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梅花
(山西省結(jié)核醫(yī)學中心,太原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山西 太原 030053)
超聲導引下中心靜脈導管置管引流治療心包腔積液10 例分析
鄭梅花
(山西省結(jié)核醫(yī)學中心,太原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山西 太原 030053)
目的:分析大量心包腔積液在超聲導引下采用中心靜脈導管心包腔置管引流的治療效果。方法:10 例患者中大量積液6 例,中量積液4 例,均在超聲定位下采用中心靜脈導管心包腔內(nèi)置管引流治療。結(jié)果:10 例心包腔積液患者采用中心靜脈導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療,同時經(jīng)導管注藥,心包腔積液消失時間為7~12 d,平均12 d。結(jié)論:超聲導引下中心靜脈導管心包腔置管引流術(shù)安全有效,采用導管引流,引流速度緩和,減少了患者的痛苦,引流充分,效果顯著。
超聲;引導;穿刺;心包腔積液
心包腔積液原因很多,如果心包腔積液進展快,積液量大,會造成心包填塞,危及生命。心包腔穿刺是診斷和治療的必須操作。但傳統(tǒng)的盲目穿刺會增加手術(shù)風險。我們采用超聲導引下心包腔內(nèi)留置中心靜脈導管引流積液,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10 例大量心包腔積液患者,其中結(jié)核性7 例,腫瘤性3 例,年齡18~76 歲,男6 例,女4 例。10 例患者均有胸痛、胸悶、心悸、氣短等癥狀,胸片均顯示心影增大,所有病例均經(jīng)超聲心動圖檢查證實心包腔有積液,中量積液4 例,大量積液6 例。
1.2 積液量的標準
左室后壁0.5 cm左右,右室未見積液為少量;左室后壁1.0~2.0 cm,同時右室前壁0.5~1.0 cm為中量;左室后壁大于2.0 cm,同時右室前壁大于1.0 cm為大量[1]。
1.3 方法
所用儀器為百勝Mylab50及飛利浦HD11XE,探頭頻率2.5 Hz,所有病例均超聲詳細檢查,選擇中到大量積液患者。中心靜脈導管安全裝置,包括穿刺針、注射器、中心靜脈導管、J型導引鋼絲、胸穿包1個、無菌引流袋1個、三通開關(guān)1個、2%利多卡因10 mL、無菌膠貼膜一張。紫外線常規(guī)消毒B超室,患者取臥位或半坐位。超聲檢查確定最佳穿刺部位,鎖骨中線與腋前線第4至第6肋間穿刺路徑短此處為最佳穿刺位置。常規(guī)消毒皮膚,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18G中心靜脈穿刺針穿刺,針尖指向超聲檢查預定方向,超聲實時觀察下穿刺針緩慢進針,一旦進入心包腔,抽吸注射器可看到積液被抽吸到注射器中,停止進針,沿注射器尾端單向孔送入J型導絲,退出穿刺針,沿導絲送入16號中心靜脈導管10~15 cm,退出導絲,導管末端接三通開關(guān),先抽取50 mL心包腔積液,送實驗室檢查,然后接無菌引流袋,無菌服帖膜固定導管,方便之后可以每天引流積液,一般首次引流不超過400~500 mL,以免發(fā)生肺水腫[2],還可以根據(jù)病因通過三通注藥,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等治療,直到超聲檢查心包腔無積液可以拔管(見圖1~圖3)。
所有病例均一次穿刺成功,時間5~15 min,導管滯留時間為7~21 d,平均為12 d,總引流量為300~1 000 mL。所有患者引流后心包填塞癥狀明顯改善,未出現(xiàn)一例心肌或其他臟器的損傷,無一例并發(fā)癥發(fā)生。
圖1 穿刺治療前心包腔積液(中量)
圖2 穿刺引流2周心包腔積液量情況
圖3 心包腔穿刺治療3周積液消失
心包腔積液提示心包腔內(nèi)液體產(chǎn)生與吸收出現(xiàn)異常,可能由外傷、感染、腫瘤及自身免疫等多種原因引起。心包腔積液是臨床常見的病癥,若出現(xiàn)心包填塞需立即行心包穿刺引流術(shù)[3]。既往根據(jù)超聲的大致定位,臨床醫(yī)師在穿刺中可能會因為患者體位變動造成穿刺失敗,有時還會損傷心肌導致心肌出血、穿孔、心律紊亂、氣胸等程度不同的并發(fā)癥,嚴重的還可能造成心臟聚停,致死性的并發(fā)癥高達11%~20%[4]。我們在超聲定位實時導引下可以觀察穿刺針的進針深度和方向,在超聲動態(tài)實時監(jiān)測下可觀察積液的抽吸過程并及時掌握抽吸液體的量,避免了盲目穿刺造成的心肌和其他臟器的損傷,比以往的傳統(tǒng)穿刺法具有簡便、安全、有效的特點。留置引流管,通過引流管注入藥物提高了局部藥物的濃度,提高了治療效果,縮短了療程。
心包腔穿刺點多認為是劍突與左季肋交界處,其次為第5肋間心濁音界內(nèi)1~2 cm處[5]。而我認為以鎖骨中線與腋前線第4~6肋間穿刺路徑短。并且中量以上再行穿刺治療會更加安全。有報道稱心包穿刺可出現(xiàn)迷走神經(jīng)性心臟停搏或心室顫動、胸腔污染、氣胸、損傷肝臟等并發(fā)癥[5]。本組可能例數(shù)少未見發(fā)生。
[1]于丹,王心宇.心包腔積液的超聲心動圖診斷及臨床價值[J].心理醫(yī)生,2016,22(11):93.
[2]范吉利,孫步偉,薄曉紅,等.經(jīng)皮心包穿刺置管持續(xù)引流治療心包積液療效觀察[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1,9(8):1 241-1 242.
[3]任賀,張云山,邱璇,等.超聲引導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療心包腔積液的臨床價值[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6,45(4):412-414.
[4]張林,熊明,張智,等.B超引導下中心靜脈導管留置引流心包腔積液的臨床探討[J].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4):499-500.
[5]顧兵,朱榮峰,郭建鋒,等.超聲引導下穿刺置管治療心包積液[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0,7(2):107-109.
(本文編輯:王作利)
R542.1
B
2016-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