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法林
英語交際教學理論來心理語言學、社會語言學的轉(zhuǎn)換生成法,其核心在于教學生如何使用語言,而非將教學的重點放在語法規(guī)則以及零碎詞語用法教學。本文將對交際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談一下個人的觀點和認識,僅供參考。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其學習的最終目的在于應用,如何讓學生學以致用是英語教師面臨的主要難題。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的交際語言教學,主要采用交際方式將知識上的知識轉(zhuǎn)換成學生能夠理解、掌握和應用的知識。通過教學轉(zhuǎn)換,使學生提高自身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其中每項活動均有助于學生學習,并且采用多種方式滿足教學要求。筆者認為,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交際教學法,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聽力能力培養(yǎng)
聽力作為初中階段英語教學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教學的重難點。聽力是學生各方面能力培養(yǎng)的綜合,其涉及到語法、語音以及語調(diào)和文化背景等知識。采用交際教學法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鼓勵學生,并且引導他們按播放的英語內(nèi)容進行模仿、反復誦讀,以此來改變傳統(tǒng)的啞巴英語教學法。在對學生進行聽力理解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事先給學生提供素材,并且根據(jù)材料給學生布置口頭任務;為幫助學生完成口頭任務,必須給學生創(chuàng)造適合的語言環(huán)境氛圍。比如,教師可提供一些英文歌曲、故事以及詩歌和謎語等素材,進行額外訓練,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且能夠更加活躍課堂。
2. 口語能力培養(yǎng)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而又愉快的交流氛圍,這有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熱情,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實踐中來。第一,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全面了解每個學生的喜好。一旦學生感覺到自己被重視了,就會因愛屋及烏的緣故而產(chǎn)生學習熱情,對教師所教的課程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因此,教師應當通過激發(fā)學生的熱情,使自己先被學生接受,只有這樣才能參與到口語教學中來,發(fā)揮主動能動性。第二,口語課程教學實踐中,可采用多元化的方法進行教學,比如小組討論、采訪以及辯論等。值得一提的是,口語課上教學過程中,切忌漫無目的、盲目講課,課前需有目的地準備一些材料。第三,舉辦各種類型的課外教學活動。比如,采用話劇表演、英語角以及角色扮演的方式,為學生搭建口語交流機會和平臺。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學科,長期以來口語教學普遍被忽視,雖然考試成績不錯,但是很多學生甚至連用英語交流、回答簡單問題的能力也沒有,最終成為“啞巴英語”教學的受害者。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對教學內(nèi)容、方法進行優(yōu)選,合理安排學生的口語交流活動,以此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3. 閱讀理解能力培養(yǎng)
初中英語交際教學法應用過程中,應當加強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培養(yǎng)。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課前引導學生查找與課文相關的背景知識、信息。通過背景知識的介紹,可幫助學生理解全文。需要強調(diào)的是,準備材料需要提前一至兩天,并要求學生根據(jù)要求獨自完成背景知識的收集和整理,這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認知和理解全文。第二,提高學生自身的交際意識和能力。課前教師應當給學生準備一個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話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和互換意見。第三,小組合作教學形式效果非常的好。在組織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討論前,教師應當向?qū)W生講明話題、步驟;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可深入到每一個討論小組,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4. 寫作能力培養(yǎng)
在初中英語交際教學法應用過程中,不同班級小組的寫作任務不同。這是一種以“學習共同體”為載體,促使他們在寫作學習時經(jīng)常進行溝通和交流,并且分享學習資源,完成預定的寫作任務。這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且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在寫作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交際教學法,師生應當相互協(xié)作。在“互動”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非常重要,既是促進者、資源提供者,又是課堂教學的反饋者;學生既是交際教學的互動者,又是寫作任務的完成者。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促進者的作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以此來激發(fā)他們的交流與寫作動機,從而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寫作熱情。
5. 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英語交際教學法教學應用過程中,應當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提高。
[1] 徐娟. 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J]. 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6(01).
[2] 趙冬妮. 交際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5(05).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城北初級中學)