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春
(浙江省寧波市新芝小學,浙江寧波 315010)
小學三年級后,孩子開始接觸作文,各單元的語文園地均有習作要求。在此前的階段,對一、二年級學生的要求是只需要表述清晰,詞能達意。而到了中年級,一篇作文需要達到300字左右的要求,這對一些語文基礎薄弱、缺少作文訓練的孩子來說就會出現(xiàn)無從下手的情況,亟須解決“寫什么”和“怎么寫”的兩大問題。
縱觀三年級上下冊的16次習作,涉及寫景、記事、寫人、寫物、展開想象編故事等各種題材,基本上囊括了小學階段習作訓練的所有范圍。因此,教會學生掌握初步的寫作方法顯得尤其重要。怎樣才能使學生在習作初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能勇敢地跨出第一步,踏上愉快的習作之路呢?
新教材的習作訓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有話可說,自然解決了“無米之炊”的“米”的問題。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六習作訓練是寫一處景物,單元內容緊扣主題安排了寫景文章,有古詩《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后雨》,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口語交際的內容也是介紹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那么怎樣把一處景物寫好,把這鍋“米”煮成“熟飯”呢?我覺得必須依靠文本出現(xiàn)的大量規(guī)范、優(yōu)美的語言,借助課文范例,理清文脈,學會寫景。
《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兩篇課文語言優(yōu)美,層次清晰,稱得上是寫景文章的經(jīng)典之作,也是讓學生進行模仿、學會寫景的規(guī)范之作。因此,上課時就要有目的地從兩方面著手訓練:一是通過講清課文的用詞造句、布局謀篇等知識,讓學生掌握語言工具,學習表達方法,提高寫作能力;二是要與學生的寫作實際聯(lián)系起來,有意識地指導學生以課文為借鑒練習寫作。把學生日常作文中的具體問題帶到閱讀課去比較、去解決,使學生懂得為什么要這樣寫,而不那樣寫,從而解決“怎么寫”的問題。比如介紹自己去過的地方這次習作,有《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兩篇課文引路,學生明白寫景的文章層次一定要清晰,可以像課文一樣以總分總構段成篇,中間分述部分既可仿《富饒的西沙群島》那樣抓住島上最有特色的部分橫向鋪線來寫,也可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以春、夏、秋、冬四季小興安嶺不同的景色縱向鋪線來完成。
通過比較,讓學生學會寫文章都應從整體入手,首先在腦海中完成全篇作文的大致面貌,相對來說,就不會發(fā)生“腳踏西瓜皮,滑到哪兒是哪兒”,寫到最后脫離中心的習作“事故”。
每單元語文園地的習作訓練都緊密結合了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或在口語交際中有所涉及。如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三口語交際內容是“秋天的快樂”,習作要求畫一幅秋天的圖畫,再寫一寫你畫的畫;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四口語交際內容為“教你學一招”,談談每個人一兩樣拿手的本領,習作要求是回憶這些本領是怎么學會的,在學本領的過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體會,因此口語交際課不能泛泛而過,應該抓住口語表達這個機會進行實實在在的訓練。在訓練中提高學生樂于表達、敢于表達、真情表達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指出表達中的不當之處。
如《教你學一招》這一課先讓學生說說自己有哪些“絕招”“絕活”,大大激發(fā)孩子的說話興趣,又讓大家小組討論學絕招時的“酸甜苦辣”,選擇其中一味具體展開,其余同學仔細傾聽、幫助修改。小組交流評出的作品繼續(xù)在全班交流,由老師在旁評議指正??谡Z訓練真正落實到位對寫作的幫助是顯而易見的,如學生寫的學游泳片段:忽聽嘩的一聲巨響,水花濺得我滿身都是。我定睛一看,那不是我的同學嗎?只見泳池里的他四腳朝天,像一只翻了面的烏龜,我們立刻哈哈大笑。他狼狽地從水里站起身來,還不忘和我們做了個鬼臉。這樣生動有趣的表達,正是在有效的口語交際訓練中練就的。
巴金曾對愛好文學的青年回信:“只有寫,才會寫?!比~圣陶[1]指出:“寫作的歷練在于多作?!睂τ趧倓偺ど蠈懽髡鞒痰娜昙墝W生來說,光靠每個單元的習作訓練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緊密結合文本特點,從閱讀教學中尋找突破口,凡遇有隨堂練筆的機會,決不放過。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逐步提高寫作能力,養(yǎng)成勤于動筆的良好習慣。比如,學了《和時間賽跑》,寫一段有關時間飛逝的感言,也可仿照文中段落寫一寫自己珍惜時間的事例;學完《燕子專列》,把文中貝蒂尋找燕子的經(jīng)過通過想象寫具體;學了《爭吵》練寫“爭吵”,學了《絕招》練寫“絕招”……“文必多作而后工”勤寫多練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主要途徑,只要我們吃透教材,總能從文本中找到適合學生訓練的寫作點。
通過仿照林清玄《和時間賽跑》里的段落,學生在感慨時間飛逝的片段里寫道:“夜晚,我仰望星空,星星多美??!但我知道,這么美麗的星空,只能屬于今天這個夜晚。過了今晚,就永遠不會回來了。也許明天還會有這么美麗的星星,但永遠不會是今天的星星了?!奔氉x之下,似乎也帶上了那么點兒大師的味道。
學會從課文優(yōu)美的語段中汲取精華,仿寫片段,在訓練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刻畫細節(jié)的能力,使其能在今后的寫作中從細微處入手,以小見大,初步達到詞能達意、邏輯合理、文理清晰、文質兼美的寫作境界。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想要寫好作文,就需要肚中有貨。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積累優(yōu)秀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尤為重要。作為教師可以從詞句入手,準備好采蜜本、積累本,引導學生做好語言積累,好詞、好句、好段都是積累的對象,不僅抓好課內詞句的積累,更要向課外延伸,加強課外閱讀,鼓勵學生多讀書、多聽記、多思考。比如我們可以開展好書推薦活動,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向大家推薦好書一本,通過PPT制作,把書中的優(yōu)美詞句介紹給大家。還可以通過朗誦古詩詞、背誦名人名言、語文知識競賽、成語競猜等各類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累興趣,形成豐富的語言素材,為寫好作文,打下基礎。
除了語言素材,教師還需要關注學生的內容素材,所以寫隨筆、日記都是很好的方法,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加強觀察,用自己的一雙慧眼發(fā)現(xiàn)生活。開心的、痛苦的、難過的、失望的一系列情緒體驗都是生活的一部分,讓孩子把這些內容記錄下來,就是最好的寫作素材。作為教師,要善于提醒孩子觀察生活。如每周的小練筆可以多寫寫生活真實發(fā)生的、舉行過的各類活動,同學間的某一次爭吵、一堂有趣的課、最近看的一場電影等。有條件的班級還可以養(yǎng)一類植物或者動物進行連續(xù)性地觀察,豐富寫作素材。
寫作之路漫漫,只有手把手教學生寫作“起步”,不斷從閱讀中積累經(jīng)驗,從練筆中熟悉規(guī)則,從修改中提高水平,學生才能在作文路上進退自如、游刃有余。
[1] 葉圣陶.葉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