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敏
(江蘇省張家港市南豐鎮(zhèn)南豐小學,江蘇張家港 215600)
以前的信息技術教學沒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而是通過借用其他學科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通過借用的模式不一定適用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所以在對信息技術教學的規(guī)范和教學方法的不斷創(chuàng)新后,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也由原來的“借用”過渡到具有特色信息技術學科的特色模式。下面就介紹幾種為改革教學模式而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
榜樣示范法的實質就是示范法,就是通過老師上課的舉例示范,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操作步驟和操作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教學小學信息技術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快速地掌握基本知識,為有效完成教學任務打下扎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信息技術(下冊)第5課《制作課程表》時,我就采用示范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在Word中制作表格的詳細做法。在前面為學生進行了Word的認識課程后,學生對Word中的基本功能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所以這節(jié)課只對Word進行簡單介紹,之后就開始了在Word中制作表格的示范。制作課程表的第一步就是在電腦桌面上找到并打開Word,這是最為基礎的一步。第二步是在Word中的菜單欄中找到“插入”菜單,并點擊,點擊之后可以看見很多選項。示范到這一步的時候,再對課程表的格數進行規(guī)劃,如每周上五天課,每天上午4節(jié)課,下午2節(jié)課,我們就可以制作一個6行5列的最簡單的課程表。所以第三步的操作就是在“插入表格”的下拉菜單中數一個“5×6”的表格并單擊,這個時候在Word的工作區(qū)就會出現(xiàn)一個6行5列的表格,之后把每節(jié)課程相應的填寫進去就完成了最簡單的課程表制作。在為學生示范其他的制表方法時,我還是采用示范法來引導學生進行操作。在示范完所有制作課程表的方法之后,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從學生制作過程中可以看出,學生已經完全掌握了知識,大多數學生能快速地制作出課程表。
這種教學方法能讓學生通過示范模仿,進而掌握知識,這也正是示范法這種教學方法和其他教學方法最大的不同。因此在實施這種教學方法時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地調整教學計劃,來實現(xiàn)最好的教學效果[1]。
師生同步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跟著教師的示范或者指導進行操作,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及時解決在實施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老師也可以用學生發(fā)現(xiàn)的問題來進一步教學,所以這種教學方法可以進行思維碰撞,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信息技術(下冊)第27課《幻燈片鏈接》時,我就采用師生同步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在學習完前面《走進PowerPoint》《編輯演示文稿》等課程后,學生對PowerPoint有了一定的認識了解,所以我采用現(xiàn)場指導學生進行操作的方法來教學如何進行幻燈片鏈接。在進行鏈接之前,我先要求學生制作幾張幻燈片,在這段時間內我對學生制作幻燈片的操作進行指導,改正不規(guī)范的操作,并為學生解答在制作幻燈片時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這樣也是幫助學生回顧復習之前學過的知識。在學生制作完成幻燈片之后,我就開始指導如何進行幻燈片的鏈接。第一步我讓學生在自己制作的幻燈片中找一段需要鏈接的文字(鏈接完成后直接點擊這段文字就能打開所鏈接的幻燈片)。第二步是學生完成相應的指導后,我讓學生選中剛才選定的文字,并單擊鼠標右鍵,在彈出的菜單中找到并點擊“超鏈接”。在我進行完這步的指導之后我留出了一點時間讓學生進行操作。第三步是讓學生在彈出的對話框“插入超鏈接”中選擇自己需要鏈接的幻燈片,并單擊確定。這種教學方式教師可以不用在電腦上操作,在指導學生的同時觀察學生的操作是否規(guī)范。
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在指導的同時糾正不規(guī)范的操作步驟。但是這種教學方法在實施的過程中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相比課堂較為混亂,需要有一定的教學組織。
引導探索的教學方法是針對某一特殊的教學內容而采用的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做詳細的講解,只是對學生分配任務并進行簡單的引導。
例如,在教學選修第8課《畫組合圖形》時,我就采用引導探索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用電腦畫圖形的技巧方法。由于在學習這課之前學習了《畫樓梯》《畫正多邊形》等課程,學生對用電腦畫基本圖形的操作有了一定的認識了解,所以我就布置了“用圖形畫出一幅組合圖形的畫”的任務,讓學生根據以前學習的知識進行初步探究實施。在布置任務之后,學生開始開動思維進行創(chuàng)作。我在觀察學生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創(chuàng)作那些不規(guī)則的圖形時比較吃力。比如有位同學要畫一個“彎彎的月亮”,就不知道怎么畫出來,剛開始他使用曲線工具進行拼湊,比較費事而且效果也不太好。在他經過多次探究之后用兩個圓解決了這個問題:先畫出一個圓,然后復制一個相同的,接著移動其中的一個,把它覆蓋在另一個圓上面,組成一個月牙形,填上顏色之后用橡皮擦去多余的部分。學生在完成類似的創(chuàng)作之后會發(fā)現(xiàn)用這種方法作畫既迅速又美觀,這就是用引導探究的教學方法帶來的實際效果。
這種教學方法多用于趣味性比較強、難度不是很大的教學內容,可以通過任務培養(yǎng)學生探索能力和自學能力,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自我學習的習慣。但是這種教學方式占用的課時比較多,因此在開展實際教學時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做出適當的調整[2]。
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的主要內容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進度,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給每節(jié)課制定出切合實際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學習和努力,再本節(jié)課程里完成教師預定的任務。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信息技術(上冊)第6課《鍵盤輸入》時,我就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強化練習鍵盤輸入的熟練程度。我用一篇500字的文章讓學生以每分鐘40字的速度輸入電腦,并且正確率在80%以上。這個任務是在學生學習了漢字的輸入方法之后讓學生去完成的,主要是想通過輸入這段文字來提高學生輸入漢字的速度和正確率,從而完全掌握這節(jié)課程的內容。在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任務的設置是比較重要的,其設置標準要求切合教學內容,還要貼近實際生活,用這樣的任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讓學生學會如何學以致用。
任務驅動法多用于信息技術操作內容方面的教學,這種教學方法的核心是任務確定,合理地設置任務才能在有效的時間內實現(xiàn)最好的教學效果。因此這種教學方法非常適用于信息技術教學,也吻合信息技術的特點,可以有效地提升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文中介紹了幾種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每一種方法既有優(yōu)勢也有一定的不足,因此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自由選擇教學方法,也可以將多種方法同時用于教學,各取所長,以期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1] 徐燕紅.當前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6,5(02):129-130.
[2] 付啟龍.信息教育教學模式淺議[J].中國校外教育,2016,(18):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