蜓》學習時,教師設計了一個課堂演繹活動:學習小組集體演繹課文場景,首先是做好角色分工,一人飾演陶行知先生,其他成員扮演小朋友;其次改造相關臺詞,做好排練;最后是注意設計好人物表情和語氣。學生拿到任務后,都積極行動起來,翻閱文本、查看教輔、揣摩人物性格、改編對話內容、設計動作表情等。課堂演繹開始,學生快速進入角色。飾演陶行知先生的學生:“翠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嗎?”飾演翠貞的學生說:“蜻蜓吃蟲子?!绷硪粋€學生說:“吃露水?!逼渌麑W生說:“吃樹葉”“吃泥土”……不管是飾演者還是觀眾,都全神貫注,課堂氣氛和諧。
教師組織學生展開課堂演繹活動,為學生提供難得的展示機會,學生對課堂演繹充滿期待。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的體驗呈現(xiàn)個性化,特別是團隊合作學習精神得到有效彰顯。課堂演繹是“和合”典型情節(jié)創(chuàng)設,其激發(fā)效果顯著。
語文合作學習內容眾多,教師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利用多種信息渠道搜集、整理、篩選、歸結訓練信息,給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訓練機會。新課改之后,合作學習已深入人心,不管什么課型,都可以看到合作學習的影子。小組討論幾乎成為合作學習的代名詞。其實合作學習訓練形式眾多,小組辯論、小組調查、信息搜集、課堂演繹、小組競賽、小組游戲、實地觀察、社會走訪、案例分析、小組操作等,都可以給合作團隊帶來學習歷練機會。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需要,為學生設計適合度更高的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塑造團隊精神。
《恐龍》一課學習結束時,教師給每個學習小組布置了一個課外集體性作業(yè):每個小組課外搜集一些恐龍的圖片書面介紹一種恐龍,以繪畫形式展示一種恐龍。任務下達后,每個小組快速行動起來,先是進行任務分工,擅長繪畫的負責畫恐龍,喜歡寫作的寫恐龍,其他成員則利用網絡等渠道搜集恐龍圖片。任務很快得到落實,小組集合成員信息,并進一步的矯正修改,最后形成小組訓練匯報材料,提交給教師。教師展示各個小組學習成果,并給出了專業(yè)點評。
教師布設集體性作業(yè),這個意識是比較先進的。集體性學習任務具有合作性和責任感,每個成員都需要參與進來,給所有學生學習展示的機會,學生表現(xiàn)良好,集體有促進力,確保小組活動圓滿完成。集體性作業(yè)設計,符合“和合”學習精神,對順利塑造團隊意識有積極幫助。
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和合”精神,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合作學習團隊的建設,還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協(xié)作、合作、和諧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改倡導的基本精神,“和合”精神與新課改要義不謀而合,為學生展開健康學習新模式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昂秃稀彼枷塍w現(xiàn)中國思想文化的首要價值和精髓,符合科學構建方法論,為課堂教學帶來了嶄新的發(fā)展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