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顧紅芹
讓識字教學回歸本真
?江蘇/顧紅芹
在小學識字教學中,教師要以“讓學引思”的理論指引,要順應(yīng)童性,以學替教,以思替灌,為學生營造學習的氛圍,將自主識字的機會讓給學生,讓他們在識字中建構(gòu)知識、提升能力、豐富情感。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讓學引思
識字是閱讀與寫作的基礎(chǔ),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前提。課標對小學階段的識字量有明確的要求,但在識字教學中,部分教師只注重字音、字形,忽視了漢字特征、意蘊的把握,漢字的豐富內(nèi)涵被“雪藏”,以致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限于浮光掠影,影響了語文閱讀的效率。在“讓學引思”的理論指引下,教師要關(guān)注童心,順應(yīng)童性,挖掘漢字的豐富內(nèi)涵,讓“教”于“學”,讓“灌”于“思”,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識字活動。
對于六七歲的兒童來說,他們對一切都有新鮮感,有著強烈的識字欲望。教師要遵循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創(chuàng)設(shè)教學情境,讓學生不知不覺地置身于場景之中,牽動童心,讓他們真正地參與合作、探究活動。如在蘇教版一上《識字5》教學中,教者出示沙灘圖片,讓學生說說在沙灘上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會回答貝殼、腳丫,讓學生認讀“沙”、“貝殼”、“腳丫”,并引導學生思考,說說你見過什么樣的貝殼?在沙灘上走一走會有什么感覺?玩一玩“拾貝殼”的游戲。教者借助圖片創(chuàng)設(shè)情境,為學生營造探究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觀察、動手貼卡片等活動中自主識字。
(一)在游戲中感知漢字 兒童在識字過程中感知、思維、想象能力都能獲得發(fā)展。而小學低年級學生在“正規(guī)”教學中產(chǎn)生緊張、焦慮感,教師以游戲識字的方法讓學生得以放松,使他們的消極情緒得以排解。愛玩也是兒童的天性,教師要采用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讓他們在游戲中學習。
(二)在暢談中品味漢字 語文教師應(yīng)建立開放的語文觀,關(guān)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與成長需要,將教材與生活融為一體,拓展語文的學習空間。如在蘇教版二上《識字2》教學中,教者出示天安門城樓的場景,創(chuàng)設(shè)情境,“1949年10月1日,30多萬人民在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天安門廣場成為全國各族人民無比向往的地方,看看掛圖,找找哪個是城樓,哪個是金水橋。”學生借助圖片理解“城”、“城樓”、“騰”、“滕飛”等字詞,能將圖上描繪的事物與所學的詞語聯(lián)系起來。
(三)在碰撞中感悟漢字 教師要引領(lǐng)通過思想的交流、情感的碰撞,激發(fā)學生的求異思維。如在學習“蒼蠅”時,學生會大膽提出疑惑,“蒼”是昆蟲卻為什么沒有蟲字旁?教者讓學生查字典,了解“蒼”的本義,了解“蒼”本是表示植物的顏色。教者用課件呈現(xiàn)“昆”字,讓學生了解其本義是兩人在太陽底下并肩行走,表示眾多的意思。通過自主解疑、教師引導,學生在探索中加深對漢字的理解與記憶,感悟漢語的奧妙。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字理的分析,指導學生運用漢字規(guī)律去觀察、分析、推理,從而掌握知識,提高自主識字的能力。(1)追根求源,教好獨體字。象形字中“形”、“字”渾然一體,教師采用圖文對照的方式分析字形,了解字義。如學習“兔”字時,教者呈現(xiàn)兔子的圖片,出示其甲骨文、小篆、楷書,從而讓學生整體感知,“兔”字上面像頭,中間像身子,下邊像腿。(2)察而見意,教好指示字。一是用象征性符號構(gòu)成字形表示抽象意義的字,如“二”中的每一條橫線表示數(shù)目“一”,幾條橫線組合起來就為該字表示的數(shù)目。二是在象形字基礎(chǔ)上加指示性符號,表明所指的事物,如“本”是在“木”的下部加“一”作指示樹根的部位。而“末”中的“一”表示末梢。學生要領(lǐng)其意記其形,先感知其形、義、音,了解每個構(gòu)件的意思,再加以組合,理解構(gòu)件與字形之間的聯(lián)系。如學習“盲”字時,學生會分解成“亡”與“目”兩部分,接著讓學生說出“亡”與“目”的意思,學生會“直譯”為“眼睛死亡”,加以整理,就是“眼睛看不見東西了”。(3)分解組合,教好合體字。教師以合體字的析解教學生識字,能引發(fā)學生濃厚的興趣。如讓學生辨析“澆、燒、曉、繞、撓、饒、僥”等字,可以為學生編順口溜,用水“澆”,用火“燒”,日出東方是“曉”,左邊絞絲彎彎“繞”,換上提手是阻“撓”,豐衣足食才富“饒”,依靠旁人是“僥”幸。
(一)以校園文化對學生進行熏陶 學生步入校門,鮮活的漢字就會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有宣傳標語、校風校訓、告示牌、黑板報、宣傳欄等……教師要利用這一條件,帶領(lǐng)學生在觀賞校園中識字,在愉悅的氛圍中領(lǐng)略到漢字的無窮魅力。
(二)社會生活成為漢字學聯(lián)的大樂園 漢字無處不在,他們每天都有接受到商店的招牌、物品的包裝袋,可以隨時隨地識字,如“奧妙”洗衣粉、“金利來”襯衫、“猴茹”餅干,學生去認識身邊的漢字,就不會覺得識字是一個苦差事,還能從中感受到無限樂趣。
(三)課外閱讀拓展視野 教者要設(shè)計閱讀摘錄卡,引導學生去閱讀課外讀物,提高他們的識字量,讓他們在閱讀中鞏固舊字、認識新字,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總之,在小學識字教學中,教師要以文化的視角,遵循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為學生營造熏陶文化的識字環(huán)境,將自主學習的機會讓給學生,引導他們主動思考、辨析,讓他們學習漢字成為認識世界、感悟文化、豐富情感、提升素養(yǎng)的過程。
[1]佟樂泉,張一清.小學識字教學研究[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9.
[2]張德鑫.關(guān)于漢字文化研究與漢字教學的幾點思考[J].世界漢語教學,1999.
江蘇省阜寧縣郭墅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