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解讀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fā)《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要積極預防學生欺凌和暴力;依法依規(guī)處置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保護遭受欺凌和暴力學生身心安全,強化教育懲戒威懾作用,并實施科學有效的追蹤輔導;要加強部門統(tǒng)籌協(xié)調,形成政府統(tǒng)一領導、相關部門齊抓共管、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工作合力,依法落實家長監(jiān)護責任,加強平安文明校園建設,提高學校治理水平,推進依法依規(guī)治校,建設無欺凌和暴力的平安文明校園,切實形成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
新聞背景
2016年兩會期間,多名兩會代表提出應出臺反校園暴力法,校園暴力事件成為兩會熱議的話題。一年間,校園暴力事件一波接一波地闖入公眾的視野。2016年1月,山東德州某初中一短發(fā)女生被打視頻在網(wǎng)絡上傳播。視頻中,施暴的長發(fā)女生一直扇該短發(fā)女生耳光,一邊打一邊吼:“會說話嗎?”整個過程中,多名同齡孩子圍觀,并拍下視頻;被打者一直都沒有說話,也沒有還手。安徽馬鞍山某中學的兩名男生以打人為樂,腳踹掌摑另一男生,并不時爆出粗口,另有學生用手機拍攝,不時發(fā)出笑聲。2月,湖北孝感某鎮(zhèn)學區(qū)通報,該區(qū)管轄內學校發(fā)生一起校園暴力事件,打人者羅某和被打者蘭某曾經是同學,聽說蘭某說其壞話,已經休學的羅某放學后在沒有教師的教室質問毆打蘭某,并強迫另一學生拍下視頻。4月,重慶某中學的一名學生在學校天臺被打,幾個打人者身著同一服裝,還有人在旁邊拍攝視頻,后被值周領導制止。5月,山東日照某中學內,一學生在廁所內被另外一名身體強壯的男生毆打,旁邊站著十幾個穿著校服圍觀的同學……
2016年11月1日,教育部、中央綜治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lián)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該《意見》分積極有效預防學生欺凌和暴力、依法依規(guī)處置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切實形成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3部分11條。
《意見》出臺后不久,北京市中關村二小霸凌事件引起人們的關注,并在網(wǎng)絡上持續(xù)發(fā)酵。海淀區(qū)教委在關于“中關村二小學生受傷害事件”的回應中稱:孩子是家庭的未來,也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僅是家長所期盼的,更是教育行政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海淀區(qū)教育系統(tǒng)將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確保不再發(fā)生校園傷害事件,確保每一名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我們將增強全體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下一步,我們將與專業(yè)部門合作研究制定海淀區(qū)中小學生校園欺凌和暴力防范工作方案,加強學校教職員工的培訓與指導,與全社會有識之士一起,共同關愛孩子的身心健康,保護好孩子幼小的心靈,引導孩子正確做人、做事,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為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共同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2016年12月8日,安徽省靈璧縣司法局組織普法志愿者深入靈璧縣廣志外國語學校開展《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宣講活動。普法講師團成員馬林所長首先向廣大師生解讀了《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他用鮮活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廣大學生懂得了中小學生應當知曉的基本法律知識和行為底線,消除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的錯誤認識,要求廣大學生提高對欺凌和暴力行為嚴重性的認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普法講師團成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張老師根據(jù)《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的要求,用現(xiàn)場互動、提問、游戲等形式對廣大學生進行了心理輔導,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積極心理品質。廣志外國語學校葛校長表示,將盡快制訂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制度,并將其納入學校安全工作統(tǒng)籌考慮,健全應急處置預案,防止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發(fā)生。
本刊點評
《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是完善反校園暴力法律法規(guī)的先驅。消除欺凌、消除暴力,讓中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只需要每一個領域向前一小步,正如《意見》中所述:建立學校、家庭、社區(qū)(村)、公安、司法、媒體等各方面溝通協(xié)作機制,暢通信息共享渠道,進一步加強對學生保護工作的正面宣傳引導,防止媒體過度渲染報道事件細節(jié),避免學生欺凌和暴力通過網(wǎng)絡新媒體擴散演變?yōu)榫W(wǎng)絡欺凌,消除暴力文化通過不良出版物、影視節(jié)目、網(wǎng)絡游戲侵蝕影響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引發(fā)連鎖性事件;開設自護教育熱線,組織專業(yè)社會工作者、公益律師、志愿者開展有針對性的自護教育、心理輔導和法律咨詢。堅持標本兼治、常態(tài)長效,凈化社會環(huán)境,強化學校周邊綜合治理,切實為保護未成年人平安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社會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