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黃耀鵬
騰勢更名,學徒轉正?
□本刊記者 黃耀鵬
比亞迪戴姆勒公司更名為騰勢,已經用不到戴姆勒背書了?
比亞迪戴姆勒有限公司的更名行動,肯定不是宣傳手段。
公告內容很簡單,該公司正式更名為騰勢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與品牌名稱相同,股東股比等關系不變。比亞迪和戴姆勒兩大股東的名字從公司名稱中隱去。
官方說法,公司名和品牌名改成不一致就增加溝通成本云云,不成立。擁有多個品牌車系的公司,并無類似擔心。只有一款產品的騰勢,反而擔心消費者誤解,說不通。
想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要明白比亞迪和戴姆勒合資公司中兩者扮演的角色權重。
比亞迪的角色顯而易見,負責公司架構、運營、電控技術和電池供應。在公司官網上,比亞迪不遺余力地宣傳該公司由戴姆勒背書,而戴姆勒則對宣傳自己在該公司作用有所保留,兩者的熱度形成鮮明對比。從根上說,這家公司是比亞迪的。
從雙方開始坐下來談到今天已經歷時6年,騰勢只在2014年出了一款車,第二款產品只聞樓梯響。產品銷量不佳是最容易想到的原因。
比亞迪很清楚,它搶在騰勢推出第一款車之前,就推出續(xù)航里程相差無幾的E6,并且在推廣力度上遠超騰勢。而騰勢拿到兩級補貼后27萬的價格,又不屬于豪華產品(騰勢的高管屢次強調這一點)必然是小眾車型。換言之,是一個不走量的產品。
那么比亞迪圖什么?學手藝。騰勢電動車生產全盤采用戴姆勒的品控體系,從采購源頭開始,就利用了戴姆勒的產業(yè)鏈,建立了一條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四大工藝在內的獨立生產線。
大多數車評人士,都猜測騰勢這款車源自奔馳B級車平臺。這種說法表面上遭到騰勢CEO嚴琛否認,她稱該車完全是從概念、基礎正向設計得來。
騰勢研發(fā)團隊有半數來自戴姆勒或者由后者招募而來,戴姆勒團隊帶著比亞迪的設計師,走完了整個設計流程。
騰勢就是比亞迪自家花錢建立的學徒工廠,現在該到了出徒的時間。
現在戴姆勒打算在華推出EQ系列電動車,需要降低在騰勢的存在感,公司名字中去除戴姆勒,并非是比亞迪所樂見,顯然源自戴姆勒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