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細紅 蘭建蕓 唐珮
·臨床護理·
內(nèi)科護理
協(xié)同護理模式對帕金森病患者自我護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
管細紅 蘭建蕓 唐珮
目的 探討協(xié)同護理模式對帕金森病患者自我護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 方法將68例帕金森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4例)和干預組(34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實施協(xié)同護理模式。干預后3個月,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測量表及自我效能量表比較2組干預效果。 結果 干預后,干預組自我護理能力、自我效能得分和自我管理得分均高于對照組。 結論 應用協(xié)同護理模式能夠顯著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自我護理和自我管理能力。
協(xié)同護理;帕金森病;自我護理;自我管理
協(xié)同護理模式(collaboration care model,CCM)是由Lott等[1]根據(jù)Orem自理理論提出,其目標為以現(xiàn)有的人力資源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患者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患者的自我護理、自我管理和健康決策能力,鼓勵患者家屬參與護理,強化集體協(xié)同護理的作用,提高護理質(zhì)量[2]。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目前我國帕金森病患者已達200萬人,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為1.0%~1.4%[3],75歲以上達3.4%[4],且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加劇,帕金森病發(fā)病率逐漸升高,這就要求帕金森病患者在自我健康管理中承擔更重要的角色。有研究[5]表明,自我護理和自我管理能力對老年人的健康行為、生活方式、生活質(zhì)量有重要的影響,在老年人慢性疾病預防、康復及生活質(zhì)量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CCM目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等人群中應用廣泛,在減輕疾病癥狀、提高患者滿意度方面有顯著作用[6]。本研究對帕金森病患者應用CCM,旨在探討CCM對帕金森病患者自我護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
1.1 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15年1~12月南昌市某三甲醫(yī)院符合標準的68例帕金林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2006年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運動障礙及帕金森病學組制訂的帕金森病診斷標準[7];②意識清楚,無明顯認知障礙,能清楚表達自己意愿;③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愿意配合。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病,有嚴重心、肝、脾、腎等器質(zhì)性病變患者;②各種原因導致的繼發(fā)性帕金森綜合征和帕金森疊加綜合征;③研究中途退出的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34例。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神經(jīng)內(nèi)科常規(guī)護理,包括病情觀察、安全護理、飲食護理、用藥護理等。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CCM。
1.2.1 CCM知識指導
責任護士主動為帕金森病患者及其家屬講解CCM的方法,與患者及其家屬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關系,引導患者家屬積極參與患者照護,與患者家屬共同制定個性化的護理計劃。在與患者交談、介紹的過程中評估患者的狀況、需求和存在的問題。
1.2.2 帕金森病理論知識指導
以健康手冊的形式為帕金森病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帕金森病相關概念、分類、發(fā)病機制和臨床表現(xiàn)等知識,指導帕金森病患者結合自身喜好,少食多餐,多進食富含纖維素、維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蛋白質(zhì)每日控制在0.8~1.2 kg,不可進食過多,否則會降低左旋多巴的治療效果。向帕金森病患者及其家屬介紹常用藥物的種類、服藥時間、方法、劑量及常見的不良反應,如長期服用左旋多巴類藥物后會出現(xiàn)藥效波動的開關現(xiàn)象和劑末現(xiàn)象等。指導患者按時、按量服藥,不可擅自加藥、停藥,密切觀察藥物治療效果及副作用。
1.2.3 日常生活安全管理技能指導
帕金森病早期癥狀輕微,不足以影響基本生活、工作、社交活動,但是當近70%的多巴胺神經(jīng)細胞遭到破壞時,患者會出現(xiàn)肌肉僵直、震顫、行動遲緩、共濟失調(diào)等比較明顯的癥狀和體征,隨著疾病的進展可導致患者功能障礙甚至殘疾并降低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8]。因此,要在穿衣、吃飯、洗澡、行走、書寫等日常生活護理方面對帕金森病患者進行指導,如在走路時用拐杖,及時移開障礙物,保證環(huán)境安全;外出時有專人陪護,轉彎時不碎步移動,以防跌倒;洗澡時防止燙傷;出現(xiàn)聲音嘶啞或含糊不清時,及時評價語言功能;晚期關節(jié)不能自主活動時,按摩四肢,動作應輕柔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
1.2.4 心理護理技能指導
帕金森病患者會出現(xiàn)意識障礙、抑郁、焦慮等人格方面的改變,其共有的心理特征是自尊心強、性情固執(zhí)、不宜合作、拒絕幫助、適應能力差等[9]。因此,加強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教會患者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穩(wěn)定情緒的方法,在精神上給予患者關愛和尊重,讓患者家屬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態(tài)變化,多給予患者情感支持,盡力滿足患者的需求,鼓勵患者學會自我護理和調(diào)整。
1.2.5 康復鍛煉技能指導
帕金森病進展緩慢,呈漸進性加重,目前藥物并不能減緩疾病進程,康復與運動療法對帕金森病癥狀的改善乃至對延緩病程的進展卻有一定幫助。帕金森病患者多存在步態(tài)障礙、姿勢平衡障礙、語言和(或)吞咽障礙等,教會患者及其家屬根據(jù)不同情況進行相應的康復或運動訓練。
1.3 評價方法
①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ESCA)。該量表1979年由Kearney等[10]提出并修訂,包括4個維度43個條目:自我護理技能(12個條目)、自我責任感(8個條目)、自我概念(9個條目)、健康知識水平(14個條目),總分172分。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得分越高,說明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越強。②自我管理量表。采用美國斯坦福大學患者教育研究中心Lorig等設計的《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測量表》[11],該量表內(nèi)容包括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測量兩部分。自我管理量表包括3個維度14個條目:日常生活行為管理(4個條目,包括飲食、控制體質(zhì)量、堅持鍛煉等)、認知癥狀管理(4個條目,包括情緒低落時采取轉移注意力、自我鼓勵等應對方式)、疾病管理(6個條目,包括身體不適時的處理、與家人和醫(yī)護人員的溝通等),總分70分。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自我管理越好。③自我效能量表[10]。該量表內(nèi)容包括11個條目,內(nèi)容涉及運動、飲食、戒煙、限酒、用藥、情緒控制等方面。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越高。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2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各維度得分比較
干預前,2組ESCA總分及各維度得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后,干預組ESCA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見表2。
2.2 2組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得分比較
干預前,2組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得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后,干預組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得分均高于對照組。見表3。
3.1CCM可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jīng)過3個月的干預,帕金森病患者的ESCA總分及各維度得分較干預前有顯著提高,說明CCM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護理的技能、知識水平和能力,這與Kyriacou等[12]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分析原因如下。①帕金森病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治療,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水平與其家屬的照顧能力對疾病的康復和預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本調(diào)查的患者多數(shù)來自農(nóng)村或周邊城鎮(zhèn),經(jīng)濟收入、文化程度均不高,缺乏社會支持,因此干預前自我護理能力較低。②CCM強調(diào)護理人員作為臨床教育者、倡導者和協(xié)調(diào)者的作用,而不僅僅只是醫(yī)囑的執(zhí)行者,有助于增強護理人員的自我滿足感,進而提高護理工作質(zhì)量[13]。同時,CCM還重視患者家屬的主導作用,通過責任護士的培訓指導,將患者家屬納入到干預措施中, 讓其及時支持和督導患者執(zhí)行。此外,CCM還重視對患者自身的干預,通過護理人員及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和督導, 患者的個人信心及主觀能動性均得到明顯提高,使患者由被動參與轉變?yōu)橹鲃訁⒓?,提高了自我管理和自我護理的能力[14]。
表2 2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各維度得分比較 (分,
表3 2組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得分比較 (分,
3.2CCM可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水平
本研究結果表明,經(jīng)過3個月的干預,帕金森病患者的自我效能總分、自我管理及各維度得分較干預前明顯提高,說明CCM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分析原因如下。①受傳統(tǒng)思想及我國國情的影響,大部分患者患病后習慣于被動接受治療及護理,形成對醫(yī)生、護理人員的依賴,而忽視自己在疾病管理中的作用和責任。因此,干預前患者的日常生活行為、認知癥狀和疾病管理能力均不高。②個體自我效能的來源主要有直接性經(jīng)驗、替代性經(jīng)驗、言語勸說和其他社會心理支持等方面,在決定一個人的行為方面起著重要作用[15]。CCM通過靈活多樣的干預方法,如疾病理論知識和技能的講座、咨詢、討論、同伴教育、家屬參與等,不但使帕金森病患者及其家屬掌握了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也增強了患者的自我效能,促使患者主動參與疾病管理[16]。③自我效能對患者日常生活行為、認知癥狀、疾病知識管理及自我管理總維度均具有正向影響[17]。自我效能高的患者,其服藥、飲食、堅持鍛煉等方面的依從性也高,自我管理水平也高。CCM強調(diào)護理人員-家屬-患者三位一體,通過護理人員知識和技能等方面的指導、家屬的監(jiān)督和支持及患者的主動參與,提高患者管理疾病的能力、自信心及積極性。
[1]LottTF,BlazeyME,WestMG.Patientparticipationinhealthcare:anunderusedresource.NursClinNorthAm,1992,27(1):61-76.
[2] 王新歌,樊少磊,韓晗.協(xié)同護理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中華護理雜志,2013,48(3):207-209.
[3] 韓煒,曹洪濤,葉霞.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家庭陪護培訓及效果評價.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2,27(8):757-759.
[4] 羅奇花,石紅婷,董亞賢.自我護理對帕金森病病人精神狀況的影響.全科護理,2014,12(13):1169-1171.
[5] 胡蘊綺,潘菁,萬霞,等.社區(qū)老年人自我護理能力與自我效能感的相關性.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5):1372-1374.
[6] 趙雪萍,薛小玲,蘇翠紅,等.協(xié)同護理干預對社區(qū)腦卒中患者照顧者生活質(zhì)量及照顧能力的影響. 中華護理雜志,2012,47(3):206-208.
[7]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運動障礙及帕金森病學組.帕金森病的診斷.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2006,39(6):408-409.
[8] 鄒紅,程式顯.帕金森病治療與護理.國外醫(yī)學·護理分冊,2004,23(11):506.
[9] 吳江.神經(jīng)病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246.
[10]KearneyBY,FleisherBJ.Developmentofaninstrumenttomeasureexerciseofself-careagency.ResNursHealth,1979,2(1):25-34.
[11]LorigKR,SobelDS,StewartAL,etal.Evidencesuggestingthatachronicdiseaseself-managementprogramcanimprovehealthstatuswhilereducinghospitalization:arandomizedtrial.MedCare,1999,37(1):5-14.
[12] Kyriacou C, Vladeck F. A new model of care collaboration for community-dwelling elders: findings and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NORC-Health Care linkage evaluation. Int J Integr Care,2011(11):17.
[13] 駱永梅,席明霞,王慧榮,等.協(xié)同護理模式對脊柱結核手術患者出院后服藥依從性的干預效果.護士進修雜志,2014,29(2):142-144.
[14] 陳梅花,藍瓊好,李敏紅,等.協(xié)同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強化步行基本功訓練的效果觀察.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4,29(4):364-366.
[15] 李小妹.護理學導論.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30.
[16] 李艷紅,張振香,李平,等.增強自我效能干預對中年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評價.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16(5):546-548.
[17] 張振香,李艷紅,張秋實,等.中年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18):117-119.
Effects of the collaboration care model on self-care and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mong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GUANXihong*,LANJianyun,TANGPei.
NeurologyDepartment,ThePeople'sHospitalofJiangxiProvince,Nanchang3311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collaboration care model on self-care and self-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Methods Sixty-eight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n=34) and an intervention group (n=34).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whil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provided with collaboration care. Before and after 3 months′ intervention, both groups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ESCA), the self-management scale and the self-efficacy scale.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all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collaboration care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self-care and self-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Collaboration care; Parkinson's disease; Self-care; Self-management
330006 南昌,江西省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
管細紅,E-mail:1316459700@qq.com
10.3969/j.issn.1674-3768.2017.01.008
2016-02-23)
*CorrespondingAuth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