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梅
(南京市六合區(qū)雄州初級中學,江蘇南京 211100)
基于差異教育理念下初中數學教學的實踐研究
董 梅
(南京市六合區(qū)雄州初級中學,江蘇南京 211100)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惫P者結合自身的數學教學實踐,將“差異教育”理念的多元性、差異性、選擇性等要素廣泛運用到數學教學中,展開針對不同個體學生差異的有關數學教學的關注、設計、實施和評價,旨在差異教育理念下數學教學真正做到關注個體差異,促使學生的共同發(fā)展。
差異教育理念;初中數學教學;實踐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惫P者結合自身的數學教學實踐,將“差異教育”理念的多元性、差異性、選擇性等要素廣泛運用到數學教學中,展開針對不同個體學生差異的有關數學教學的關注、設計、實施和評價,旨在差異教育理念下數學教學真正做到關注個體差異,促使學生共同發(fā)展。
通過行動研究法,對差異教育理念下的初中數學教學進行實踐探索,調查基于差異教育理念下初中數學教學設計、實施與評價的現狀及其歸因分析,總結和探索能指導初中數學開展差異教育理念下的教學策略。研究成果基于筆者收集一線的材料,可為一線基礎數學教學提供理論研究依據和實踐探究經驗。
由于我校地處城鄉(xiāng)結合部,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演變,外來人口的寄居造成學生生源的復雜性,再加上教師的流動性等因素,給數學教學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力;學生生源參差不齊、教師教學水平的差距、行政分班學生數的飽和,都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很多矛盾。筆者通過對我校所有班級(18個行政班)數學教學現狀進行調查,發(fā)現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其一,數學課堂重群體獲得輕個體發(fā)展;其二,教學目標的制定重共性輕個性,缺乏獨特性;其三,數學課堂及作業(yè)等評價機制重統(tǒng)一輕差異,缺乏多向性。我們都習慣性地用“對”抑或“錯”來定論,用這樣的標準來衡量每一位學生。而使用統(tǒng)一的標準來評價不同的學生,這樣的做法與我們差異教育理念的多向性原則是背道而馳的。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各種教學理念涌入教學實踐中。作為年輕教師,面對工作壓力,缺少再學習的動力。當青年教師成為學校數學教學的主力軍時,他們因缺乏教學經驗,又沒有對學生個體進行深入了解,因此對差異教育理念在數學教學實踐中的落實缺乏足夠的認識。
作為年輕的數學教師,往往懷著一腔熱血走進課堂。當他們面對一兩個“特殊”學生時,或許會在短時期內,用一定的耐心與時間去關注其數學學習。
但由于年輕教師在學校的多重身份,當短期內沒有成效,年輕教師就會選擇放棄,覺得他們“教了也白教”,而一旦這種觀念根深蒂固,勢必對年輕教師后面的教學理念產生負面的影響。所以關注個體差異,建立差異教育理念絕不是一蹴而就的簡單行為,它必定是個持之以恒的發(fā)展性行為。
很多數學教師重課堂內容的實施,認為講授完預計教學內容即可;輕一堂課的學習評價,這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發(fā)展都產生了負面影響。
因為缺乏個性的評價,單一地將學生的數學學習定性為對與不對,無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愛學數學的學生越學越好,而興趣不濃的學生或許因為一個簡單的診斷性評價或者一次考試的意外滑坡而失去學習的興趣,那些被邊緣化的“特殊”學生更是破罐子破摔。
隨著融合教育隨班就讀模式的大面積普及,每個班級總會出現幾個“特殊”學生。融合教育跟班就讀指部分肢殘、輕度弱智、弱視和重聽等殘障孩子進入普通班就讀進行教育的一種方式,其目的就是要讓這些“特殊”學生能夠與普通學生一起活動、相互交往的同時,獲得必要的有針對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務,以及必要的康復和補償訓練,以便使他們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開發(fā)潛能,為他們今后自主、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礎。
要想讓每個學生都能進行數學學習,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整個學習的過程,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成功感。分層教學法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它是在學生知識基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下,教師有針對性地實施分層教學,從而達到不同層次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
這種主要表現為教學內容的分層,要求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設計問題與作業(yè),讓班級底層的孩子也能參與到最基礎內容的學習中來,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樣既可以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也可以幫助這些“特殊”學生找到存在感,增強其信心。
課堂是師生互動交流的場所。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尤其是學困生),這時課堂氛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情緒和克服困難的信心。如何激勵學生積極思維,積極參與數學學習呢?在課堂上營造一種強烈的學習動因,創(chuàng)造自信的課堂氛圍是很有必要的。
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的需要,從各個方面盡量鼓勵學生參與,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可以用啟發(fā)式教學,以舊引新、由淺入深,循循善誘,啟發(fā)設問,讓學生直接參與數學定理的證明,數學公式的推導,引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激發(fā)學生思考問題、探索結論的興趣和熱情。也可以讓學生走上講臺,扮演一個片段的教師角色,既滿足學生喜歡參與及自我表現的心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也能極大地激起其他學生的好勝心理。當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達到高峰時,教師給予適當的點撥,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積極接受新知識。還可以讓學生自編練習題,每一個知識點講解完,可以讓學生自編一道題鞏固。學生不僅對知識概念非常清楚,還開發(fā)了學生的潛在力量,使學生的心智活動得到了改善,更主要的是使學生的興趣倍增,增強了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作為數學教師,應在數學教學設計和實施評價時,牢牢記住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對各類學生的學習基礎、水平層次給予客觀的定性,對于他們所取得的哪怕一點點進步都給予肯定性的評價,這樣做不僅能抓住學困生轉化的契機,而且能激發(fā)他們進一步學習的動力。
數學教學基于促進每個學生全面、主動、差異發(fā)展的思考,我們的數學教學一定要努力實施共性與個性相兼顧,縱向與橫向相結合,絕對性評價與相對性評價相區(qū)分的多元評價方式。
面向全體學生,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是當前教育的關鍵所在。如何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數學學習,都能在數學上得到良好的發(fā)展,需要我們每一個數學教育工作者積極思考、大膽實踐、不斷總結。
[1]陳時見.課堂管理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壯,2002.
[2]夏正江.一個模子不適合所有的學生[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華國棟.差異教育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化社,2001.
董梅,1979年生,女,南京六合人,現任南京市六合區(qū)雄州初級中學數學教研組組長,六合區(qū)中考教學先進個人,六合區(qū)優(yōu)秀青年教師,優(yōu)秀班主任,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