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元
(金華市教育局教研室,浙江金華 321000)
追求高品質的語文教學
——評汪旭升老師的課例《湖心亭看雪》
朱昌元
(金華市教育局教研室,浙江金華 321000)
王尚文先生提出品質語文的概念,遷移到教學上,我們要追求高品質的語文教學。就初中古典文學作品而言,普遍的現(xiàn)狀是重“言”而輕“文”。如何實現(xiàn)言文合一,進而追求古文教學的高品質呢?課例《湖心亭看雪》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文本的高品質自不待言,然而這不能保證教學這一課就是高品質的。這里需要選擇合宜的教學內容,即教材的內容教學化。
第一段寫雪后西湖的奇景,有學生的配樂朗誦,美文需要美讀;用“此乃____景”的開放式提問,尊重學生的初讀感受,同時也打開了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之間對話的大門;又用《西湖七月半》中的片段來說明張岱對西湖的喜愛不限于冬天,然后進一步點出景中含情——張岱真是喜愛到了極點——癡迷。
向文本更深處漫溯,不難發(fā)現(xiàn)第二段寫人事才是重點,寫景是為了抒情,一澆胸中塊壘。“故國之思,離黍之悲”的解讀是有一定的深度和難度,如何突破呢?一是文本互證,引入張岱本人的自序、友人和周作人的評論性文字來領悟小品文的藝術美。二是知人論世,用今人的研究成果——張岱傳記中的片段,讓學生走近張岱們,走近那個特定的時代,從而走進張岱的內心世界。從實際呈現(xiàn)的課堂效果看,這樣的教學內容是有品質的:不僅能讓學生思考,甚至能帶動聽課教師思考,把他們也帶入課堂的“氣場”中。
品質語文還在于教學設計最優(yōu)化。深度解讀之后,要充分從文本中找出依據(jù),即正確、新穎、獨到的理解,須來自于文本的詞句、文本所描寫的具體細節(jié)和場景,須打通一條言語的道路——言文合一?!鞍V”作為文眼,也作為課眼,這許多教師都能 發(fā) 現(xiàn) 。 而 找 到 了 三 個 關 鍵 詞“ 癡 ”“ 似 ”“ 更 有 ”,以這關鍵句為主旋律,進行強調對比,把“癡迷于山水之景,癡情于人,癡心于故國往事”三個板塊結合起來,則是此課例巧妙有創(chuàng)意的獨特設計。這樣的教學思路清晰而又環(huán)環(huán)緊扣:由景到人,由人到心,最后由心到景。這樣呈現(xiàn)的課堂就是“語言—文學—文化”三個層面的立體教學,最終引領學生走進了張岱的內心世界,觸摸那一顆孤獨而高貴的靈魂。
品質語文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重中之重則是語感的培養(yǎng)。課例中有各種形式的語感訓練,比如虛詞“與”的品味(增強了畫面的整體感),量詞“痕、點、芥、?!钡耐魄茫ㄞD換視角,在天上看,用心靈品味),細膩而到位。再如賞析“湖中人鳥聲俱絕”中的“絕”字有何深意時,一名學生說出“一切景語皆情語”,聽課教師掌聲一片。這里已成功引導學生在文本里走了一個來回,即由文字到文學到文化,又由文化回歸文字,建構了學生的言語意義。最后在自由表達“張岱,我想對你說……”時,精美的詩意的文字伴隨著精彩的思想,學生已走進了張岱的心靈。
何以有如此之效?原因就是抓住了語文教學的牛鼻子——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涵泳,品味,感悟,讓課堂的溫度、廣度、深度和高度兼?zhèn)?。以生為本,培養(yǎng)語感,品質語文課堂就會天光云影,意味無限。
由此,我們可以明晰品質語文教學的有效途徑 :文 本 細 讀 ,“文”“ 言 ”結 合,板 塊推進 ,曲 折 起 伏 ,引領學生智慧詩意的言語人生。一字立骨,一線貫珠,能達到品質語文教學“言文合一”的境界。
(責任編輯:陳玉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