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煥平
語文教學中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
尹煥平
小學階段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制定有效的心理教學方案和課堂輔導模式,幫助學生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鍛煉其身體機能和心理素養(yǎng),讓學生盡早適應多元化的社會,全方面綜合發(fā)展。
一方面,良好的情緒對于成功是很重要的。人在憤怒時往往會失去理智,很難判斷正確的人生方向,而小學生正處于心理不成熟的發(fā)展階段,對許多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所以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學習心態(tài)。教師要加強語文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心理學習意識,用積極和全新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用積極的心態(tài)解析心理現象,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能理智地判斷正誤,找到解決方案并努力解決問題,并用一種開放和欣賞的眼光看周圍的世界,端正學習態(tài)度,在學習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提高學習語文的效率和質量。
另一方面,情緒能影響周圍的人。小學生正是鍛煉交際能力和交往能力的關鍵時期,教師要做好引導教學工作,讓學生明白一個擁有積極樂觀生活態(tài)度的人,往往有廣泛的交際圈,大家都喜歡和他交朋友。正確的語文課堂教學方法,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勇于挑戰(zhàn)當前學習困難和生活中的難題,發(fā)展自己。教師要注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yǎng),讓學生全方位發(fā)展,并培養(yǎng)學生堅定的意志,讓學生真正愛上語文、了解語文,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快樂、尋找樂趣、感受到幸福感和滿足感。
課堂教學結構對于小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強化語文課堂的教學結構,提高學生的心理學習素養(yǎng),讓學生養(yǎng)成愛學習、主動學習、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并適當開發(fā)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能力。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中融入情感的同時,引入多元化、多方面的教學內容,能讓生活的實際情感豐富語文教學課堂,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也鍛煉了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正視語文科目的學習,加強自學能力。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充滿積極的正能量,注重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培養(yǎng),督促學生認真學習,并在生活中積極、樂觀地幫助他人,讓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心理健康的學習中,正確地培養(yǎng)心理健康意識和理念。并注重交往技巧,把寬容、勇敢、自信、樂觀的中華名民族傳統(tǒng)美德發(fā)揚光大。
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中融入心理教學的課程內容能提高學生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方法和模式,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心理健康”的正確含義。語文既是一門可以靈活運用的學科,又是一種情感豐富的語言,所以教師要多和學生進行心靈溝通,明白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動向,讓學生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融入到語文課的情感交流中。
要完善語文課堂的心理素質教學內容,教師就要抓住積極心理學的知識特點,結合語文課堂授課內容,在教學好語文知識的基礎之上,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愛上語文,愛上學習。積極心理學是研究人類的發(fā)展?jié)撃芎团囵B(yǎng)人性美德的一門學科,是新時代小學教育的重要教育理念,要想培養(yǎng)學生心理健康的意識,就要讓他們先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為了讓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全身心地融入社會中,積極地面對生活,教師一定要嚴格教育學生,讓學生懂得,一個人的健康狀態(tài)往往和心境密切相關,人的情緒會影響人的行為和生活狀態(tài),積極的心態(tài)能讓人充滿活力,從而以健康、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
例如,《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是非常典型的科教紀錄片,教師可以利用語文活動課的教學過程給學生播放,讓學生分組探討助人為樂的良好道德品質對生活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地樹立遠大的目標,養(yǎng)成積極的心理素質和學習心態(tài)。教師還可以給同學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比如運動經驗、興趣愛好等,讓學生擴展思維能力,在緊張的學習中學會放松壓力、緩解心情,培養(yǎng)學生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意識,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諦,享受生活帶來的樂趣。
總之,小學語文教育是一個漫長和需要掌握方法的過程,教師要以身作則,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形成堅持不懈的品質,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相信自己的信念,鍛煉學習的堅強意志,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保持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幫助學生發(fā)掘自己的興趣愛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全面提高心理素質。
(作者單位:江蘇鹽城市鹽馬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