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通州灣三余初級中學 周 沖
強化師生互動,提高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率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灣三余初級中學 周 沖
師生互動這一教學理念并不是一個新鮮的名詞,而是自古就有的。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實施高效的師生互動,為此,我們教師就不能一味地扮演知識的傳授者、課堂的統(tǒng)治者、學生的給予者,而是要從教學實情出發(fā),轉(zhuǎn)換自己的角色,做學生學習發(fā)展的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從而為打造流暢的互動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強化師生互動,引導學生有效參與,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克萊恩曾經(jīng)說過:“先做后辨認,或者邊做邊辨認,是學生學習的最佳學習方法?!鼻榫车膭?chuàng)設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效手段,能夠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參與其中。因此,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創(chuàng)設師生互動情境,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有趣的學習氛圍,以激起學生學習探索欲望,促進學生有效參與。
如在教學“有理數(shù)的乘方”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有關同底數(shù)冪的運算時,教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如下的教學情境: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在大屏幕上為學生展示了三個數(shù)2、3、4,并為學生布置任務:“你們從這三個數(shù)中任取兩個數(shù),并組成一個算式,使其最后的運算結果最大!”有學生在教師說完后,立即給出“3×4=12”。此時,教師并沒有對學生這一結果立即做出評價,而是繼續(xù)提問:“同學們,我們迄今為止都學過哪些運算了呢?”學生們在教師提問的引導下繼續(xù)思考,這時又有一名學生給出了結果:“43”,立即有學生反對道:“不對!應該是34?!弊詈筮@位學生所給出的結果大家都很贊同。這時,教師開始引導學生回憶這一運算形式是一個怎樣的運算,其中3叫什么?4又被稱為什么?教師在這一學習情境中,一步步地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讓學生從自己的易錯點出發(fā),從中體驗到乘方運算的真諦,并成功地激起學生對冪的運算的興趣。
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師生互動情境,將學生帶入到一個和諧、趣味的情境中,成功地吸引了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這不僅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實行思維的突破,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更能極大地促進學生有效參與,讓他們在數(shù)學課堂上積極參與,勇于展現(xiàn),從而開發(fā)學生的自主潛能,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效率。
初中階段的學生對游戲有著很深的情感,也可謂對游戲活動情有獨鐘。為此,我們教師在進行數(shù)學教學時,可以結合具體教學內(nèi)容,組織學生開展一些競賽游戲活動,讓學生在競賽的過程中激起學習欲望,進而促使其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以活躍學生學習氛圍,促進學生有效思考。
如在教學“有理數(shù)的加法與減法”時,教師在學生對有理數(shù)加法與減法的內(nèi)容有所認識和了解后,并沒有直接給出大量的練習讓學生鞏固練習,而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引導學生開展了一個有趣的競賽游戲活動:首先教師將學生分成五個小組,隨后給出學生游戲規(guī)則:競賽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問答題,第二部分是搶答題,在第一部分中教師會提出一個問題,五個小組每一個小組都要派出一名成員來回答,要求每次所派出的人員不能重復,如果代表者回答正確,這一小組將被加上10分,如果回答錯了或者沒有回答出來,將要接受扣除3分的懲罰。隨后,學生們都興奮地參與到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游戲情境中。師:-2+11= 。學生代表在思考一定時間后,都紛紛給出結果“9、9、9、9、7”,很明顯,第五小組的學生出錯了。之后,教師對五個小組分別給予了相應的獎懲。有的學生為了不給自己的小組拖后腿,很主動地去鞏固課上所學的知識點。學生們在整個競賽活動中都很積極地配合老師,與老師一起完成這一有趣的競賽游戲。
數(shù)學是充滿理性與思維的學科,其間不乏演繹推理,這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既有挑戰(zhàn)性,更有艱巨的現(xiàn)實。而將數(shù)學知識嫁接在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活動中,讓學生在玩中學,做到寓教于樂,其顯著的教學效果是其他手段無法比擬的。教學中,我們教師要精心設計,巧妙挖掘,通過組織學生開展競賽游戲活動,間接地強化師生互動。尤其是師生一起做游戲,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在無形中拉近了學生與教師的心理距離,愉悅了師生情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活躍了學習氛圍。
教師與學生都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因素,學生的學習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參與。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梢赃m時引導學生與自己進行對話學習,讓學生在師生對話的過程中無形地學到了更多,進而更好地促使學生有效思考。
如在教學“生活中的不等式”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有關不等式的概念意義時,并沒有直接向?qū)W生灌輸,而是選擇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思考學習。
師:一個正方形的邊長是a,它的面積是25,請問a滿足什么關系式?
學生們立即陷入思考中,很快便有學生給出結果。
生1:a=5,因為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為a×a=25,所以a=5。
師:如果這一正方形的面積小于25,請問a滿足怎樣的關系式?
學生們在有了上一問的基礎上,很自然地想到這一問題的結果。
隨后教師又向?qū)W生提出疑問:如果這一正方形的面積不小于25,那么a又滿足怎樣的關系式呢?
隨后,教師又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感受不等式的概念意義,學生們就這樣在與老師對話的條件下很好地理解了不等關系。
教學中,師生對話的有效開展,讓學生的思考方向變得更加明確,讓教師的引導更具指向性,很好地促進了學生們的有效思考,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無疑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和切入點。
總之,高效的數(shù)學教學必然離不開精彩的互動,特別是師生互動,因教師在其中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所以,師生互動在提升課堂效益方面尤為顯示出其重要性。我們在教學中要采用一切學生感興趣的措施,更好地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活躍學生數(shù)學思維,促使學生有效參與,實現(xiàn)高效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