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48)遼寧省實驗中學分校初中部1705班 何厚良
群星閃耀
——讀《人類的群星閃耀時》有感
(110148)遼寧省實驗中學分校初中部1705班 何厚良
“在一個民族內(nèi),為了產(chǎn)生一位天才,總是需要有幾百萬人。一個真正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一個人類群星閃耀的時刻出現(xiàn)以前,必然會有漫長的歲月無謂的流逝。它們宛若星辰一般散射著光芒,普照著終將消逝的黑夜。”這是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其著作《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中寫下的一段話,看到這里,我不禁仰望穹頂之上深邃的一切。今夜,星光燦爛,正是群星閃耀的時刻。
透過鮮活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那些輝煌的時刻——巴爾沃亞同時面對著環(huán)抱地球的兩個大洋,驚訝地佇立;拜占庭人的奮勇抵抗最終毀于一個未被關(guān)上的側(cè)門;亨德爾在數(shù)天廢寢忘食創(chuàng)作出《彌賽亞》后,成功地復活;當越過大洋的第一次通話被聽到時,大西洋兩岸的人們歡呼雀躍;滑鐵盧壯觀而又慘烈的戰(zhàn)爭畫卷;還有斯科特上校用顫抖的手在日記上寫下最后一行字,隨即筆滑落在南極冰天雪地中的瞬間……這些不正是一顆顆閃耀的星嗎?
在《滑鐵盧的一分鐘》里,拿破侖無奈之下任命格魯希為元帥,讓他與主力部隊分頭行動。途中拿破侖率領(lǐng)主力部隊在滑鐵盧與英普聯(lián)軍激戰(zhàn),雖然格魯希也意識到了自己應(yīng)該回去增援,但是君命不可違,錯過了救援的時機,從而導致了拿破侖在滑鐵盧的失敗。不可一世的皇帝就這樣因為一個畏首畏尾的部下而走下神壇,不免令人唏噓,也使我明白了在關(guān)鍵時刻要有主見,勇于跳出條條框框,做出正確的決定,不能畏首畏尾、唯命是從,否則會錯過寶貴的機會。
《南極探險的斗爭》講述了英國的斯科特上校帶領(lǐng)科考隊前往南極點,卻被競爭對手搶先一步,未能成為第一支到達南極點的隊伍,進而陷入了絕望中。當他們知道永遠不能走回去時,毅然選擇了死亡,他們的勇氣與英雄氣概令人敬佩,同時也多了幾分悲壯。他們明知已經(jīng)失敗時,仍然堅持著一步步走到了南極點,這種在絕望中的堅持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他們可以被毀滅,但是他們永遠不會接受失敗!
決定一件事、一段歷史的,往往是最平凡、最普通的人,也往往是在最不起眼的時刻。在作者筆下,歷史之所以變幻無常,是因為一個個偶然甚至荒誕的細節(jié),給人深深的震撼與觸動。雖死猶生的失敗中會產(chǎn)生攀登無限高峰的意志,只有雄心壯志才能點燃其火熱的心。
合上這本書時,群星仍在閃耀。它們在注視,注視著這個世界,注視著他們所締造的奇跡。
(指導教師:宋旭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