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藝瑋/Gao Yiwei
美國抽象表現(xiàn)主義是一個由美國興起的藝術流派,也是二戰(zhàn)后西方藝術運動較為重要的一個。在美國,現(xiàn)代主義藝術的發(fā)展在剛開始遭遇了許多困難,但是依舊涌現(xiàn)出一批抽象表現(xiàn)主義藝術家,喬治亞·歐姬芙便是這眾多藝術家中的一位。喬治亞·歐姬芙是現(xiàn)代藝術的先鋒人物,她從19歲開始學習繪畫,她漫長的一生幾乎都沉浸在繪畫的世界里。歐姬芙值得我們?nèi)リP注的地方有很多,尤其是在20世紀初,美國本身對現(xiàn)代藝術持冷淡態(tài)度,并且藝術世界是由男性占主導地位的,并由他們對藝術進行定義,女性藝術家處于邊緣地帶。她在這樣的一個社會環(huán)境中被奉為偶像,她的作品幾乎一直被視為“女性”作品的典范,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情。歐姬芙由于在繪畫和生活中取得的成就,于1985年獲得了美國總統(tǒng)里根頒發(fā)的國家榮譽藝術獎章。
喬治亞·歐姬芙是20世紀最具原創(chuàng)性的畫家之一。她在漫長的一生中,受到了許多畫派的影響,也使得她的作品有許多不同的風格,像抽象表現(xiàn)主義、超現(xiàn)實主義、立體主義、風格派等,都為她的創(chuàng)作激發(fā)了不同的靈感,這也使得她的作品風格多變。歐姬芙的藝術作品的獨特之處是她的半抽象半寫實的表現(xiàn)手法,巧妙地將一些寫實元素用抽象的手法表現(xiàn)出來。歐姬芙許多作品都是圍繞著自然這個主題的,雖然受自然啟發(fā)的藝術家有很多,但是歐姬芙又以另一種特殊的角度來詮釋自然的魅力。歐姬芙非常看重自然能夠引發(fā)人的好奇心這種本能,她作品里的自然世界讓觀者們驚訝不已,給人帶來一種視覺上和觸覺上的愉悅感,像她所描繪的花卉和那些放大了的骨骼,給人們一種俯視渺小眾生的優(yōu)越感。歐姬芙對于自然的喜愛部分是因為個性使然,在她漫長的一生中她似乎總有一個自己的世界,如同畫中的世界一般:荒蕪,寂靜。
在遇到挫折或是困難的時候她總是選擇出門旅行,像陶斯,她前后去了三次,她的頭骨、骨骸系列創(chuàng)作和一些風景畫都是在這里得到的靈感,荒蕪之地總能成為她靈感的源泉。她在這些作品中又加入了很多其他的因素,像美國西部的神話,西班牙的宗教文化,都體現(xiàn)在她的作品中。她喜靜,總是不愿意去過多地解釋什么,包括她的作品。她喜歡旅游,熱愛旅游。她走過很多地方,但是她最愛的“黑色之地”是新墨西哥州的比斯蒂荒地,這里貧窮干旱,受二戰(zhàn)遺留影響非常大。歐姬芙在這里創(chuàng)作了黑色之地的一系列作品,表達一種地球在原始之初被垂直割裂的景象。而在新墨西哥州還有一個歐姬芙幾度拜訪的地方,陶斯。第一次去的時候歐姬芙就被那教堂上的十字架吸引,也由此創(chuàng)作了十字架系列。這一文化對她來說頗具異國情調(diào),延續(xù)了她對西班牙文化的探索。然而在她的系列作品中更多的是表達一種憤怒之情,對于宗教壓迫的不滿。
1946年5月,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為歐姬芙舉辦了個人作品回顧展。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現(xiàn)當代美術博物館之一,直到現(xiàn)在,其藝術品數(shù)量已達15萬件之多。它主要展示從19世紀末至今的藝術作品。而在2013年,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又展出了包括喬治·貝羅斯、斯圖爾特·戴維斯、愛德華·霍珀、喬治亞·歐姬芙、查爾斯·希勒以及安德魯·懷斯等著名藝術家創(chuàng)作于1915年到1950年期間的美國現(xiàn)代藝術作品。2002年惠特尼美術館舉辦了喬治亞·歐姬芙的個展,展出了歐姬芙大量的作品,她的許多作品至今都被美國乃至西方的許多人尊崇,她的作品出現(xiàn)在許許多多的教科書中,她的作品對于當代藝術的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歐姬芙對于20世紀美國乃至西方的藝術發(fā)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除了對于自然中美的追求,喬治亞·歐姬芙也為20世紀女性主義的傳播和發(fā)展做出了貢獻。在20世紀初本身傳統(tǒng)的觀念依舊強大而現(xiàn)代主義又躁動不已,這種新舊觀念的碰撞尤為激烈。而喬治亞·歐姬芙卻一次又一次地更新著人們的觀念底線,她被說成是女性主義的戰(zhàn)士,她的裸體寫真展覽,她充滿性暗示的嬌艷的花卉,甚至她繪畫的骨骼和藍色的天空都被貼上了女性主義的標記。提到歐姬芙的女性主義傾向就不得不提她的花卉系列作品了,歐姬芙的花卉的力量源自于親密性和紀念碑式的大尺寸,它使得觀者在觀看它的時候突然變得很渺小,形同螞蟻。自然在藝術中變形放大,在人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視角,花卉系列猶如催化劑一般,提醒著人們自然力量的強大。
歐姬芙的花卉系列也被指責帶有色情意味,然而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在當時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下,心理學家認為性是原創(chuàng)力的釋放,而在19世紀中后期,現(xiàn)代主義的作品中大多含有這類意思。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是歐姬芙對于女性特征的解讀,這也使得很多女性主義者都認為歐姬芙是女性主義的先驅者。但是,很顯然,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很多藝術家把女性藝術家和花卉畫家等同在一起,而又把花卉象征為感官上的享受,正是這種對歐姬芙作品的長期爭議,使得人們的思想開始重塑,也正是這樣才使得她對前衛(wèi)藝術家的影響如此之大。歐姬芙的花卉系列至今都有著非凡的影響力,2014年在紐約蘇富比歐姬芙的《曼陀羅草》拍出了4440萬美元的高價,成為女性藝術家作品拍賣價的最高世界紀錄。
歐姬芙身為一名畫家,雖然從未揮舞過女性主義的旗幟,卻為女性藝術家樹立了一個憑借自我能力尋求女性獨立的榜樣。這也讓沉默的歐姬芙的身上多了幾分神秘的色彩,至今人們依然對她畫中關于女性的色彩議論紛紛,然而我們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對她這方面的理解,歐姬芙還有很多值得我們?nèi)ド钊肓私夂脱芯康姆较颉?/p>
對于喬治亞·歐姬芙的評價,有人說她是為藝術而生的。她非凡的才華,開闊的視野,有選擇性地去適應潮流并且未讓潮流去約束自己,她的藝術從根本上說就是關于想象的創(chuàng)作。歐姬芙在她漫長的一生中不斷地挑戰(zhàn)自我,對自然界中一些細微的不常被關注的地方投以目光。她不被傳統(tǒng)的思想所束縛,她創(chuàng)新,她挑戰(zhàn)。美國的藝術史少了歐姬芙,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