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黃集實驗小學 卜 芳
踐行學講計劃,助力理清概念屬性
——淺談學講理論下的數(shù)學概念教學策略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黃集實驗小學 卜 芳
學講計劃是近年來興起的教學理念,它倡導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即學進去、講出來。數(shù)學概念是小學數(shù)學的重要內容,是數(shù)學應用的重要基礎性知識,在概念教學中運用學講計劃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可以在多樣化的講一講活動中更好地理解概念屬性,并達到靈活運用。本文結合教學實踐闡述了學講理論如何更好地用于概念教學的策略。
學講計劃;概念教學;整合方法;能力提升
學講計劃即為學進去、講出來的教學理論,該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它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更要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在“講”的過程中反向輔助“學”,從而有效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概念是小學數(shù)學的重要內容,學生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最大問題是難以記住概念、只知概念的意思卻不會靈活運用等,教師如何運用學講計劃,助力學生理清概念屬性,提升運用能力?
自主學習是學講理論中的主要學習方式,包括自主學習數(shù)學知識和自主感悟、領會知識的含義與運用,理解數(shù)學概念表面簡單、內涵豐富的特點。在學講計劃中,學生對概念的思考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問題時,教師可以引入學講計劃,使學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概念,從而達到無痕導入學講理論。
如在學習“加法結合律”時,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概念及用法,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學講理論,使學生能夠學進去、講出來。首先,教師設計兩個問題情景,并讓學生列出不同的算式:3138+571+429和3138+(571+429),兩個算式中的數(shù)字一樣,但計算過程卻不一樣,學生的計算速度也不一樣,而計算結果卻是一樣的,這就是加法結合律的由來。當學生發(fā)現(xiàn)兩算式之間的關系后,教師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它們之間有這樣的關系,學生會在說一說中將加法結合律表現(xiàn)出來,教師再讓學生嘗試用字母代入,使學生學會用字母表示加法結合律。學講理念強調學和講,教師在最后要搭建實踐平臺,使學生可以運用加法結合律去解決實際問題,并在應用中知道加法結合律的精華所在,不管是前兩個加數(shù)先加,還是后兩個加數(shù)先加,主要觀察這三個加數(shù)的特點,進而找到簡便的計算策略。
教師的表揚、小禮物等對小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因為它代表的是一種榮譽帶來的獎勵,可令小學生們產生積極的學習心理。競爭長期存在于學習當中,而良性的競爭可以推動教學的發(fā)展,讓課堂更加有活力。教師在構建學講理論的課堂模式時,不少學生由于羞怯、膽小等因素,雖然可自主學,但在“講”時往往無法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為此,教師可以引入競爭機制,通過靈活的獎勵計劃推動學講理念的實施,并形成良好的講的氛圍,使學生可以運用講一講的方式更好地理解概念。
如在教學和“角”的概念相關的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角的概念,并能夠在說一說中將角的知識表達出來,教師可以將學生熟悉的事物用多媒體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學生看到熟悉的事物后,表達欲望就會被激發(fā),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說,通過說一說自主找到角的特點,如“一個頂點”、“兩條邊”,這些抽象的概念在形象物體和學生的形象化表達中,會逐漸內化到學生的知識結構中。當學生說的欲望被激發(fā)后,教師可以引入競爭機制,巧妙將抽象的概念變?yōu)閷W生樂于交流的知識,如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這是一個難點,不少學生可能會誤以為與兩條邊的長短有關。如果教師將自己的理解直接告訴學生,學生所獲得的關于角的概念理解就不深,課堂無法深入發(fā)展。此時,教師可以設計互動環(huán)節(jié),并運用競爭機制,使學生帶著競爭意識先在小組內交流,再由小組推薦至班級進行交流,競爭為學生的交流注入了活力,而學生之間的討論則為講提供了基礎,在互動學習中,學生終于知道了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他們還能運用具體的例子進行論證。
“小老師”模式即令學生、教師轉變角色,通過學生擔任教師角色的方法,增強學生學講理論中的“講”。想同教師一樣分享知識,學生必須認真地參與學習,并嘗試用講一講的方式進行“授課”,這對于小學生來說既有吸引力,又充滿著挑戰(zhàn)性。在學講理念下,教師要引導學生當好“小老師”,必須系統(tǒng)地滲透方法,以提升“小老師”的授課能力和質量。概念比較抽象,學生想講清楚,必須對概念的來龍去脈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而在講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意外的情況,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學生也會在參與學習中獲得啟迪,從而有效踐行學講計劃,理清概念的本質屬性。
如在學習 “平行四邊形”的相關概念時,教師可以運用“我和小老師學數(shù)學”的模式,設計“組內一對一小老師”的教學形式。首先,教師將學生分成兩人一個小組,一人當老師,一人當學生,小老師要講述自己所理解的知識點,針對不理解的問題進行交流。扮演“老師”的學生必須“聽”得懂學生的講述,并能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兩個學生都必須在課前進行自主學習,了解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學講計劃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而此模式則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平臺,無論學生扮演何種角色,他們都必須事先學習,而在交流過程中,認真學、大膽講都能促進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理解,感受“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這一概念的內涵。
總之,學講理論豐富了“講”的形式,加深了“學”的內涵,能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在數(shù)學概念教學中融入學講理論,既能有效幫助學生理清概念的本質屬性,又能有效提高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概念是抽象的,在學講背景下,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概念、運用概念,最終踐行學講理論,有效建構概念知識體系。
[1]范文菊.小學數(shù)學“概念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2(29).
[2]丁永.“學講計劃”在數(shù)學課堂的實施研究[J].成才之路,20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