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春梅
(江西省贛州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科技城太和小學,江西贛州 341000)
素質教育背景下的今天,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語文教學的需求,為了讓每個學生都獲得全面的發(fā)展,就需要全面落實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需要且必須去研究新的教學思路及授課模式。本文筆者就以課外活動這一新的教學思路為探討中心,相信此教學模塊的融入,必能帶來驚人的教學成效。
從目前我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情來看,往往存在著各種問題,限制了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筆者對目前的教學進行了觀察與總結,將影響語文教學質量的因素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已經很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老師需要在意識到此點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F(xiàn)在的學生和過去的學生完全不同,他們的思想處于自由狀態(tài)中,既可以是規(guī)規(guī)矩矩的,又可以是天馬行空的,老師需要明確當代學生的個性特征,制定出符合他們共同發(fā)展的新穎教學方式。
以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都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從來不會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更不會主動與老師、同學進行交流與辯論,自然難以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學習興致不會高漲,課堂中會習慣去做各種小動作。此外,老師教學過程中總是將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放于核心位置,忽視了對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因此現(xiàn)代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需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逐漸實現(xiàn)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發(fā)展。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老師往往對于小學生的實際學習特點不夠重視,這就導致了教學事倍功半。小學生是語文教學的主體,由于他們年齡小,還處于兒童階段,心智自然不夠成熟,對于感興趣的知識學習欲望就會較強,而對于不感興趣的知識學習欲望就會較低,甚至會出現(xiàn)排斥的學習心理,老師在實際教學中未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常使得較多學生感覺語文學習枯燥無趣,這很容易讓學生樹立不正確的語文學習觀。
課外活動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其融入到教學中,是一種以娛樂性質的教育方式,能讓學生在玩中激發(fā)自身的求知欲望,使知識接受的過程更加容易,這對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及綜合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1]。
同時,課外活動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能有效對課堂內容進行延伸,使學生接觸到更豐富的語文知識,不再將語文學習看成是一種負擔,而是循序漸進地提升教學水平。
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舊教學體制和考試制度的影響,較多學生的學習都是為了應對考試,對語文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并不高,可以說將語文學習單純地當作了一項任務。而將課外活動引入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能使語文課堂教學有針對性,能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去學習與體會。關鍵是學生能自主提出問題,鍛煉學生的想象力與表達能力,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真正使以往的被動教育向主動教育轉變。
小學語文課堂每節(jié)課的時間只有45分鐘,有時老師對知識的講解較為深入,就會出現(xiàn)課堂時間不夠用的情況,導致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此時,老師需要做的便是積極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通過課外活動的開展順利完成教學目標,還能使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更加深入,非常有益于教學質量的提升。關鍵是課外競賽內容比較開放,沒有太強的局限性,可以是背誦競賽、朗讀競賽,也可以是表演競賽等等。這些競賽活動的開展都能夠逐漸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
同時,競賽開展過程中老師還可以對每個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合理的評價,有錯則改,無錯加勉。這樣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不僅能更好地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確保教與學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第一,根據課文開展主題性活動。為了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教學方式,老師需要根據語文教材來開展主題性活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主題活動,配合課堂教學,給予學生參與活動與學習的機會,長此以往相信必能讓學生真正地喜歡上語文課程。例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課文時,可以開展與課文主題狼牙山五壯士相關的主題活動,讓每個學生寫一篇讀后感,可以從任意一個角度切入,并讓學生在講臺上進行朗誦,下面的學生可以當評委,對于朗讀的內容及情感進行評價,給自己認為表現(xiàn)最好的同學投票,以此來票選出最好的讀后感與朗讀稿。當然,這里學生所寫的讀后感,其內容必須真實,不可胡編亂講,所以當學生寫讀后感時,可以引導學生去互聯(lián)網或者相關長輩家中查找真實的資料,明確壯士的戰(zhàn)爭經歷。從而將課文的主題“有擔當、愛國、奉獻精神”展示出來。在寫的過程中能使學生對課文有更加全面、深入且獨特的感受,真正地對中國歷史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這樣的主題性活動所起到的作用是老師反復講解課文所不能達到的,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不僅完成了課堂教育,還進行了有效的愛國教育。
第二,根據作文內容開展實踐性活動。毋庸置疑,小學階段的學生無論是智力,還是思維能力都處于較為薄弱的狀態(tài),在寫作時就會感覺非常難。當學生長期對寫作無話可說時,就會產生各種畏難情緒及心理。因此,要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必須合理開展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獲得獨特的啟發(fā)與感受,自然寫作的靈感也會隨之而來,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為更好地寫作與生活奠定基礎。但此實踐活動也必須和作文有密切的關系,如當寫人與物的作文時,就可以在校園、公園、郊外等場所舉辦各種活動,讓學生的寫作有話可說;當寫與歷史相關的作文時,不妨將學生帶到歷史博物館等地方進行參觀,讓學生獲得頗豐的感受,這樣在激活學生思維、提升學生見識的同時,真正地為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奠定基礎。
課外活動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及方式,合理地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作文內容、知識內容,開展各種實踐課外活動[2]。長此以往,相信能逐漸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及意識,真正地喜歡上語文課程,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發(fā)展。
[1]王春燁.淺議拓展小學語文課外活動空間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祖國(教育建設),2013,(3):167.
[2]劉曉艷.論如何拓展小學語文課外活動空間,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祖國(教育建設),2012,(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